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乳品及畜产品深加工业

乳品及畜产品深加工业

乳品及畜产品深加工业



  【概况】 市属乳品加工企业 7户,有职工2 670人,其中技术人员、管理人员329人,企业总资产1.4亿元,总加工能力为日处理鲜奶620吨。1996年全市乳制品总产量为18 116吨,完成年计划的100.6%,是上年产量的119.23%;完成产值2.09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65%。是上年的130.55%;完成利税2 109.7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1.42%。是去年的163.18%。乳产品已形成 4个系列、20多个品种,大庆全脂奶粉、林海牌全脂速溶奶粉、金星牌加锌奶粉、油花牌全脂加糖奶粉获部优产品称号;大庆牌淡奶粉、婴儿奶粉、康乐奶粉获省优产品称号。这些优质产品深得消费者喜爱,畅销国内市场。
  全市拥有肉类加工、罐头、骨胶等畜产品加工企业17户。其中主要企业10户,拥有职工3 800人,技术人员280人,固定资产3亿元。1996年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8亿元,利税521万元。产品品种达 200余种,并创出一批名牌产品。肇源罐头食品总厂生产的清蒸猪肉罐头获部优产品,市食品公司生产的 1号肠、市肉类制品厂生产的肉枣肠、维也纳肠获省优产品,肉鸡、骨胶等产品打人国际市场。
  【依靠科技进步开发新产品】 1996年在推进乳品生产中,对现有骨干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先后开发出新的乳产品 9种,即脑黄金奶粉、脑黄金幼童奶粉、补钙酸奶、学生奶粉、老年奶粉、干酪、系列配方粉等,使市乳制品深加工产业逐渐向产品多元化、系列化、高附加值、低耗奶方向发展,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康维乳业集团开发的商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脑黄金奶粉,1996年获省轻工厅科技进步奖和国家轻工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这个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大庆乳品,一投入 320万元,完成喷雾浓缩自动化控制系统等4 项技术改造,使产品质量和档次又有新的提高。大庆聚星乳制品厂40吨鲜奶扩建项目,基建工程安装已经结束,即将投入试生产。乳品二厂开发的高钙低脂、高钙无糖、中老年系列配方粉,可新增产值500多万元。
  【新建11座标准化奶站】 为从根本上提高乳制品质量,1996年全市乳品工业标准化奶站建设进展迅速。截止年底,已新建标准奶站11座。担负奶站建设主要任务的康维乳业集团,年内在胡吉吐莫、文家、新店等地建标准奶站9个,分选优质鲜奶640吨。用这批鲜奶生产符合世界第三大品牌日本“雪印牌”奶粉质量标准的优质粉75吨,比普通粉增加利润15万元。大庆乳品厂投资47 万元,在三牧场七队新建一座100平方米的现代化标准奶站。这座奶站的建成投产,为大庆乳品厂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品种,创造了有利条件。
  【大庆乳品厂产销两旺】 大庆乳品厂隶属于市三环企业总公司,现有职工766人,拥有制粉生产线5条,日处理鲜奶200吨。1996年,该厂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销售市场竞争激烈等诸多不利因素。他们克服困难,全年收购鲜奶2.63万吨,生产奶粉3 238 吨;产品合格率、特级品率均达到100%;销售奶粉2 975吨,创产值5 459万元;上缴总公司管理费 200万元,上缴税金 325万元。在全年生产中,这个厂坚持“质量是生命,用户是上帝”的经营宗旨,严把各个环节的质量关,确保了“大庆牌”奶粉的质量。1996年“大庆牌”奶粉先后获得“大众信得过”名牌产品、大庆10大知名商标、黑龙江省知名品牌产品、黑龙江省著名商标等多项荣誉,继续保持黑龙江省免检产品。全年还开发 4种新产品,其中降糖补钙奶粉、补钙酸奶投放市场后,受到群众欢迎。
  【加快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建设】 1996年,市辖各区、县为加快畜产品加工业发展,通过对资源条件、市场信息和科学预测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因地制宜地确定了主导产业和畜牧产业链。如杜尔伯特县确定了以奶牛、肉牛和野生动物饲养加工为主导产业的 3条畜牧产业链;肇州县确定了奶牛、大鹅、生猪、饲料加工 4条产业链;肇源县确定了肉牛和大鹅两条产业链;林甸县确定了奶牛、肉牛、肉兔和苜蓿草粉加工 4条产业链。推进这些产业发展的关键是培育“龙头”企业,牵动产业发展。如生猪加工,与山东金锣集团的联营合作,已开始启动。对尚未建成的“龙头”企业抓紧立项、论证、筹集资金等工作,以便早日发挥作用。如杜尔伯特的裘皮加工厂、林甸的肉兔、苜蓿粉加工厂均已完成立项、审批,即将投入建设。
  【畜产品基地形成规模】 在发展畜产品加工业过程中,各区县十分重视产业基地建设。遵循“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思路,重新调整基地建设规划,增加了珍皮动物基地,扩大了生猪饲养基地。通过抓专业乡、专业村、专业屯,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连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积极发展专业化生产,形成规模优势。全市现已建起畜牧专业村300 个,牧业小区117个,畜牧专业户达到21 289 户,初步形成了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格局。全市按照原规划的 8条产业链,经过实际运作,已有奶牛生产,生猪生产,肉牛、肉羊生产,肉鸡生产,大鹅生产和珍皮动物生产,形成了6 条产业链。在这 6条产业链中,大同区鸡肉加工厂、石油管理局农工商禽蛋公司、康维乳业集团初具“龙”的雏型。目前全市已有 30%的养殖户组织到各个层次、各个类型的“龙”型体系中,在体系内部形成互惠互利、共兴共衰的关系,正确处理了企业、基地、农户之间以及其它服务组织之问的利益关系。
  【禽类养殖加工业长足发展】 全市禽类养殖加工产业由于“龙头”企业石油管理局农工商禽蛋公司的带动,养鸡业及其加工业有较大发展。农工商禽蛋公司是全市最大的肉鸡加工企业,其设备从匈牙利、美国引进。1996年,该公司在稳定和巩固自己养鸡150 万只的基础上,通过扶持养殖专业户,加大肉鸡放雏力度,不断扩大肉鸡资源,满足了加工生产的需要。他们对养殖基地和养殖大户,从提供鸡雏、饲料、防疫药品、收购等方面,进行一条龙产业化服务。截止年底,养殖户已发展到大同八井乡、林甸的东风乡、花园乡、龙山乡及肇州等地,除公司自己平均存栏70~80万只肉鸡之外,养殖户放养规模已达30 万只左右,准备逐步增加到80~100万只鸡。养殖加工业的发展,促进了这个公司饲料加工业的发展,现年加工 6万吨鸡饲料尚供不应求。禽蛋公司全年完成产值1.14亿元,实现利税2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