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全国劳动模范

劳动模范

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劳动模范】 1995年 4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的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大庆市有 8人获此殊荣。江泽民总书记在大会讲话中指出:“他们的崇高思想和模范事迹,展现了我们的时代精神和工人阶级的精神风貌,显示了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和伟大作用。各条战线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为全社会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启民
  男,汉族,浙江省湖州市人,1937年9月26日生,197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同年 8月来大庆,历任松辽石油勘探局地质指挥所技术员、大庆研究院开发室地质师、开发所副主任地质师、大庆研究院副总地质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30年来,他先后参加了40多项课题研究,主持了 8项重大专题研究和实验任务。取得成果38项,其中17项获国家、部、局级奖励,同时他还在不同刊物和学术交流大会上发表论文20多篇。1986年被国家科委命名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1988年被授予黑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并连续13年被评为大庆市(局) 劳动模范。1991年被评为黑龙江省特等劳动模范,1994年被评为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劳动模范。70年代,为了探索出一条能够实现较长时期高产稳产的路子,王启民与他人一起创立了油田含水期“六分四清、分层开采”的高产稳产开采方法,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嘉奖。1981年,王启民被提拔担任副总地质师的职务,他总结了大庆油田的开发经验,与他人合作编写了《国外砂岩油田开发》和《多油层砂岩油田开发》两本书,其中前者被石油部评为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同时,他根据大庆油田开发实践,提出了“细分开采,接替稳产”的开发理论与模式,并参加完成了“油田高含水期开采技术攻关”课题。1985年大庆油田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他是主要参加者之一。在充分实践的基础上,王启民先后主持编制了“七五”、“八五”和第二个10年稳产的开发规划方案。这些规划方案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大庆市(局)科技成果奖。1991年,他主持了大庆油田二次加密调整研究。通过对“细分开采,接替稳产”开发理论模式的深入研究和现场试验,及时提出了对油田进行二次加密调整的问题,该项成果获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二等奖。1992年他又亲自主持了表外储层开发可行性研究,这项研究从理论到实践都有重大的突破。该成果获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成果一等奖。同时,王启民还参加了局里组织的大规模开展超前油田开发现场试验的研究工作,较全面地解决了老油田“八五”稳产的技术问题,为油田“八五”开发和更长时间的稳产决策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该项成果已被评为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十大优秀科技成果”之一。
  钻井三公司一大队1202队队长 马 星
  男,汉族,黑龙江省伊春市人,1957年8月12日生,高中文化,198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于1973年到伊春市知青点插队,1980年来大庆后,先后任1202钻井队钻工、司钻、副队长,2030钻井队党支部书记、队长,钻井三公司一大队调度员、安全员,1202队队长等职。在他10多年的钻井生涯里,曾先后4次负工伤,造成右脚面粉碎性骨折、2根肋骨折断、面部严重烧伤。1984年 9月,马军为了制止一起重大事故奋不顾身,结果头部受伤,当场昏过去,可这些都没有动摇他扎根井队的信念,每次都是伤未好就回到队里。多年的艰苦工作使他患上了胃病、关节炎、痔疮、牛皮癣等疾病,经常发作。同志们劝他去医院治疗,可他忙于生产,一拖再拖,1994年组织上强行让他到辽宁治疗皮肤病,为他买好了车票,可直到临走那天,他才从前线返回,匆匆登上了南行的列车。1988年,他被任命为1202队14任队长,他发扬1202队“有第一就争”的传统,带领1202队连创佳绩。当队长第一年,1202队荣获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铜牌,1989年他们创造了12 天打5口冰上井的好成绩,1990年5月创造了月上8 456米的当时油田调整井记录,1991年胜利实现钻井上千口,1992年实现人均 1口井,并获得总公司银牌;1993年多项指标居全公司钻井队之首,1994年他和战友们适应新形势,牢固树立竞争意识、科技意识、效益意识,12月底,实现全年打中深井45口,进尺69 801米,优质率达100%,并创出了月进尺9 350米,日进尺 883米的公司之最。他也多次被评为大庆市、石油管理局劳动模范,1991年还被评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同时被授予共和国重点工程建设青年功臣,1992年被选为中共十四大代表,1994年被授予大庆“十佳”和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特等劳模。
  大庆乳品厂党委书记、高级工程师 陶立华
  男,满族,黑龙江省阿城市人,1948年4月6日生,1967年12月参加工作,大学文化程度,1972年 4月加人中国共产党。他于1965年至1967年在黑龙江省农垦局红色草原农垦中专读书,同年12月到原红色草原牧场现市三环企业总公司工作,历任一牧场生产队长、党支部书记、场长等职。1988年 4月他到大庆乳品厂任党委书记,同班子成员一道,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加强党的建设,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当年生产奶粉3 675吨,比1987年增加505吨,实现利税580万元,比1987年增加193万元。 7年来,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年年有创新,一直保持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经济效益逐年提高,从1988年到1994年,累计实现利税 4 139万元,成为大庆市地方工业企业中的利税大户。他们率先推出了用工、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定岗定员,按岗计酬,竞争上岗,产量、质量、消耗三大指标落实到人,利益分配向脏苦累生产一线岗位倾斜,增强了全员的竞争意识,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劳动生产率大为提高。1994年向市场提供优质奶粉4 105吨,实现利税700万元,人均收入比1993年增加 1 500元,创建厂以来最好水平。在生产中坚持质量第一,1990年至1994 年,产品的特级品率和优质品率由过去的97%,一直稳定在100%。同时注重企业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7年共投资1 350万元用于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先后开发出了婴儿配Ⅰ、Ⅱ、Ⅲ系列奶粉,果味酸奶等11个新品种。产品30余次获奖,“大庆牌全脂甜奶粉”19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1992年获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1994年又获第五届亚太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被中国社会事务所评为中国公认名牌产品。大庆牌甜奶粉、淡奶粉双双被评为全国乳制品精品,全脂速溶奶粉和婴儿奶粉通过了国家乳制品专家的检测,获国家绿色食品证书。双文明建设成果显著,企业信誉日益提高,工厂95次被国家、省、市有关部门授予荣誉称号,1988年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被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标兵称号,1989年获省乳品行业“三升级”第一名,被命名为“排头兵企业”。本人也多次被大庆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荣誉称号,1992年被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中国石化林源炼油厂厂长、高级工程师 赵维民
  男,汉族,黑龙江省绥化市人,1948年2月1日生,1968年 6月参加工作,大学文化程度,197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自1968年6月到黑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后,历任班长、排长、副连长、政工干事等职,1973年8月入大庆石油学院炼制系学习,1976年8月到林源炼油厂,历任车间技术员、副主任、厂长助理、副厂长等职,1992年 8月任厂长。他担任厂领导以来,坚持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不断强化企业管理,年年全面超额完成生产经营计划,经济效益一年登上一个新台阶。截止1993年末,累计为国家上缴利税17.7亿元,连续6年入围全国最大500家工业企业。1994年,在企业生产遇到前所未有困难情况下,他识整体,顾大局,认真贯彻国务院21号文件,增产适销对路产品,虽原油加工量比1993年减少15万吨,但实现利税3.25亿元,较1993年增加 1.014亿元,创造了本企业历史最好生产水平。在发展企业生产过程中,他既注意依靠外延扩大再生产,更注重对现有装置进行改扩建,对该厂走以内涵为主扩大再生产的道路做出了新的贡献。工作中,他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加速人才培养,不断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促进了企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在企业改革过程中,他积极推行劳动用工、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把具备条件的单位从企业母体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经营的法人实体,使林炼形成了一业为主、多种经济并存的企业模式,妥善安置了富余人员转岗生产,进一步提高了工厂的经济效益。他具有优良的民主意识和民主作风,能够广泛听取职工意见,集思广益,进行科学决策,同时,能够自觉接受监督。作风扎实,廉洁奉公,为工厂的新时期廉政建设做出了表率。通过他和全厂职工的共同努力,企业曾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和奖励。1993年,企业和所属二套催化车间分别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并分别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先进集体称号,本人也先后荣获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市环保先进个人、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1992年获中国石化总公司“五一”成果论文发布会一等奖,1993年被黑龙江省企业家协会授予企业管理优秀奖,1994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
  大庆师范学校高级讲师 乔淑芳
  女,汉族,山东省高密人,1945年5月4日生,1963年 8月参加工作,大学文化程度,195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她自1968 年12月由黑龙江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到黑龙江建设兵团二师先后任参谋、教师等职,1981年8月到大庆师范专科学校任讲师,1985年3月到大庆师范学校任高级讲师、特级教师。她从教30多年来,一直辛勤耕耘在教学第一线,全身心地致力于教学和教研工作。1989年,她担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委托的全国中师语文整体改革实验课题组组长,经过 4年的艰苦努力,实验成果通过了国内专家组的验收和鉴定,并在全国中师系统推广。她主持撰写的“中师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实验报告”一文,荣获黑龙江省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1990年,她结合多年来教学经验,站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高度,编写了一部融民族精神、伦理道德、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电视科教片《让宝宝健康成长》,由吉林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受到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幼儿家长的欢迎,收到较好的社会效益。讲授《儿童文学》、《阅读和写作》、《礼仪常识》等课程,认真贯彻德育大纲。主持编写了《各学科德育渗透要点》,指导其他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见到成效。先后撰写和发表了《合格中学教师条件》、《略论实践教师的素质及培养》、《中小学教育改革断想》等论文20余篇。主编了《影视文学常识》、《小学自然常识辅导》,参与编写了《中师生辅导丛书》、《古诗词赏析》等教材,并发版发行。她本人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性教育经验交流会,面向油田,努力培养合格的小学和幼儿师资。调查了大庆地区216所小学和80多所幼儿园,走访了350多名往届毕业生代表,掌握了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第一手可信性资料,撰写调查报告,提出改革方案。创造“假日小学”、“假日幼儿园”这一有益的教学实践活动形式。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及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校期间受到综合锻炼。在她的精心培育下,有 5名青年教师在省优质课赛讲中获奖,有 9篇优秀论文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1994年她被评为中国陆上石油工业劳动模范,黑龙江省政府授予其特级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大庆石化总厂炼油厂供水车间班长 赵纯义
  男,汉族,吉林省公主岭市人,1938年4月5日生,1955年3月1日参加工作,初中文化程度,196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于1955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0年 4月转业到北京中科院行政干部干校任学员,1961年4月调到大庆炼油厂锅炉车间,1983年 11月调供水车间担任班长。到红旗泡泵站担任班长不久,他和党小组长、工会小组长一起商量,制定改变泵站落后面貌的计划,制定出设备管理、劳动定额、安全生产、劳动纪律等规章制度 196条,他带头执行规章制度,谁违反了制度一样考核,谁说情也不行。为了抓夜班睡岗,他在大草甸子蹲一宿,成群的蚊子咬得他胳膊、腿和脸都肿了,但他全然不顾。 十几年来他不分白天黑夜的连班,6年没回家过除夕,378个星期天没休息,义务献工24 0322个。由于敢抓敢管,模范带头,科学管理,使红旗泡泵站成为石化总公司优秀班组、省总工会优秀工会小组;成为严于职守、团结战斗的集体,12年安全生产无事故。他经常连续工作,由于饥饿和劳累,先后 3次昏到在岗位上。他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工作作风,根据生产用水量的大小随时切换泵,半年节电99万度,折合人民币12万元,回收旧抹布1 600个,电焊条、玻璃泥子、铁皮800多斤,折合人民币10多万元。红旗泡泵站是个生产环境复杂的边远岗位,常有些盗窃分子去作案,一次两名盗窃分子到泵站偷铁皮、泡沫、帆布,他发现后,拿着镰刀冲了出去,两名歹徒作贼心虚,慌忙逃窜。后来根据他提供的线索,将两名歹徒抓获。他曾多次拒收施工单位现金 700多元及其它物品。他还是个热心肠人,时刻把职工的温暖记在心上,曾上百次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时做到深夜,在他的调解下,泵站有 3对夫妻重归于好。他荣获大庆市、黑龙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被评为大庆市“十大标兵”之一,黑龙江省劳模、特等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肇源县粮食局茂兴粮库工人 刘桂琴
  女,汉族,河北省河间县人,1956年 7月23日生,1979年参加工作,初中文化程度,1994年7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她自1979年初中毕业后,一直在肇源县茂兴粮库做资材保管工作,1985年任资产组组长。16年来,她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发扬孟泰精神,从节约一根小线、一块草片、一条麻袋、一根木杆做起,干出了极不平凡的业绩,为国家节约资材费用达 47万元。连续 15年被评为县劳动模范,1983年被省政府命名为“三八”红旗手,1991年被评为省劳动模范。 16年来,义务为企业缝补麻袋 3万条,修补苫布 25块,收回苇席2 500捆,编补草片2 000片。当麻袋解下的小线有人随手扔掉时,她提出以每条0.01元的价格回收,旧的能用不使新的,能自己干的不用外工,日积月累,16年共为国家节约资材费11万元。在1990年的全区粮食系统“四查”中,茂兴粮库资材不但没减少,而且还超出规定应剩的数字。按全区平均损失率计算,茂兴粮库要比其它库减少47万元。她在工作中一丝不苟,清正廉洁,苦干实干,坚持标准。粮库的资材历来是品种多,杂而乱,她按照岗位责任制要求,坚持规范化、标准化,根据物资的大小、种类进行合理的规划,草片、草包、穴子、席子以及苫子等,按新旧分开,做垛定型;木杆根据长短、粗细、新陈好坏进行分垛;库内麻袋、面袋整齐有数;苫布按型号、新旧排号打字;小型物资按货架摆放,分类定位,做到横成行、竖成趟,用时得心应手。十几年来,她没有休过星期天,不知什么叫大礼拜,每天早来晚走,阴天下雨,刮风下雪,则更是忙上加忙,为使粮食不受损失,为振兴粮食企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采油一厂五矿五0一队队长 黄玉良
  男,汉族,山东省桓台县人,1962年11月生,1980年 7月参加工作,高中文化程度,1988年 7月加人中国共产党。他参加工作后,一直在采油生产一线,先后在采油二厂作业大队、三队,采油一厂五矿南七队当工人, 1987年调至采油一厂五矿南三队、五0一队先后任副队长、队长。为了工作,他1989年当队长后节假日很少休息,除夕之夜,为了能让其他同志回家过个团圆年,他住队值班和岗位工人一起过年。为了活跃职工文化生活,他为职工建起了台球室、乒乓球室、图书室等文化娱乐场所,图书室没有书,他就把当劳模奖励的钱拿出来 2 000元买来一些技术性书籍。队里没浴池,他就同维修班的人员一起动手建起一个简易浴池。 1995年8 月份,队里一个同志的母亲病逝,他组织队里的职工帮助处理丧事,这个同志非常感动。在他的建议下, 五0一队建立了为一线岗位工人过生日的制度。一名青年工人家住齐齐哈尔市,常年吃住在队里。5月 27日这一天,他下午回到食堂吃饭时,看到生日餐片上写着自己的名字,放着蛋糕,当他知道是队长拿钱为他安排的生日时,感激得流下泪水。由于他坚持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从日常关心职工的事上抓起,使队上职工处处感受到党的温暖,调动了积极性,增强了凝聚力。 1995年在石油管理局组织的夺金牌检查验收中,五0一队各项生产指标名列全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