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组织工作

组织工作

组织工作



  【研究部署全年组织工作】 4月5日,全市组织工作会议召开。市委、市委组织部领导,石油管理局党委常委、组织部长孙淑光,石化总厂党委常委、组织部长勾振东,林源炼油厂党委常委、宣传部长许书萍参加会议。
  会议围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全国、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四届十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的奋斗目标,总结了1995年工作,研究部署了1996年的工作任务。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四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市委四届十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奋斗目标,大力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加快干部队伍年轻化步伐,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和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努力把各级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进行二次创业的战斗堡垒和坚强集体。
  【召开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5周年暨表彰先优模大会】 6月 28日,市委召开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5周年暨表彰先进党组织、优秀党员、模范党务工作者大会。
  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检委、大庆军分区及石油管理局、石化总厂领导王先民、刘继文、李长玲、吴云波、隋森、张树平、关绍明、岳维国等出席会议。
  市委副书记刘海生主持会议;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阮殿龙宣读了市委关于表彰先进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党务工作者,农村“双十面红旗”单位的通报。对一年来在全市各条战线取得优异成绩、做出突出贡献的石油管理局钻井三公司 1205钻井队党支部等298个先进党组织、大庆广播电视局董志忠等500名优秀共产党员、石油化工总厂化肥厂丁家顺等199名模范党务工作者和肇州县托古乡党委等20个农村“双十面红旗”单位给予通报表彰。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先民在会上作重要讲话。
  【举办组织部长、乡镇党委书记培训班】 5月21日至 6月4日,市委组织部举办全市组织部长、乡镇党委书记培训班。五区四县40名组织部长和70名乡镇党委书记,分别参加了两个培训班的学习。培训期间,学员们系统地学习了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以及有关专业知识。还举行了乡镇领导班子建设经验交流会,并交流了组织工作经验。
  刘海生、阮殿龙到培训班看望了全体学员,勉励他们要做学习理论的模范,求实务实的模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改革创新的模范。在结业仪式上,阮殿龙又强调,全体学员要学以致用,指导实践。
  【对县(处)级领导班子进行考察调整】 1996年,市委组织部门根据中组部、省委组织部关于对县级以上领导班子进行届中考察的要求,以及市委关于加强县(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部署,全年共考察县(处)级领导班子111个,县(处)级领导干部723名,分别占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总数的92.5%和94.5%。市委根据考察意见,先后对 41个领导班子和210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组织调整,其中,提拔处级干部62名,平调137名,降、免职 11名。调整后的领导班子,整体战斗力明显提高,新的工作局面基本打开。
  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在对县(处)级领导班子全面考察中,都把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和女、少、非干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培养,大胆选拔。市、县(区)两级提拔35岁左右年轻干部219名,女干部102 名,少数民族干部147名,党外干部31名。四县五区党政领导班子中,年龄在35岁左右的一把手就有 4名,提前一年实现了县、区党政领导班子配备女干部和县(处)级领导班子配备少数民族干部三年规划确定的目标,县、区配备党外干部的三年任务也已完成近90%。
  【“三荐双考”和干部交流轮岗取得较大进展】 1996年,市委组织部门适应改革的大趋势,积极推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继续深入,适时提出并实行了“三荐双考” (组织推荐、群众推荐、个人自荐,考试、考核)制度化。各县、区按照要求认真组织落实,共对 22个部门的25个缺职领导岗位进行了公开选拔,有35名优秀干部通过“三荐双考”脱颖而出。同时摸索出了一些节省投入、提高效率的好办法,为“三荐双考”制度化奠定基础。按照省、市委的要求,市委组织部门组织县、区68名组织部长、纪委书记和公检法三长的易地交流工作,四县五区和市直机关各部门还对785名科级干部进行了轮岗交流,仅实权岗位就有272人。总结了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任用领导干部实行助理制的经验并在各县、区推广,共任命助理制干部69名,其中,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16名,县、区机关和事业单位53名。继续对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科级干部实行聘任制,共聘任科级干部1 278 名,有 183名落聘。贯彻省委关于建立干部工作责任制的精神,研究制定了党委 (常委) 会研究干部“一人一票”的划票制度,市委常委会带头执行,严把干部“入口关”。本着“管精、管好”的原则,对具备条件的市直机关部门和市属事业单位,全部下放科级干部管理权限。同时,坚持放管结合,对主管人、财、物等重要岗位的 103名正科级干部实行重点管理。通过这些改革,初步形成了一套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新机制。
  【深入开展民主集中制教育】 各级党委认真学习贯彻地方党委工作条例,认真开展民主集中制教育,进一步完善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等规章制度。1996年下半年,市委组织部结合全市领导班子建设情况调查,对各县(区)委贯彻《条例》和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总结了一批好的典型,在全市领导班子建设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交流。针对存在的问题,市委先后两次召开干部大会,对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为了改进和提高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在林甸县和三环企业公司抓了试点工作,总结推广他们的经验,提高了领导班子解决自身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在具备条件的市政府机关和人民团体机关全部设置党组,明确党组的活动内容和工作规范,理顺了机关党组织的工作关系。
  【改进和提高干部培训工作】 全年全市共举办党政干部、经济管理干部和轻、女、少、非等方面的干部培训班197期,培训各类干部8 691名。培训中注意以提高于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为重点,丰富培训内容,拓宽培训渠道,改进培训办法。在坚持搞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的同时,针对不同的对象增加不同的内容;在充分发挥市、县(区)委党校主渠道作用的同时,积极开辟新的培训基地。还实行点名调训制度,训前、训中、训后全过程管理制度。使干部培训工作更好地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 1996年,按照整顿薄弱村三年规划的要求,市委抽调近500名工作队员进驻 83个后进村帮助整顿。共调整支部班子53个,调整支部书记45名,确定村级后备干部212名,入党积极分子399名,致富带头人 412名,多数村都确定了发展路子,共落实致富项目237 个,协调启动资金707.1万元。从7月开始,本着“抓强联弱”的指导思想,以加强村支部班子建设为重点,又组织实施了“双百工程”,选派 200名35岁以下、大专以上文化的处、科级后备干部,到100个强村和100个弱村任支部书记、村长或村级班子副职。在整顿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同时,市、县(区)两级党委注意发挥乡镇领导班子在农村基层组织中的“龙头”作用,对乡镇班子普遍进行一次考核调整。在此基础上,市组织部门集中对全市70名乡镇党委书记进行培训。组织召开了全市乡镇领导班子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全市农村还实施了“电教致富工程”。明确提出以传播农业实用技术为农村电教的主要内容,用三年时间把电教网络延伸到村,形成市、县(区)、乡、村四级电教网。全市已有70 个乡镇,196个村建成播放点,全年共播放农业技术片1 712部,参加收看的达到6万多人次。
  【探索企业党建工作新路子】 按照年初市组织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全市各企业党组织广泛开展了以建设一个好班子、建立一支好队伍、生产一种好产品、形成一套好机制、创出一个好效益为主要内容的“五个好”工程。各单位都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或实施细则,探索总结出了各具特色的操作方法。经初步实践,用“五个好”来统领企业党的建设,不仅使企业党建工作有了比较明确的说法,而且还把好班子、好队伍与好产品、好效益、好机制有机地统一在一起,解决了企业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结合不紧的问题,促进了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