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持续发展】 1996年,乡镇企业继续实施 “五大发展战略”(即规模优势、开放带动、改革驱动、以质取胜、科技人才战略 ),突出开放带动这个重点,拓宽发展思路,对内抓好工业比重的提高和产权制度改革,对外抓好招商引资,保证了乡镇企业的持续稳步增长。全市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5.4亿元,产值59.2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3.9%和57.8%,已持续3年增长50%以上。截止年末,工业比重已达54%,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在全省处于上游水平。
  【继续开展“发展杯”竞赛活动】 “发展杯”竞赛是市政府为加快乡企发展采取的实际措施。市乡企局坚持公开、公正、准确的原则,制定周密的考核检查细则,由市乡企局和各县、区乡企局长、统计员组成考核检查组,相互交叉检查,保证了检查评比工作的健康顺利进行。1997年 1月3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三杯”竞赛总结表彰会,20个单位获得1996年度“发展杯”(其中金杯5个、银杯5个、铜杯10个),让胡路区、龙凤区分获金杯、银杯,杜尔伯特县获铜杯。
  【乡镇企业形成一批骨干群体】 市乡镇企业在注重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不断发挥骨干的牵动作用,依托资源,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逐渐改变小而散的企业构成格局,使规模优势不断增强。一是形成一批强乡镇、强村和强企业。1996年末,产值或收入超千万元企业达43个,占集体企业个数的2.7%,完成产值18.7亿元,占集体企业产值的55.8%。产值超500万元的企业59个。二是企业集团又有新发展。全市已组建国家、省市级乡镇企业集团21个,实现营业收入30亿元,占全市乡企总收入的 41.6%。三是乡镇工业小区建设有新的起色。工业小区逐步实现集中、连片发展。9个乡镇工业小区共有进户企业672个,投产企业374个,投资额5.3亿元,实现营业收入 5.3亿元。四是已形成石化产品加工和建筑建材两大支柱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也初具规模。石化产品加工业实现收入17.42亿元,占全口径总收入的24.2%;建筑及建材业实现收入17.61亿元,占总收入的24.5%。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7.13亿元。
  【乡镇工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市乡镇企业坚持依托资源、大企业及乡企机制优势,大上工业项目,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1995年以来,新上工业项目491个,实现工业产值4.2亿元,占新上项目产值60%以上。其中农副产品加工项目203个,依托大企业上石油化工吃配项目17个,利用乡企机制优势,与县办工业嫁接上项目 21个。在1996 年的163个项目中,完工121个,其中工业项目116个,完工项目实现产值1.6亿元。
  【乡企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市乡镇企业按照市招商引资领导小组确定的总体方案的要求,普遍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全年各区、县共派出招商引资团51个、 322人次,接待来访团组33个。与加拿大、韩国等10多个国家和国内近20个城市签订正式协议13份,意向性协议41份。截止1996年末,全市乡企招商引资额达到1.5亿元,引进专业技术人才132人,引进技术58项。出口企业由12 家增加到21家,三资企业由9家增加到14家,横联企业由33家增加到96家,外向型企业由21家增加到35家。
  【进行多种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 1996年,市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呈现出重点突出,全面推进的良好势头。一是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大庆联谊石化企业集团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大型二档乡镇企业。1995年开始试点以来,企业根据《公司法》和农业部《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意见》、《关于乡镇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和国家有关法规,以股份制公司模式作为改革方向,完善以联谊总厂为投资主体,其它社会、个人投资相配套的多元投资结构。以资产联结为纽带,形成利益、命运共同体。改进和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使企业成为跨行业、跨地区,科工贸一体化的企业集团。他们与加拿大皇朝集团签订 200万美元的投资合同,由加方投资联合进行油田开发。基于多元发展的需要,联谊集团租赁了齐齐哈尔市建筑防水材料厂,成立齐齐哈尔联谊防水材料厂,并于5 月份投产。二是集团建设成效显著。在企业集团组建上,市乡企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到年底组建国家、省市级21家集团,下属紧密、半紧密层企业共81家,注册资金2.5亿元,固定资产8.7亿元。同时对现有集团加强规范化管理。年初制定了《关于加强企业集团管理的规定》,市乡企局经常派人深入集团指导企业完善制度,按照规范化运作。三是股份合作制的路子不断拓宽。各县区把股份合作制作为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大力推进,并不断探索股份构成的新形式。主要有个人、集体共同入股,个人、集体、社会共同入股,农民个人入股和先租后股等四种形式。全市已发展股份合作制企业1 462家,其中乡村集体股份合作制企业989家,累计吸纳股金 3.3亿元。四是“嫁接”型企业发展迅速。乡镇企业利用机制灵活的优势,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的界限,依托大企业,利用地方工业闲置设备厂房等条件,采取租赁、参股等形式大搞联营联合,通过资产联结,拓宽发展空间,走出一条迅速增强实力,壮大自己的捷径。全市已有“嫁接”企业28家,投产25 家,实现营业收入 9 428万元。五是村级公司化稳步发展。对一些乡村企业实行公司化,党、政、企业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突出经济工作这个中心,使村级组织领导用主要精力抓企业,以利于企业协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全市已组建33个村级公司,实现收入 167 230万元。租赁、拍卖、破产、委托经营等形式的改革也在继续进行。
  【积极推进科教兴企工作】 1996年各乡镇企业,坚持走科教兴企的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传统的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具体作法:一是抓好科教兴企典型。 4月份,市乡企局在龙凤召开科教兴企现场会,在全市乡企系统推广石油化工配件总厂和龙风门窗公司依靠科技和人才提高产品质量,壮大企业规模的经验,并取得较好效果。全市乡企建立科教兴企联系点30家,涌现出大同生物胶化工业公司、林甸双降解树脂等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大、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二是加强技术改造。截止12月末,全市进行技改项目31个,投资3 930万元,实现产值14 373万元。其中投资百万元以上项目12个。石油化工配件厂投入 240万元,开发出填补省内空白的锻拉无缝三通系列产品,实现产值 1 000万元。同时加强对1995年技改项目的追踪问效。当年技改项目达产32个,实现产值13 360万元,利税 1 308万元。三是加大职工培训和人才引进力度。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集中办班与自学相结合办法,突出急需实用人才的培训。全年共培训乡企主管部门干部127人,企业厂长(经理)245人,专业技术人员1 800 多人。学历教育,组织招收乡企成人中专生30多人。市乡企借助招商引资年的机遇,完善优惠政策,加大对人才吸引力,共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61人,其中教授级人才7人,中级专业技术人才 6人。大同生物胶化工业公司引进哈船舶学院客座教授王义任该厂总经理后,使企业起死回生,一举成为全国生产骨胶第二大厂。截止12月末,实现产值 720万元,利润26万元。
  【省内第一家乡镇企业评估中心成立】 市乡镇企业资产评估中心,10月份正式组建成立,并取得国家农业部乡镇企业资产评估领导小组颁发的资格证书。这是根据产权制度改革需要,在全市、也是全省成立的第一家乡镇企业资产评估中心。中心成立后迅速开展工作,仅两个多月,就对拟进行股份制改造的乳品二厂和东华集团的资产做了评估,评估资产价值 1.7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