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林源炼油厂

林源炼油厂

林源炼油厂



  【概况】林源炼油厂隶属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到1996年底全厂共有职工6 456 人,固定资产净值8.4亿元,资产总数17.04亿元。现拥有常减压、Ⅰ套催化裂化、Ⅱ套催化裂化、分子筛脱蜡、酮苯脱蜡、气体分镏、聚丙烯、干气制乙苯等 8个炼油、化工生产装置,年加工原油能力为 250万吨。是以炼油为主体,毛纺、化工、化纤等综合性的国家大型一类企业。下辖大庆地毯有限公司,每年生产聚丙烯粉粒3万吨,机织地毯70万平方米,丙纶长丝2 000吨。所辖毛纺生产系统,具有5 124锭生产能力, 生产各色各类毛线1 800吨。1995年工厂列国有企业500强第336位、本行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指标第20位。
  【超额完成全年利税指标】 1996年林源炼油厂生产经营面临严重困难,原油涨价,产品销售不畅,外运力量不足,应收款欠帐最高达 4.5亿元,企业负担沉重。广大职工牢固树立自强意识和过紧日子思想,开展“双学”(内学上海石化、外学邯钢)活动,把着眼点放在降低成本上,先后实施了成本否决和模拟市场考核。在生产指挥上从实现深加工、短流程、低损耗人手,在提高轻质油收率、综合商品率、加工损失率上狠下功夫,取得较好成效。本年度轻质油收率78.80%,综合商品率9 6.55%,加工损失率0.56%。根据市场需要优化生产方案,提高柴汽比,努力增产柴油,广辟销售渠道,千方百计巩固已有市场。由于措施得力,扭转了不利局面,全年加工原油134.76万吨,生产汽油45.55万吨,柴油57.68万吨,液化气7.13万吨,石脑油12.49万吨。下属地毯公司生产聚丙烯1.87 万吨,丙纶长丝908吨,机织地毯35.5万平方米。实现工业总产值21.4亿元,销售收入21.8亿元。实现利税4.8亿元,比上年增加 0.85亿元,完成利润9 287万元,超额完成总公司下达的5 500万元利润指标。
  【生产能力有新的提高】 1996年,林源炼油厂通过建设新项目,改造老装置,进一步提高了生产能力,全年用于基建、技措改造总投资达2.1亿元。
  在建设新项目方面,下大力量抓好乙苯、铂重整、电站油改煤、循环水等重大项目建设。在工程组织管理上,实现了项目经理制,目标、责任明确,加快了工程进度,提高了工程质量。催化重整装置收尾工程仅用 5个月时间就全部完成,为下一步取消70号汽油,做到全部汽油无铅化创造了条件。1996年12月10日林源炼油厂建成我国第一套用于工业生产的3万吨/年干气制乙苯装置,实现一次开车成功,生产出合格产品,创造了当年施工、当年投产的佳绩。该装置投产后不仅可以缓解国内市场供需紧张的矛盾,而且成为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又一成功范例。
  本年度实施技改、技措项目36项。重点进行了自备电厂油改煤、一套催化汽压机改造、装置热联合能量综合利用技术改造等措施,积极应用各种节能新技术、新材料,停开减压炉,实现短流程。能量综合优化和系统优化改造工程实施后,效果十分明显。围绕长周期生产和解决催化剂中毒等问题,实现了催化油浆系统上阻垢剂和催化剂,原料系统上钝化剂、反应终止剂,催化油浆收率由原来的4%~5%降到2%~3%,柴油收率相应提高2%。同时利用装置检修,将常压炉炉管喷涂高温辐射涂料,使常压炉效率提高了2%。
  【全面加强企业管理】 1996年度,林源炼油厂运用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手段,使企业的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首先,认真贯彻落实总公司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加强了安全管理。从实际出发开展“遵章守纪年”活动,强化安全教育,规范班组安全活动,建立严密的安全管理网络,创造了安全生产2 700 天无事故的好成绩,实现了上报事故为零的奋斗目标。其次,加强设备管理。运用目标管理等先进方法加强设备整体运作能力。加大考核力度,解决了二套催化主风影响机组振动的参数调整、一套催化汽压机电机冷却器漏水设防措施和在线清洗等问题,抓好装置维修和停工大修工作,做到停工后一次开车成功。全年设备完好率达到99.68%,主要设备完好率达到100%,静密封点泄漏率在 0.21%以内,全年无因设备原因造成非计划停工,为装置长周期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第三,加强达标工作和现场管理。按照总公司新一轮达标部署,狠抓了生产装置和专业达标,本着“抓典型,树样板,以点带面”的指导思想,全面推广创建“免检”班组活动。加大考核力度和管理方法,采用“八、四、一”动态管理,即一年内进行8次月检、 4次岗检,年底1次综合评价。基层班组建设和现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到1996年底有23个生产班组达到免检标准,在25个生产车间中有2个A类车间、5个B类车间、 7个C 类车间达到总公司要求的基层建设达标标准。第四,强化成本管理。健全目标成本、目标利润的经济责任制和考核体系,建立内部银行核算制度,对常减压、一套催化、二套催化和气体分镏等主要生产车间推行了模拟市场核算管理办法;对机关处室及各车间的有关费用和成本项目实行按计划考核的办法,达到了节约费用支出,降低成本的目的。积极清理往来帐款,加大清欠力度,促进货款回收,到1996年底欠帐已由年初的4.5亿元降至2.9亿元。通过提质降耗,精简费用,1996年比1995年降低成本3 000万元,超额完成总公司下达降低成本1 600万元的任务。
  【深化企业内部改革】 1996年林源炼油厂内部配套改革的步伐加大,生活服务总公司与工厂实施整体分离。在后勤管理方面实行新机制,强化水、电、汽的管理,实行计价收费,堵塞漏洞,杜绝了效益流失。运输公司实行单车承包制,把个人利益与工厂利益直接挂钩,真正体现出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不一样,有效地调动了职工生产积极性。同时,进一步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制定《林源炼油厂待岗职工和下岗职工管理办法》、《工效挂钩办法》和《验证考核办法》,经职工代表组长会议讨论通过,在全厂形成“上岗靠竞争,收入凭贡献”的良性机制。加大机构改革力度,有28名机关干部下岗(内含处级干部4 人);加大分离力度,全厂共分离人员2 602 人。清退外用工,为解决和安置富余人员及待业青年创造条件。医疗制度改革逐步深化,完善了《职工医疗费用补贴及使用办法细则》。住房制度改革工作进展顺利,按照国家政策和大庆市政府部署制定了比较详细的实施方案,使职工住房的自有化率达到50%。
  【社会公益事业持续发展】 林源炼油厂地处偏僻,需自办文化、教育、医疗、电信等社会服务事业。1996年在努力搞好生产建设的同时,社会公益事业持续发展,职工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部门狠抓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加速各类人才培养,林源炼油厂子弟中学高考升学率达到 52.2%,取得了历年最好的成绩;医务工作者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医院的各项管理日趋完善;通讯部门不断改进信息服务质量,扩容 2 000门程控电话后,使林源炼油厂每百人电话占有率达 43.8%,促进了工厂经济和各项事业顺利进行;继续采取多种渠道调剂市场供应,增加主副食品种,使职工生活水平进一步得到改善。1996年末,为职工增加了效益工资,人均84元,全年职工人均收入达15 025元,按同口径计算,比1995年提高13.5%。
  【林源炼油厂领导成员名单】
  厂 长:董孝利
  党委书记:刘自强
  副厂长:王世清 季振华 李殿敏 魏 强
  总工程师:魏毓茂
  总会计师:肖 锐
  工会主席:张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