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副产品深加工业
农副产品深加工业
农副产品深加工业
农副产品深加工
【概况】 根据市委、市政府推进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农村产业化规划,全市1996年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发展迅速,完成工业总产值 14.1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比1995年增加1.6亿元,增长 12%,使连续多年在低谷运行的农副产品加工业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尤其是粮食加工、畜禽产品加工和秸杆瓢瓤加工发展速度都分别在8%、20%和36%以上。1996年~1998年农副产二品深加工重点项目推进计划共29项,1996年投产9项。杜尔伯特县“三米”加工厂由 2 500吨/年扩到4 000吨/年,已完工投产,肇源罐头厂的蔬菜罐头和番茄沙司车间已投产,大同区百万只肉鸡屠宰线、石油管理局农工商吉庆油脂公司年加工3万吨/年大豆项目、杜尔伯特康维乳业集团脑黄金项目等均已建成投产。此外,年内还有 9个项目正在抓紧做落实资金、落实技术、落实设计等前期工作,如林甸年产10万吨高果糖浆、杜尔伯特绿豆系列食品厂扩建、同温州里佳集团合作裘皮加工项目等。
【涌现一批农副产品加工骨干企业】 1996年全省下达第一批40户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庆市艾森植物油公司、大庆市乳品厂、杜尔伯特康维乳制品集团、肇源制油厂榜上有名,这4家企业产值都超过5 000 万元,年产值利税率都在10%以上。正在上报争取为省级“龙头”企业的还有石油管理局农工商禽蛋公司、油建公司玉米柠檬酸厂、腰心乡贡米加工集团和林甸草苇编织工艺品公司。
【全市涌现一批名优农副产品】 1996年全市有18种农副产品被中国名牌商品委员会评为金奖名牌产品, 4种获大众认可名牌产品。获金奖名牌的产品是:大庆啤酒厂晓雪牌啤酒、大庆冰淇乐冷饮公司伊敏河牌奇形乐冰淇淋、大同酒厂大庆牌大庆老窖酒、格润食品制造有限公司格润牌精制粉皮、大同食品厂庆同牌特鲜一级熏醋、汇丰食品厂喜庆牌椰丝面包、汇丰糖果饮料厂申宝牌水果糖、华康保健食品工业公司爱力牌燕麦片、红岗区杏南食品厂活力牌果汁饮料、马万达生化制品有限公司饲料酵母、富飞达植物蛋白食品有限公司飞达牌豆粉和绿豆粉、威甫保健药业有限公司威甫牌癣康茶和痤疮霜、粮食局制油厂得利牌色拉油、广源油脂有限公司伊喜牌色拉油、蓝星集团酿酒总厂一星牌一星白酒。获大众认可名牌的产品是:大庆乳品厂大庆牌全脂速溶奶粉、肇州啤酒厂五鹰牌10度大庆啤酒、肉类制品责任有限公司龙吉牌肉枣肠和三文治火腿、益康面粉有限公司黑铁雀牌富强粉、亚美食品工业公司款爷牌黑加仑饮料。
【粮食深加工业稳步发展】 1996年全市粮食深加工业完成产值 1.6亿元(199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长11%。其中一批骨干企业发展较快。如肇州龙庆集团总公司形成年加工玉米3.5万吨、甜菜8万吨、秸秆12 万吨的玉米、甜菜和饲料加工的综合性企业,全年实现产值 1亿元,利税500万元。杜尔伯特以贡米加工为龙头的“三米”加工产业链初步形成。该厂投资 70万元,在腰新乡新建年加工能力2 500吨的加工厂,在兴隆村建成年加工能力1 500吨的加工厂,生产庆康牌抛光免洗贡米。已注册无公害食品商标。年初,组建起贡米集团,在10个村、13个屯,建立生产基地,落实4万亩谷子种植面积,与3 000多户农民签订双保合同,即农户保质量、保数量,企业保收购、保价格,推动了粮食加工业长足发展。
【肇源米粉厂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肇源县米粉厂立足市场需求,加大改革力度,走以副养主、多种经营之路,加快粮食转化的步伐,使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不断发展壮大。到1996年,企业年加工生产能力是80年代的23倍,先后开发出小米、高粱、玉米等优质米系列产品,实现了粮食加工增值和过腹增值的好效益。1989年以来,这个厂已连续 7年利税超百万元,成为市级明星企业。在搞好主业生产的同时,他们开发副业、发展饲料产业,仅糠麦、萁子饼等粮食副产品,每年就要生产4 000至5 000吨,由过去的单纯销售低价副产品为加工增值销售。先后投入几十万元,改造了一条万吨综合饲料生产线,现已生产出各类颗粒饲料、配合饲料4 000 多吨,仍供不应求。
在以副养主,多种经营方面,在大兴、民意、三站、福兴四乡镇建立粮食收购基地,进行综合饲料的开发,形成收购在乡镇,加工在乡镇,城乡一体化,贸工农一体化的新格局。1996年,在大兴乡的收购基地,开发了240亩的越冬水面,培育出11万尾鱼苗,4 000多只种鹅,收成鱼3万公斤,鹅存栏2万只。在民意乡建立起一个稻草编织基地,购置30台稻草编织机,一冬获利50多万元。副业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60%。
随着企业经济实力的不断发展壮大,这个厂把经济发展的触角向与粮食转化有关的企业延伸。兼并了生产不景气的肇源县饲料厂,对其进行全面改造,成立了哈大科技有限公司肇源分公司,积极开发饲料新产品,当年扭亏为赢,获得纯利润15万元。还兼并了肇源县白酒厂和淀粉厂,于11月20日成立肇源县粮食加工销售集团公司。在原有米粉厂的基础上,扩大了企业生产规模及市场能量。
【豆类加工业发展快效益好】 1996年,全市豆类深加工企业普遍扩大生产规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新组建的艾森植物油公司投资5 000万元,年产色拉油1.5万吨,产值达 1亿元;与其配套的吉庆油脂公司投资 4 812万元,扩大生产规模,年处理大豆3 万吨;市粮食局制油厂豆油年产量从4.5万吨扩大到 9万吨;第二制米厂制油车间改扩建已完成,年产量由1.5万吨扩大为3万吨。肇州县二井子乡浸油厂年加工能力也达到3 万吨。
各大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为开拓市场创造条件。省级“龙头”企业肇源达康食用油有限公司,拥有年加工大豆4万吨、葵花籽2万吨,产大豆油 6 000吨、葵花籽油5 500吨的浸出油生产线;有年产3 000吨大豆色拉油、 2 000吨葵花籽色拉油的精炼油生产线,该公司投资1 250万元用于技术改造,6月份开始生产, 产值达3 600万元,利税650万元。主导产品俄龙康牌葵花色拉油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从级绿色食品,在天津等地形成稳定市场,并部分销往俄罗斯。1996年,全市以大豆蛋白为主料的生物制剂工程有新的发展。市第二制药厂投资1 600万元,与加拿大华达公司合资组建天马制药有限公司,年产“海兰951”30万瓶,产品外方包销,已出口3万瓶,全年生产8万瓶,实现产值 300万元人民币。大庆金丰生物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建成以玉米蛋白、豆粕、黑豆、黑芝麻等为原料年产 800吨五鲜牌高级营养酱油,产品获中国地方产品金奖,远销国内外。
【秸秆苇草编织加工顺利起步】 全市植物秸秆壳瓤资源丰富,每年产390多万吨,过去很少开发利用。1996年开发深加工产品,进展顺利。大同糠醛厂经过改进,年产1 500 吨,新增产值700万元。肇州新建1 000吨糠醛厂,产值达500万元。肇州龙庆集团总公司,新上年产6 000吨颗粒粕和年产 3万吨草粕的项目,现已生产玉米芯粕、玉米秸粕、豆秸粕、稻草粕、羊草粕,开始对外出口,每吨售价640元,每吨净利润100元,为秸秆壳瓤的开发利用,创出一条新路。草苇编织业也取得突破,打开市场。林甸县草苇编织工艺品公司与天津一心贸易总公司签订200万件供苇帘合同,年收入1 600万元,利税260万元。该公司还与山西省闻喜县签订了70万件玉米皮编织工艺品合同,年收入加工费700万元,利润120万元。杜尔伯特县烟筒屯等乡村的苇编进展情况也好于往年,全年加工苇帘、席子800万片,产值达86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