您的当前位置:

救灾工作进一步向社会化发展

社会福利

救灾工作进一步向社会化发展



  【救灾工作进一步向社会化发展】 1995年初,大庆市民政部门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组织了对全市灾民、贫困户、五保户走访慰问,及时下拨19.9万元救济款,使15 200户救济对象平安越冬,春节吃上了饺子。春耕前又组织调查组直接到林甸四合乡、杜尔伯特江湾乡、肇源头台镇、肇州托古乡、大同兴隆泉乡调查了45家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状况,及时下拨春夏荒口粮款98万元,保证了灾民的基本生活。7月份以后,全市连续 90多天没下透雨,农业遭受到历史罕见的旱灾。市民政部门先后四次到灾区查灾、核灾,向市委、市政府提供了准确的灾情数字。还通过发信息、送录像、汇报等方式及时向省、市有关领导反映灾情,引起各级领导对灾情的重视。国家民政部副部长范宝俊、省领导岳岐峰、田凤山等曾亲临大庆市视察灾情。
  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到灾区检查工作,及时下拨救灾物资,组织开展生产自救,在全市范围内组织了大规模的救灾捐赠献爱心活动,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市共捐赠救灾款 772万多元,捐赠衣物39.8万多件,并及时将衣物送至灾区。全市组织生产自救,开展救灾救济社会化的工作,受到了国家民政部、省民政厅领导的高度评价。
  在深化救灾体制改革方面,根据全国民政会议的要求,建立了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济款分级承担的体制。市、县(区)建立了救灾专项资金217科目,共列支223万元。为了体现农民在救灾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在全市农村推广了肇州县托古乡创办乡级救灾互济会试点的经验。到年末,全市共创办乡级救灾互济会 30个,储金达210万元,提高了群众抗灾救灾和生产自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