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



  【深化领导安全承包责任制】 1996年,在市直机关、5区4县和各中省直单位、市属单位全面推行领导干部安全责任承包制,又进一步提出全市处以上领导干部都有安全责任承包点,定期开展活动。市领导钱棣华、刘阜茂等,经常深入到各自的安全承包点检查安全工作,协助解决安全生产上存在的问题。肇州、杜尔伯特、肇源县积极实行领导干部安全责任承包,五大班子领导人人有安全承包点。红岗、萨尔图、让胡路、龙风和大同区还进一步对区辖内各二级单位的领导干部落实各自的安全承包点,并层层签署责任状,保证各重点要害单位不失控漏管。大庆石油管理局在领导干部承包安全工作中,继续做出表率,46名局级干部、 1 300多名处级干部,共承包1 480多个重点单位、要害部位,实行责任挂牌,进行安全检查活动5 326人次,解决各类问题 4 970个,实现各重点单位没有发生重大事故。石化总厂各级领导,坚持每周生产调度会汇报、讲评安全生产工作,安全承包工作与奖惩挂钩,使安全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市安全办认真做好检查、考核。一是坚持半年、年终组织检查考核,并以通报形式进行讲评。二是制做下发 600多块安全责任承包牌,使全市领导干部安全承包点都实行挂牌负责,便于群众监督落实。三是把领导安全承包工作列入市政府安全目标考核内容,并以简报形式对活动情况进行通报。四是开展总结评比,树立典型,对肇州县和红岗区领导承包工作,市政府给予充分肯定,对他们的经验进行总结推广。
  【开展全民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 1996年,全市共组织开展六次大型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市领导、专业部门负责人先后 6次到电视台作安全宣传动员讲话,消防、交通部门举办两次大型安全知识演讲比赛。大庆日报、广播电视等新闻单位积极配合,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各安全专业办还认真开展安全培训。一是全市共举办领导干部、法人安全培训班4期,培训896人,使企业法人持证上岗率达100%。二是举办安全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培训班33期,共培训3 126人,使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率分别达97.1%和97.5%。三是企业内部结合练内功增效益,落实标准化操作与管理,共举办岗位培训352期,培训 2.54万人。四是突出重点,结合大庆经济发展实际,集中宣传消防知识20条,普及应知应会知识。道路交通和工业生产,紧紧抓住交通法规和《劳动法》、《矿山安全法》宣传教育,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石化总厂还组织开展安全问答300题活动,逐级考试并与奖金挂钩,推动安全知识的学习与普及。
  【开展安全治理整顿活动】 1996年,根据省政府10号文件精神,市政府成立治理整顿领导小组,成立总团,下设26个分团,全面展开治理整顿活动。在历时 7个月的治理整顿中,划分区段、突出重点、落实责任、坚持标准、集中治理,对老大难中心区违章占道经营、违章建筑、人员疏散通道不畅等社会热点问题,按行业,分系统,组织动员开展整顿。先后召开全市性大会5次,专业部门协调会9次,开展全市性安全大检查3次,有18 755 人次参加检查整顿活动,发现隐患 6.5万个,都得到认真整改。公安交警部门集中警力,机关干部下基层,上下一齐动员大力抓整治,共举办违章驾驶员学习班6期,吊扣驾驶证1 230本,暂扣机动车 1 283台次、机动三轮车703台次、人力三轮车303台次,行政拘留104人,清理违章占道1 680延长米。1996年全市道路交通事故在人、车逐年增多的情况下,事故四项控制指标全面下降,其中亡人数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开展安全“三标”活动】 市经委和市总工会大力组织开展工业企业标准化现场、标准化操作、标准化基层班组建设的“三标”活动,促进了基层班组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控制了一线岗位各项事故的发生。全市20 503个工业企业班组,有19 041个达到大庆市班组安全建设达标标准,达标率为 92.9%。石油管理局、林源炼油厂、大庆电业局、新华发电厂、黑龙江石油化工厂、粮食局和三环企业总公司被评为班组建设标杆单位;大庆邮电局、市建一公司、二公司、石化总厂、乡企局等单位也取得了进档达标的好成绩。
  【加大安全科技资金投入】 1996年,全市重大隐患立项27项,落实整改资金2 673 万元,到年底有21项得到彻底整改。石化总厂在事故隐患整改治理上坚持做到领导、整改方案、期限、资金、进度五落实。对申报的2项重大事故隐患,落实资金1 137万元,使之得到彻底整改。石油管理局投入资金5 928万元,对548项(处)的安全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和完善。特别是输油管理处的几座大型油库,全部配备无线电子监控设备,做到全天候、全方位监控,保证重点部位安全。此外,40个二级单位安全科配备、更新了比较先进的 586型微机,并实现联网。研制成功石油企事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包,在各二级单位推广使用。市政系统各单位,在财力紧张情况下,充分摆正安全与效益的关系,积极加大安全投入,改善安全设施。市工商部门先后投资 500多万元,改造新旧工贸大棚消防给水设施,建设消防泵房贮水罐,保证紧急情况下的消防供水。为加强农村防灭火能力,大同区筹资15万元,85个行政村组装配备87台简易消防水车,组织起10个民办消防大队,强化了农村消防建设。1996年,全市仅市属各单位用于购买消防器材和安全报警设施的资金达 256万元,安全环境有较大改善,抵御和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又有新的提高。
  【1996年各类事故统计】 1996年全市共发生各类上报事故 352起,死亡162人,重伤165人,损失5 264 025元。其中工业生产事故38起,死亡33人,重伤12人,损失1 049 700元,与省控指标相比,亡人下降15.8%,重伤下降90.7%。火灾88起,死亡12人,损失 3 860 245元,与省控指标相比,起数下降 63.2%,损失下降38.7%。交通事故226起,死亡118人,重伤141人,损失354 080元,与省控指标相比,起数下降47.8%,死亡下降18%,重伤下降50.9%,损失下降68.4%。
  【召开重大火灾事故现场会】 11月29日20时35分,驻在东风新村附近的安达市宏昌公司施工队四工区工人,在施工暂设房里用木料烧铁炉子取暖,因温度过高,烧着暂设房里的可燃物,房屋落架。造成5人死亡,1人重伤的重大火灾事故。12月 1日,市政府召开火灾事故现场会,刘阜茂副市长对全市各单位提出 4条要求。一要认真吸取这次重大火灾事故的惨痛教训,切实抓好防火、防冻、防爆和防止重大交通事故的“四防”工作。二要切实加强冬季防火安全工作。各单位对施工队、生产经营厂店、文化娱乐场所严格检查清理,不具备使用条件的坚决不能使用。三要落实各级领导安全承包责任制,坚持夜间值班值宿制度,因玩忽职守发生事故的要追究法律责任。四是近日各单位要开展安全自查,对安全没有保障的设施、场所该封的封,该扒的扒,决不能留下任何隐患,以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