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



               大庆市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的报告(摘要)
         ——1997年1月27日在市五届人大第七次会议上
             大庆市计划委员会 姜鸿义
  一、关于大庆市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1996年全市各项主要经济计划指标较上年实际完成都有较大幅度地增长,整体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全年预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6.3亿元,比上年实际完成增长7.8%。比年度计划高出2.8个百分点,是近一时期增长速度最快、增幅最高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6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 173.8亿元(工业增加值162.5亿元,建筑业增加值11.3 亿元),实际完成增长7%;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36.5亿元,实际完成增长11.3%。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5年的7.6∶77.3∶15.1调整为7.1∶76.8∶16.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
  (一)战胜严重干旱等自然灾害,夺取了农业全面丰收,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1995年我市遭受了严重的旱灾,1996年春天旱情持续发展,受旱耕地面积 62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683.8万亩的90.7%,其中严重受旱面积444.7万亩,占受旱面积的71.7%,程度之重、范围之广、面积之大是我市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面对严重旱情,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市各单位、各部门都予以高度重视,牢固树立全年抗灾夺丰收的意识,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
  ——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参加抗旱。一是千方百计筹措抗旱和春播资金及物资。全市通过各种措施筹集资金10亿元,比上年增加 5.5亿元,重点保了春耕生产所需的打井和种子、化肥、柴油、农膜、农药等农用物资;二是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全年共打机电井 2 486眼,完成计划的124.3%。其中大井1 433眼,小井折合大井约1 053眼(小井11 583眼),完成旧井配套556眼。同时加快建设节水灌溉工程,全市节水灌溉总面积达到2.18万亩;三是动员群众日夜苦战,人工浇灌保春种。全市最高日出动抗旱人数40 余万人,完成浇灌面积564万亩,坐水种面积470万亩;四是根据旱情及时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节水灌溉面积和水田。玉米由 307万亩增加到324万亩,高粱由46.7万亩增加到 65.6万亩,新发展水田20万亩,累计已发展到62万亩。在抗旱工作中,始终得到了石油管理局、石化总厂、林源炼油厂、黑龙江省石油化工厂、新华发电厂、电业局等中省直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支援打抗旱井434眼、配套设备556台套、柴油2 000吨、河流石4万立方米,解决低价化肥2 000吨。折合资金5 000多万元。这些单位为抗旱夺丰收作出了突出贡献。
  ——积极争取省级农业专项资金,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经过努力,全年共争取到 4 447万元专项资金。一是以工代赈资金 1 343万元,已用于29个农田基本建设项目;二是争取扶贫示范开发工程项目2个,总投资 1 084万元,其中省投资544万元;三是争取到牧区开发示范工程项目1个,总投资300 万元,其中省投资150万元;四是争取到产粮大县2个,总投资2 400万元,其中肇州1 300 万元,肇源 1 100万元。1996年是我市农业投入最多的一年,建设各类农田基本建设工程200多项;投入化肥26.4万标吨,比上年增长4.1万标吨;农肥投入 1 497万立方米,增长118万立方米,亩均2.21立方米;柴油8 100吨,增加2 680吨;农膜720吨,增加147 吨;投入机械更新改造资金490万元,更新大型农机具35套,提高了农机作业水平。
  ——实施科学种田,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在种植业方面,全年着重推广落实了玉米大双覆、水稻超稀植、旱育稀植等10项新技术;在畜牧业生产方面,积极推广了生猪直线育肥、肉牛育肥、奶牛高产、羊毛肉增重、肉蛋鸡增重等 5项优良品种改良综合技术;在水产品方面,加大落实丰收计划,积极引进新品种,开展驯化养鱼、稻田养鱼。同时积极推广秸杆粉碎还田、机械深施肥等。由于这些新技术的推广,提高了农村经济的科技含量。
  ——落实农村经济政策,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一是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市共复查修订承包合同27万份,落实土地面积 610万亩;二是加快草原、水面承包步伐,共签订承包合同4万份,承包草原600余万亩;三是加快渔业资源承包开发步伐,全市共落实承包面积276.4万亩;四是林业改革进一步深入,个人、集体造林占总面积的比例达到74%,承包造林达到9%,股份制造林占4%;五是把畜牧业纳入各县、区目标责任制,加速了畜牧业产业化的步伐。全市养猪大户达到 200户,养鸡大户达到100户,养奶牛大户达到200户,加速了全市农村经济产业化进程。
  通过采取上述有利措施,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努力,夺得了1996年农业生产的全面丰收。全市预计完成农业总产值30亿元,比上年增长 21%;粮食总产量预计可达 205万吨,增长50.9%;蔬菜总产量可达81.3 万吨,增长46%;肉类总产量可达11.5万吨,增长 7.5%,奶类总产量可过21.3万吨,增长12.1%。蛋类总产量可达4.2万吨,增长10.5%;水产品产量可完成4.7万吨,增长 11.9%;林业生产完成造林面积17.1万亩,义务植树达 512万株,分别增长 24%和4.5%;全市乡镇企业经营总值可完成59.3亿元,增长58.1%;全市农民人均收入预计可达1 602元,增长23.7%。
  (二)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省直企业生产稳步提高,地方工业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
  全市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95.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281.78亿元的 104.7%,与1995年实际完成相比增长8.9%。
  ——中省直企业生产稳步提高。中省直企业全年计划实现工业总产值 232.2亿元,全年预计完成239.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3.1%.与上年相比增长4.9%。其中大庆石油管理局全年预计完成工业产值168.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2.4%;大庆石油化工总厂预计完成 57.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7%;大庆电业局预计完成2.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 103.7%;新华发电厂预计完成9 331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1.4%。
  原油产量计划5 600万吨,全年预计生产原油5 600.9万吨,完成年度计划的100%,与上年持平;天然气产量计划 22.9亿立方米,全年预计生产天然气 23.2亿立方米,完成年度计划的101.3%,与上年相比增长1.3%;全年计划加工原油964万吨,预计加工原油971.3万吨,完成年度计划的101%,与上年相比增长2.3%,汽、煤、柴、润、合成氨、乙烯、塑料、腈纶丝等 8种主要产品产量都不同程度增长。
  ——地方工业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全市地方工业计划工业总产值 49.57亿元,预计完成55.6亿元,完成计划的1125.2%,与上年相比增长31.8%。市区工业企业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2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38%;四县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13.5亿元,增长15.4%;大企业多种经营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17.85亿元,增长25.1%;开发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7.8亿元,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20亿元,不变价产值13.6亿元,增长119%。
  六大支柱产业发展迅速。1996年六大支柱产业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9.7亿元,占地方工业总产值的71.4%。其中石油化工及石化产品深加工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12.5 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2.8亿元,建材业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5.6亿元,机械及仪器仪表业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4.8亿元,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14亿元(包括乳制品及畜产品深加工业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2.8亿元在内)。
  (三)个体私营经济继续保持旺盛增长势头,已经成为全市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6年,全市从政策和资金等各个方面加大了对个体、私营经济的引导和扶持力度,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使个体、私营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发展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增强。全市发展个体工商业户24 375户,累计达12.7万户,比上年增长23.7%;从业人员发展40 505人,累计达到23万多人,增长25.6%;营业额为46.7亿元,增长28.6%;注册资金已达到13.3亿元,增长43.5%。私营企业发展 1 096户,累计为2 368 户,增长86%。
  (四)外经外贸发展势头良好,内贸市场繁荣活跃,物价涨幅得到有效控制
  ——对外经济贸易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在进出口贸易、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引进利用外资等方面都取得较好效果,促进了全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一是贸易渠道不断拓宽,对外贸易稳步发展。为了扩大我市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比重,促进经济发展,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经贸洽谈会,如哈洽会、厦门经贸洽谈会、郑州洽谈会等,先后有30多家企业参加,并签订了一批外贸进出口合同,稳定住了原有出口渠道,新开辟了南非、哈萨克斯坦、波黑、乌克兰等新的出口渠道,开发了葵花籽、工业泵、“一星”白酒等新的出口商品。到目前,全市有30多个商品打人15个国家和地区。
  对外加工贸易有了新进展。从1996年7 月份国家下放加工贸易审批权给地市以来,我市有关部门共审批5批加工项目,加工产品有色带、油墨、双向拉伸膜等,加工总值近100万美元。
  通过上述工作,全市进出口总额预计可达到502 1万美元,其中,出口总值完成2 283万美元,进口完成2 738万美元。在出口总值中,现汇出H完成1 267万美元。三资企业出口完成500万美元;出口供货完成516 万美元(不含原油出口)。
  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利用外资方面取得较好效果。在全力推进“ 13633”发展战略过程中,尤其是围绕发展六大支柱产业,全市上下都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坚持集中招商与分散招商相结合。市里专门组织企业参加了哈洽会、厦门经贸洽谈会、郑州中西部地区招商引资洽谈会,并成功的举办了香港招商引资洽谈会。香港招商会共签订合同和协议38项,其中合同4项,合同总金额6.25亿元人民币。全年共审批外商投资企业9个,项目总投资 2 890万美元,协议外资金额1 107万美元。这9个项目都是生产性项目。外资实际到位 1 100万美元,完成实际利用外资计划1 000万美元的110%。
  ——内贸市场继续保持繁荣活跃,购销两旺的好形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幅度增长。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可实现67亿元,完成年计划64亿元的104.7%,比上年增长 20%,呈高速运行态势。
  市场物价得到有效控制,一直处于平稳状态。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与上年相比涨幅大幅度下降,全市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为106.3%,比年初制定的110%控制目标低 3.7个百分点,与上年相比回落8.6个百分点
  (五)金融形势良好,税收稳步提高,财政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并做到收支基本平衡
  1996年在国家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金融政策背景下,我市金融形势运行总体平衡,财政收入有较大增长,并做到收支基本平衡,工商税收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宏观调控效果明显。形成了良好的金融形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银行存贷款均有一定幅度提高。虽然1996年人民银行停办了保值储蓄业务,并连续两次调低存贷款利率,但银行存款仍然以较大幅度增长。预计全年全市各项存款余额为 278.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4.7%,比年初增加76.1亿元,增长 37.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66.2亿元,比年初增加45.3亿元,增长 37.6%;银行各项贷款余额预计为160亿元,比年初增加32亿元,增长25%。全市存贷差为118.7亿元,企业所需资金环境比较宽松,为全市经济稳步增长提供了资金基础,宏观调控手段已初见成效。
  二是工商税收稳步提高。1996年全市工商税收形势较好,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其中,国税预计完成72.8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地税预计完成 21.8亿元,增长4.8%。全市财政总收入也有较大幅度增长,收支基本达到平衡。
  (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适度,投资结构更趋合理,重点建设项目全部按计划进度完成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45.9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11.5%,其中,基本建设投资预计完成44.3亿元,比上年下降6%;技术改造预计完成投资32.09亿元,比上年增长32.5%。为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无论是中省直大企业,还是地方工业企业,都加大了技术改造的投入力度,能源、交通、通信等重点产业,继续得到加强,投资结构更趋合理。
  由于不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建设项目全面推行法人责任制、资本金制、招投标制和监理制,有力地促进了工程质量的提高、投资有效控制及施工进度的加快,确保了一批重点工程按计划进度要求完成。
  油田产能建设工程新增产油能力384万吨,助剂厂350万吨常减压装置及20万吨润滑油工程中的糠醛精制、酮苯脱腊、白土精制等工程都按进度完成。大庆石油管理局完成投资 108.5亿元,比上年增长5%。
  乙烯35万吨扩建到48万吨的改扩建一期工程进展顺利,乙烯三期工程的苯乙烯、聚苯乙烯装置8月份已按期投产,石化总厂预计完成投资23亿元,比上年增长42.9%。
  林源炼油厂15万吨铂重整项目及催化干气制乙苯项目经过紧张的设备调试,已进入试生产阶段,林源炼油厂预计完成投资1.5 亿元,比上年增长1%。
  广泛筹集资金,继续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解决开发区和东风新村生产、生活用水,新建的日供水能力5万吨的东湖水厂一期工程于7月底投产;绥满公路大庆市区段48.623公里于10月份交付使用;新建的3.5万平方米市邮电枢纽中心基本建成。
  1996年全市加大了住宅建设投资力度,完成住宅建筑面积约 100万平方米,投资近13亿元。其中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建成45万平方米的安居工程住宅,东风新村九小区一期工程12万平方米安居工程已交付使用,石油管理局新建了远望小区、乐园小区和宏伟小区,石化总厂新建的第八住宅小区和龙凤厂西住宅小区,都按期竣工。
  同时全市小城镇和农村住房建设发展较快,全年共完成农房建设1 764户,总面积136 512平方米,其中建成示范村5个300 户,共26 000平方米,全市农村住房砖瓦化率提高5.4个百分点,达到25.4%。
  (七)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显著增强
  在深入开展的“科教兴市”战略中,各部门、各行业以提高现有产业科技含量为目标,把经济建设的难点作为科技攻关的重点,大力推进科教兴农、科教兴工,发挥科技进步的作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全年共完成科技计划项目635项,技术合同成交300多项,成交额达到2 000万元,预计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为4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各级各类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又上新台阶。“两基”工作成绩显著,普九教育区域人口覆盖率达71.6%,高于全国19.6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及格率达到81.8%,比上年提高8.1个百分点,高考升入大专以上院校人数3 781人,比上年增加392人;文艺工作更是成果累累,话剧《地质师》和舞蹈诗剧《大荒的太阳》获省同类剧第一名,并被省里确定参加“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化奖”评选;卫生防疫工作取得显著进展,连续五年杜绝了脊髓灰质炎新患病例的发生,结核病患病率实现逐年递减 10%的目标,受到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工作检查团的好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全市已有23个卫生院达到房屋、人员、设备配套标准,巩固了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推动了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开展;认真贯彻《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初见成效,体育人口达 50%,专业比赛成绩优异;计划生育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内,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9‰以内;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预计全市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6 538 元,增长18.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3 198元;以职工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正在进行之中。社会风气和行业不正之风进一步扭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明显提高。
  从总体上看,我市1996年经济工作形势较好,基本达到了开好头、起好步的要求,但在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1、 地方工业尽管步入高速发展轨道,但经济增长及总体运行效益不高,尤其是四县地方国有企业亏损形势严峻,亏损企业数量及额度仍居高不下。
  2、 改革步子迈得不够大,一些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改革滞后的状况尚未改变。
  二、关于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
  (一)1997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七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市委四届十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经济发展新思路,坚持“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全力推进“ 13633”发展战略,按照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经济产业化进程;深入抓好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的各项改革,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继续搞好物价的调控与监管;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力争五年任务三年完成大见成效。
  (二)1997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
  1、国内生产总值计划安排245亿元,比上年增长8%。力争实现250亿元,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计划增长7%,力争实现10%;第二产业增加值计划增长 7.4%,力争实现9.6%;第三产业增加值计划增长12.9%,力争实现15.1%。
  2、全市工业总产值计划安排320.2亿元,比上年增长8.5%;力争实现325.1亿元,增长10%。其中,中省直企业计划安排243.5亿元,增长1.7%。力争实现244.5亿元,增长2.1%;地方工业计划安排76.7亿元,增长38%。力争实现80.6亿元,增长45%。其中六大支柱产业力争实现62.1亿元,增长56.4%。
  3、全市农业总产值计划安排32亿元,比上年增长7%。力争实现33亿元,增长10%。粮食总产量计划安排215万吨,增长4.9%。力争实现225万吨,增长9.8%。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安排167万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中直企业158亿元,增长13.8%;地方建设9亿元,增长28.6%。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计划安排76.5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力争实现78亿元,增长15.7%;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计划控制在107%以内,力争控制在10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计划控制在108%以下,力争控制在107%以下。
  6、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收入计划达到6970元,比上年增长6.6%。力争实现7 000元,比上年增长7.1%。
  7、农民人均纯收入计划达到2 000元,比上年增长24.8%。力争实现2 100元,比上年增长31%。
  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以内。
  (三)实现1997年目标的有利因素及可能性分析
  1、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保证。
  2、1996年的经济发展为1997年的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产业支撑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四)实现1997年经济发展目标,重点要抓好的几方面工作
  1、继续加大农业投入,积极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进程,全面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
  2、狠抓六大支柱产业的发展,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全市工业高质量快速发展。
  3、努力开拓市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4、大力开拓国外市场,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
  5、采取倾斜政策,加快发展非国有经济,进一步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
  6、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适度增长,着力搞好投资结构的调整。
  7、抓住试点城市的有利时机,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加快各项改革步伐。
  8、加强市场物价监督检查,严格控制物价上涨幅度,切实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9、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努力实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10、发挥计划的综合协调作用,切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及经济的运行监测,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努力推进六大支柱产业发展】 在“ 13633”发展战略中,六大支柱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重点,市委专门责成市计委主抓六大支柱产业,为此,市计委成立了六大支柱产业办公室,1996年7月成立的项目办公室承担了实施与推进六大支柱产业的具体任务。通过工作完成3万余字的六大支柱产业五年规划和三年推进计划——《大庆市国民经济“九五”发展规划具体实施计划》。经过一年的实施,大庆市六大支柱产业圆满完成三年推进计划的首年任务。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9.7 亿元,占地方工业总产值的71.4%。从1997年起,大庆市将专门设立六大支柱产业项目开发资金,与两大企业扶持区县发展资金一起使用,以加速六大支柱产业的发展。
  【增加农业投入】 一是完成产粮大县贷款,积极筹建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年共论证项目13个,投放贷款 2 400万元,同时积极配合肇源县做工作争取筹建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二是完成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落实工作。为抓好此项工作,市计委农业科深入到各县区进行实地考察,组织论证项目13个,并通过省计委世行办做工作,大庆市申报的13个项目有12个通过世行官员的考察、论证和评估,总投资3.34亿元,争取世行贷款 1.7万元,列全省申报成功率之首;三是积极做好以工代赈工作,尽快使贫困县脱贫。林甸县、杜尔伯特县是国家定点的贫困县,为落实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搞好扶贫开发总体规划工作,市计委通过对林甸县的福兴乡、花园乡、新兴乡、三合乡,杜尔伯特县的腰新乡、烟筒屯乡、克尔台乡、白音诺勒乡、他拉哈乡和巴音查干乡等10余个乡镇进行综合踏查,完成了大庆市“九五”以工代赈项目规划及贫困县调查报告。申报的24个以工代赈项目,被列入黑龙江省“九五”以工代赈项目计划,总投资24 575万元,省给匹配资金11 388万元。
  【加强乡镇工业小区开发建设】 1996年全市乡镇工业小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申报审批省级乡镇工业小区7个,市级乡镇工业小区2个。在1996年全省乡镇工业小区的检查验收中,大庆市的 9个小区普遍得到专家好评,让胡路乡镇工业小区被评为省级十佳示范小区,红岗区金山堡工业小区、大同区葡萄花工业小区,由于建设快、规划好,被晋升为省级乡镇工业小区。
  【组织编制《大庆地区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报告》】 按照国家、黑龙江省有关文件精神,和大庆市人民政府庆政发[1996]30号文件要求,市计委国土办承担了《研究报告》的编研任务。为此专门成立调研、写作班子,聘请部分专家,并按《关于( 大庆地区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报告) 编写提纲》的要求及时开展工作。到年末,2 万余字的编写《总体思路》已全部完成,《研究报告》的整体调研、考查、编写工作正在按计划全面推进。
  【清理整顿农资市场】 根据1996年1 月17日黑政办发明传[1996] 1号《关于在全省范围内整顿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秩序的紧急通知》精神,在省计委的监督下,由市计委牵头,组织物价、工商、供销、生产资料公司等部门,先后三次对全市农资市场进行清理整顿,对检查中发现的农资价格混乱、私营化肥、违法经营、执法不严等现象当即召开现场会立即整改,该取消经营的取消经营、该吊销营业执照的吊销执照。对当时解决不了的问题限期整改,使1996年化肥市场流通秩序得到改善。
  【严格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1996年,市计委完善《大庆市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暂行规定》的同时,在平衡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工作中,严格执行“三保一压两加强”方针。三保即是一保还款,计划到1997年底原则上将历年欠帐全部还完;二保居民住宅及其配套建设;三保市政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环境治理、社会治安、医疗卫生及群众文体活动设施建设。一压就是坚决压缩办公楼、招待所、车库、宾馆、饭店等非生产性项目,原则上无论是预算内还是预算外资金,一平方米都不许建设。两加强就是节省更多资金,加强工业技术改造项目的投入,加强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的开发建设,促进地方工业六大支柱产业的发展,确保“ 13633”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加大为基层服务的工作力度】 1996年,在全面推进 “13633”发展战略的同时,市计划系统注重职能转变、观念转变、思想转变和作风转变,把新时期计委的主要职责概括为“六大”,即研究大战略,制定大政策,提出大建议,搞好大平衡,调控大市场,抓好大项目。把工作重心放在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的调整上,放在项目开发和项目的利用上,放在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分析上,放在为基层服务解决基层的实际问题上。具体体现为六个加强:一是加强宏观调控。充分发挥计划、财政、金融三大宏观经济调控杠杆的作用。市计委作为综合协调部门,加强与财政、银行之间的联系,交流信息,密切配合,使三大经济杠杆有机结合,形成高效灵活的有机整体。1996年,先后两次组织银行、财政和各有关部门召开全市资金形势分析会,通过政策法规引导投资方向,调整财政、信贷、资金布局,使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全市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工程上来。
  二是加强产业调整。市计委参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在广泛征求专家和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大庆市“九五”期间投资导向及产业发展纲要》,确定全市的产业发展序列,明确六大支柱产业的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在具体工作中,严格执行发展纲要,坚持不符合投资导向的项目一个也不批,不符合产业发展纲要的项目一个也不报,提高新建项目的技术含量、产品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
  三是加强项目的开发和利用。首先是1996年 7月成立大庆市替代产业项目开发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开发和六大支柱产业推进的综合协调工作。其次,充实项目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技术设备,先后在开发区、工研所、统计局等单位调入 4位专业技术人员。并为项目办配备计算机、打印机等必要的设备,调入专业打字员,加大项目开发的力度。第三是增加项目储备,提高项目的开发利用率,仅项目办成立的半年,就完成项目储备 300余项,用于郑州和香港招商项目94 个,吸引外资28.7亿元。
  四是加强招商引资力度。1996年是大庆市招商引资工作卓有成效的一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市计委组织有关企业参加哈洽会、厦门招商会、郑州招商会和香港招商会,仅香港招商会就签约项目38项,总金额28.7亿元。市计委安排专人对这些项目进行跟踪落实,建立项目推进网络,加强落实。
  五是加强资金筹措力度。严格控制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增收节支,挤出部分资金用于产业投入;认真用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石化总公司扶持县、区发展资金,与财政局、各专业银行等有关部门对项目认真考察,仔细论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对规模较大的高新技术项目,积极申请列入国家级和省级计划,争取科技开发贷款、世行贷款或国家政策性贷款,1996年全市共争取科技开发贷款4 000多万元,国家政策性贷款2 000多万元;认真筛选好项目,积极向省里做工作,争取省预算内资金;积极协调市内各专业银行,争取更多的建设项目匹配贷款和生产流动资金贷款。
  六是加强全市经济运行的监测与分析。为了及时掌握全市经济动态,市计委1996年重点加强了全市经济的运行监测与预测工作。改革和完善计划指标体系;坚持按季度对全市经济运行的动态进行分析,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针对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和建议,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依据,对微观经济活动进行引导,提高计划工作的科学性和预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