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商业

商贸

商业

商业



  【各种效益指标圆满完成】 1996年全市商业系统实现销售 111 216.7万元。比1995年增长14.7%;实现利润2 348.1万元,增长6.2%;上缴税金2 923.7万元,比上年多缴665.6万元,增长29%。其中,五区实现商品销售31 975.6万元,利润634.4万元,分别为1995年的124.9%和99.8%;四县实现销售 12 863.2万元,亏损448.8万元,分别为1995年的 117.5%和77.6%;局直属企业实现销售663 77.9万元,利润2 162.5万元,分别为1995年的109.9%和100.5%。
  【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运行效果良好】 百货大楼设计股本 3 000万股,其中国家股占49%,社会法人股占31%,职工个人股占20%,经省体改委批准、工商登记注册,于1994年1月25日召开创立大会,1994年至1996年,股份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4年至1996年,销售额分别为3.5亿、4.2亿、5亿多元,分别增长27%、20.4%、19.4%;实现利润 3年分别为2 000 万、2 200万、2 400万元,分别增长122%、10%、9.1%。股东得到了优厚的回报,3年分红率分别为35%、40%、45%,累计分红率达到120%。企业为社会也作出较大贡献,3年缴纳经营性税金4 633万元,上缴所得税2 178万元,国家股分红利1 764万元,总计8 575万元,成为市财政的重要财源大户。
  【积极推进商业企业改革】 1996年,市商业系统继续推进商业企业改革。局党政班子成员实行改革包点责任制度,每人都承包 1个企业,与各区、县贸易局及局直企业签订目标责任状,坚持月检查、季考核、及时指导。局机关干部深入基层,先后用 3个多月时间,对区县商业和局直企业改革状况进行 3次较为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形成30余篇调查报告,分别对零售、批发、商办工业企业提出 168条深化改革的工作措施。在市体改、财政、国资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采取一企一议、一企一策,各个突破的办法,解决了资产评估、股本设计、制定章程等实际运作问题,把9户企业先后改造成股份制经营机制,90%以上区县属的小型商业企业实行国有民营、租赁和股份合作制。全市160户商业企业,实行股份制经营的9户,占5.6%;集团公司1户,占0.6%;实行股份合作制4户,占2.5%;实行剥离经营11户,占6.9%;实行国有民营62户,占38.8%;实行租赁经营73户,占45.6%。
  【组建4户有限责任公司】 为帮助企业尽快转制, 市商业局成立工作组,逐户深入到企业帮助工作,组织企业职工学习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文件,广泛进行宣传动员,从清产核资入手,对全部资产进行盘点清查、登记造册,由市国资局进行了评估。企业制定公司章程,建立有限责任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成本核算管理制度,产品质量管理制度,生产设备管理制度,销售管理制度,劳动用工、分配管理制度,劳动纪律管理办法,先后把肉类制品加工厂、汇丰食品工业公司、食品公司肉联厂、水产公司改造成有限责任公司。
  【小型企业租赁经营】 1996年市商业系统的小型企业73户租赁给本单位职工或社会人员进行经营。在租赁过程中,普遍引入竞争机制,确定标底,公开竞租;完善租赁合同内容,实行法律公证,减少合同纠纷。具体形式有个人租赁、全员集体租赁、化整为零租赁等。饮食服务公司所属的小企业有 9户实行租赁。租赁前都认真清查盘点企业财产。全部作价,列入租赁合同,明确界定租赁的财产属国家所有,发生损坏、短缺由承租者赔偿。对承租期内承租者出资扩建、改建的房屋,在租赁合同中明确规定租赁期满后国家所有,保证了国有资产的增值。
  【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 全市商业系统根据中宣部、内贸部和省委宣传部、省贸易厅文件精神,开展了“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向全市人民发出在国有商店中杜绝假冒伪劣商品的承诺,市百货大楼、东风商场、五金公司、让胡路商场等 4户大、中型零售企业经工商部门检查验收,挂上“保真商店”的牌子。
  【依法加强酒类、肉类制品市场管理】 市商业局年内充实酒类专卖局和肉灌制品生产销售管理人员,配置车辆等装备,配合市技术监督局、工商局、公安局等执法部门,共同对酒类市场、肉制品市场进行10余次集中大型检查,100多次单独检查,共查出假酒5万多瓶,其中大都是假冒茅台、五粮液、贵州醇等名酒;查出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肉灌制品 3 000多公斤,并进行销毁。尤其是对一些黑加工点给予依法取缔,对净化酒类和肉类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
  【全面开展普法工作】 1996年,市商业系统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全面开展普法工作。一是加强法制教育。结合商业工作的实际,重点抓了《企业法》、《公司法》、《商标法》、《经济合同法》、《食品卫生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学习和贯彻落实,举办了全局各单位主管法制工作领导参加的法律培训班,聘请律师、法官、工商局的专家讲课。各企业也采取不同形式对全体职工进行法制教育,把企业的经营活动上升到法律高度来认识。二是加强全市商业系统普法工作检查。安排专人到五区四县商业系统验收“二五”普法工作,召开全市商业系统“二五”普法总结表彰会,同时对“三五”普法工作进行全面系统安排。通过普法、学法,商业职工依法经商的观念增强,提高了保护消费者权益、搞好商贸服务工作的自觉性。
  【百货大楼实行优质服务规范化】 商业企业从窗口行业的特点出发,坚持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在优质服务规范化上下功夫。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对优质服务常抓不懈,营业员主动服务面100%;服务过程全部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把各项服务措施,如引导顾客交款,大件商品帮助装车,成批商品送货上门,特殊商品服务到户等真正做到位、做到家;营业员做到顾客来有应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的“三声”服务。从1995年冬天开始,每逢下雪天,他们安排营业员在每个门口用刷子为顾客掸掉身上的雪花,使到大楼的顾客倍感温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服务使大楼创造了销售日超 500万元、月超亿元的记录。各企业积极向百货大楼学习,按局党委的统一安排,开展了“学习李继辉,服务献爱心,顾客是上帝”活动,结合本企业特点推广百货大楼的规范化服务经验。东风商场设立曝光板,对服务标准不高和出现问题的人员给予公开处理,提高服务水平。
  【商业企业自筹资金谋求发展】 1996年,在市里对商业企业没有投入的情况下,各企业自筹资金谋求发展,取得可喜成绩。全市商业新增营业网点38个,新增营业面积1 万平方米,总计增加发展资金投入1 800万元。五金公司新建2 500平方米的封闭市场,正在做开业的各项准备工作。东风商场自筹资金新建4 800平方米营业厅。肇源县贸易局开发改造3个网点,扩建1 300平方米营业面积,兴办万头猪场,还投资70万元上了300平方米的肉灌制品生产车间。肇州和林甸县贸易局自筹资金利用原食品公司上羽绒生产线,效益十分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