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
粮食
粮食
【概况】 1996年,市粮食系统共有 46个粮库、22个粮油加工厂和125个粮店。市区粮食局下设行政单位有萨尔图、龙凤、红岗、让胡路、大同等5个粮食分局,9个城镇粮食管理所,13个农村粮食管理所, 1个盐业公司。在市局所属的15个处(科)级单位中,主体行业有10个粮库,6个加工厂,106个粮店,1个粮油贸易公司, 1个盐业公司,2个粮食批发市场。非主体行业有建筑工程公司、运输公司、东风百货大楼、粮食职工学校和劳动服务公司。全局拥有固定资产2.8亿元,职工3 797人(不含临时用工从业人员),其中,全民职工2 394人,集体职工755人,全民合同制职工 648人。主要承担全市粮食收购、调拨、加工、储存、销售和国家专项储备粮的集散、军粮供应、粮油进出口贸易、盐业管理以及议价粮油经销等项任务。全年市粮食系统从转换经营机制人手,以挖掘自身潜力为突破口,制订印发《1996年度粮食企业扭亏增盈工作方案》和《清理资金工作方案》,上半年就压缩不合理资金 8 000万元,节约银行利息支出 230万元。虽在扭亏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全年国有粮食企业仍亏损24 981万元,其中市区亏损5 479万元,四县亏损19 502万元。
【完成粮食收购任务】 1996年,在全市粮食获得大丰收的情况下,粮食系统采取积极措施,圆满完成了粮食收购任务。一是积极作好国家专项储备粮的调出工作。为了及时把国家下达给大庆市的15.5万吨国储粮调出去,腾出库容接收新粮,各有关部门积极工作,密切配合,截止3月15日(粮食年度),市区发出国家专项储备粮9.2万吨。二是挖掘现有仓储潜力,多收购农民手中余粮。全市各粮库想方设法对露天储粮比较少而占地面积较大,存放分散的储粮形态,进行了归堆加高整顿,扩大场地 13万平方米,增加仓容收储能力3万吨。三是采取异地储存、待价销售,增加收储能力。肇州、肇源和市区经销粮食的单位,利用铁路运输淡季,把部分粮食运到国家较大的粮食集散地和南方用粮较多的地方销售,或租借场地把粮食储存起来待价销售,全市异地储存粮食 4.5万吨,给接收新粮创造条件。通过与学校、停产半停产企业借用、租用场地295万平方米,增加收储能力 23万吨。五是加大促销力度,推陈储新,减轻库存压力。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发挥社会力量促进粮食销售,共销售议价粮 7.6万吨。六是认真执行粮食收购政策,开展“优质服务”活动。在粮食收购期间,全市各粮库都坚持优质服务,方便农民卖粮。截止1997年 2月,已累计入库自然水份粮食69万吨,完成省部署的阶段性收购任务。其中,定购粮入库10.4万吨;国家专项储备粮入库17.6万吨;保护价粮入库25.4万吨;议价粮入库10.6万吨。全市入库粮食应付粮款7.3亿元,全部兑现,比1995年粮食年度多兑付2.2亿元。
【完成安全储粮任务】 1996年,全市潮粮入库总量66万吨。其中玉米52.2万吨,含水量在31%左右,现有烘干塔27座,烘干能力24.5万吨,库内场地可晾晒9.5万吨。烘晒能力与入库潮粮比,尚差18.2万吨。市粮食系统为确保储粮安全,采取措施完成干燥潮粮任务。一是市政府对全市安全储粮工作负总责,以县政府为单位对粮食的收购、储存、烘干、晾晒、安全储粮负全责。统筹安排,精心组织,打好潮粮烘晒攻坚战。二是充分发挥粮食部门现有机构的烘干效能,采取产区、销区自求平衡,分散烘晒潮粮的方式,精心操作,减少事故,昼夜不停,确保烘干储粮26万吨。三是有效利用现有晒粮场地多晾粮食。抓住春节过后气温转暖、雨量少的有利时机,对所有空闲场地铺满铺严,科学、合理地安排晾晒场次。对高水份潮粮本着“先脱险、保安全”的原则,加强晾晒工作管理。利用春季气候干燥时机,采取码风垛和机械通风等措施干燥潮粮,多晾晒粮食 9万吨。四是利用社会上,企业闲置的烘干设备和机关、学校以及停产企业的空闲场地晾晒潮粮4万吨。利用大庆公路多、路面好的优势,晾晒潮粮3万吨。五是由各级政府出面,广泛发动机关干部、学校师生、停产企业职工参与到粮食晾晒中来。同时抽调骨干力量深入农村,帮助指导农民把手中的余粮晾好、晒干。
【完成议价粮油销售任务】 1996年,市粮食企业销售议价粮油23.5万吨,圆满完成了国有粮油的销售任务。在促销工作中他们普遍加强了产品宣传。制粉厂、制油厂、二米厂、挂面厂等单位,利用广播电台、电视台和路牌广告媒体,扩大本企业知名度,粮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稳中有升,“黑铁雀”牌面粉由年初的30%达到50%以上,“得利”牌大豆油升至 80%左右,“钻塔”牌挂面始终保持产销平衡。市、县(区)、乡(镇)各级粮油批发市场充分发挥作用,拓宽销售渠道,共销出粮食 5.5万吨。市区、四县粮食系统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走访江南,洽谈业务,开辟销路。如肇州县粮食局将8 500吨议价粮发往四川、大同粮库发往大连港2万吨玉米储存起来,待价销售。在促销过程中,大胆启用能人,把懂营销、能吃苦、有经验的人才充实到销售队伍中来。以专业销售队伍为骨干,带动全员销售,实行有奖销售等方法,从组织上、政策上保证销售工作正常运作。
【粮油加工增值有成效】 全年国有粮食企业采取质量管理、成本核算、扩大营销等措施,完善原粮储存、清理、加工和成品检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加工粮食19.91万吨(小麦6.48万吨,水稻1.75万吨,玉米1.43万吨,大豆9.63万吨,饲料7 280吨),实现产值(不变价)1.64亿元。其中,市区加工产值完成1.55亿元,为计划的101.36%。
【整顿发展多种经营】 市粮食系统经过清理整顿,关停了一些人员少、场地小、缺资金、无技术和市场前景不佳的网点,各种经营网点由400多户下降到298户。针对市区人口相对集中、购买力强的特点,重点抓了乐园公司改造,东风百货大楼责任有限公司和哈尔滨市大酒店的租赁工作。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制粉厂投资 500万元,同让胡路区工商局合作开发商品一条街,建成营业用房面积5 000平方米,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全系统多种经营产业创收111万元。
【制粉厂实施能人促销战略】 1996年粮食局制粉厂学习推广“摸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成功经验,实施启用能人销售战略,销售队伍由年初的60人扩充到 100人。这一措施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市内产品市场占有率,而且远销哈尔滨、齐齐哈尔、巴彦、双城、吉林、大安等14个市、县,仅供应珠海华丰食品集团肇东分公司的面粉就达 5 000多吨。该厂全年生产面粉5万吨,实现销售额4 500万元,促使企业生产经营形势日益好转。
【粮食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 1996年,市区粮食企业改革工作框架初步形成。在14户基层企业中,确定一企多制企业 8户,即制粉厂、制油厂、一米厂、二米厂、饲料公司、盐业公司、大同粮食分局、粮食综合批发市场;运输公司、建筑工程公司、粮贸公司、劳服公司、乐园公司等5户非主体企业实行委托经营。企业改制面占企业总数的92.8%。对萨尔图粮食分局的国有粮店,引入民营机制,在搞好平价限量供应的同时,扩大经营范围,发挥主渠道作用。同时将让胡路粮食分局划归制油厂管理,红岗粮食分局划归二米厂管理,龙凤粮食分局划归盐业公司管理。初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式的粮食经营格局。经过改革,市区粮食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由原来的4 833人精简到3 797人,分流1 046人。基层企业科级以上机关管理人员由507人,减少到395人,精简112人。充实生产和销售队伍101人,裁减农工227人,实现了年初确定分流380人、节约工资支出360万元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