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农业。1995年,农业总产值实现57 971万元,比上年降低 5个百分点;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64 100万元,比上年增长 14.4%。粮食总产量74 560万斤。畜牧业实现产值17 782万元,比上年增长8.7%。水产品产量达到12 950吨,比上年增长1.3%。猪牛羊肉17 143吨,禽蛋5 187吨,鲜鱼12 950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0.8%、23.8%和 1.3%。蔬菜产量127 745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91 951公顷,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高梁、谷子、大豆,总产量365 515吨;主要经济作物有甜菜、烟叶、油料等,总产量 74 416吨。全县新增水田面积6万多亩,打井1 360眼,完成农田水利建设土方 435万立方米。国家立项开发的立陡山小区取得阶段性成果,新开发废弃地18万亩。乡镇企业发展较快,全县新上项目 205个,总投资近6 000万元,总产值实现42 570万元,比上年增长57%;总收入实现43 391万元,比上年增长55.8%;实现利润2 516万元,税金81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4%和24.5%。1995年,全县造林25 018亩,育苗2 518亩,义务植树 91万株。农村建起防护林带,在松嫩两江左岸种植了防风护堤林。全县有林场3处,苗圃3处。有各种果树4万亩。主要育种杨、柳、松树苗和多种花卉。
工业。1995年,工业生产基本结束了低谷运行状态。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32 155万元,占计划的101%,比上年增长30.6%,其中,乡(镇)及乡(镇)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 18 751万元,占计划的101.9%,比上年增长15.6%。盈利企业盈利额实现748万元,比上年增长 72.4%;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 283万元,比上年下降22.2%;实现税金1 179万元,比上年增长1.55%。县办工业改造有较大进展,共落实技改资金 2 272万元,对糖厂、罐头食品总厂、磷肥厂、乳品原料厂、懿昌公司、酿酒总厂等6户企业实行了委托经营。
商品流通。1995年,向纵深推进了流通企业改革,全县社会商品零售额实现42 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集市贸易成交额实现8 346万元,比上年增长 17.5%;个体工商户达到11 402户,比上年增长77%;私营企业发展到110户,比上年增长 189%;个体工商税收实现1 350万元,比上年增长108%,注册资金达到7 822万元。
城乡建设。全县全年建筑施工面积为219 136平方米,竣工面积为159 676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为149 703平方米。新建、改建城乡道路4条,全长127公里。铺设供水管线5 450延长米;修雨污排水沟15 00(3延长米。农村新建住宅1 450户,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全县人均居住面积13.4平方米。
财政、金融、保险。全县财政收入5 459.2万元,较年初预算增加2 166万元,超计划65.8%,比上年增收1 679.6万元,增长44.4%。全年地方财政支出 6 299万元,加上定额补贴,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节余。银行年末各项存款余额为34 047万元,比上年增加 9 266万元;各项贷款余额为79 413万元,比上年增加24 045万元;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7 111万元;全年银行现金收入为160 532万元,现金支出200 054万元,收支相抵净投资货币39 522万元。保险事业全年收入742万元,处理各类赔案1 211件,支付赔款421万元,综合赔付率为57%。
教科文卫。全县有广播电视大学分校1所,在校生338人;技术工人学校1所,在校生128人;职业高中1所,在校生755人;普通高中4所,在校生2 122人:普通初中26所,在校生16 843人;小学207所,在校生47 625人。全年教育投入2 766万元,新建、改建、迁建校舍50 777平方米。为中小学配备各类教学设备7.8万元。小学入学率99.3%,毕业考试及格率 92.9%;中学考试及格率 64.4%,1 700名初中毕业生被高一级学校录取,385名高中毕业生考入大中专院校。全县有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 351人,开发新产品19项,全县科技发展基金110万元。全年举办文化活动10次,放映电影4 800场,艺术演出108场。电视拥有量68%,覆盖率 100%,开播有线电视节目。全县有医疗机构27个,卫生技术人员 541人,病床591张,年完成门诊量270 013人次,其中急诊量12 593人次,抢救成功率98.5%。全年出生人口4 352人,比上年减少 251人,计划生育率90.8%,一孩率 92.5%,人口自然增长率5.91‰。1995年,全县举办体育运动会181次,参赛运动员48 000人次,打破市记录4项次,省记录4项次;在市级以上各类比赛中共获金牌54块,银牌48块,铜牌45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