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供销合作社

供销合作社

供销合作社



  【概况】 1996年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共有独立核算企业220户,其中县以上企业150户,县以下基层供销合作社70户,经营网点685户,共有在岗职工 6 360人。全年完成商品销售5.9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4%.比上年增加8 397万元,增长14.8%。其中直属企业完成销售 2.72亿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16%,比上年增长18.8%;四县完成销售3.2亿元,完成年计划的 95.4%,比上年增长14.6%。全系统全年亏损899.7万元,比上年减亏114.5万元,其中直属企业亏损546 万元,减亏53.5万元;四县亏损353.7万元,减亏61万元。
  【直属企业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市供销联社从直属企业实际出发坚持因企施制,并把股份合作制作为产权制度改革的首选模式。发动职工购股,进行股份制改造。对职工入股总额有能力买断全部资产的,由职工坚决买断。开发公司法兰厂、弯头厂,由职工出资买断后,进行股份合作经营;对职工人股总额有能力买断流动资产的,采取固定资产有偿使用,流动资产全部卖掉的形式。联友五金工具总汇即采取了这种形式的改革。职工人股总额有能力购买部分流动资产的企业,采取固定资产有偿使用与流动资产分期抽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改革,联友、联谊商场各部都采取了这一方式。对企业职工入股无能力购买固定资产,企业又无流动资产可卖的,采取由职工入股,扩股经营,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回收公司10个收购站即采取了这种改革办法。到年底,市直属企业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的已完成36家,改制面达 63.5%。同时,对扭亏无望的亏损企业实行破产,农资公司土产日杂商店和果品公司已由法院公告破产,进入清算阶段。
  【深化企业内部配套改革】 与产权制度改革相适应,市供销社系统各企业深化了内部配套改革。一是在劳动用工上,实行按需设岗,以岗定目标,层层择优选聘,优化组合,并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市农资公司机关通过用工改革分流机关工作人员13人;肇州县社精简机构,分流机关工作人员16人充实一线;杜尔伯特县社精简机关工作人员17人。二是实行原薪存档,以岗定薪,全额浮动,联利联销计酬。回收公司、日杂公司都变以前月初发工资为月末核算按利计酬,盈利发工资,不盈利发基本生活费,企业不再挂欠职工工资帐。三是对富余人员采取不收费用并代付养老金、房管费等形式,深化就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使 690多人走出企业自谋就业门路。
  【加强基层社建设】 市供销社系统以把供销合作社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为目标,加大了工作力度。按照省供销合作社要求,收回“租壳卖瓤”网点,改社有民营为供销合作社集体经营。通过建立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对收回的 316个网点普遍加强管理,强化了为农服务功能。同时,发动全市三级供销合作社大力搞好组建专业合作社工作,全市初步建立由供销合作社发起,由农民入社参加的专业合作社15个,其中种植、养殖业9个,加工业3个,农副产品采购业2 个,运输业1个。肇州县丰林大蒜专业合作社由供销社组织390户农民组建,种植大蒜2 040亩,产销大蒜6万公斤,为农民增加收入10万元。肇源县社组织全县86户养蜂户创办蜂产品专业合作社,聘请省农学院教授传授养蜂技术,开展蜂蜜联销,受到农民欢迎。林甸三合社粉皮专业合作社由乡、村和供销合作社共同出资兴办,日产精制粉皮300公斤,年获利7万多元。按照社章规定全市67个基层社,三县一区联社都召开了社员代表大会,发展社员,吸纳股金,推进基层社的建设。
  【保证农资供应】 全年全市计划内化肥购入量达13万标吨,比计划多拨5.26万标吨,购入计划外化肥9.4万标吨,化肥总购进量达 22.59万标吨。在化肥下摆中,普遍实行县 (社)基(层社)连锁经营,全面恢复基层社化肥经营,方便了农民购买。进入备耕后期,由于农民手里余粮未卖掉,一些农民无资金购买化肥等物资,致使化肥库暴满,拨不下去。对此,供销系统采取以粮换肥等措施,使农民及时买到化肥,全系统以肥换粮总值达 1 100多万元。并按粮挂政策足额兑现粮挂肥2.02万标吨。全年让利供应给农民化肥1 万标吨,让利额 260万元。按照农资供应政策,化肥由供销社专营,净化了农资市场。
  【搞好农副产品收购】 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供销社所属企业采取引资与自筹相结合,现金收购与以肥换粮相结合的方式,在粮食收购中不给农民打白条子,不克扣群众。在粮食销售中,降低销售价格,实行保本经营。以加快资金周转,为农民多售余粮。经过全市供销系统的通力合作,大搞深购运销,全年全系统共为农民推销粮食3万多吨。
  【发挥经营优势活跃购销】 市供销系统所属经营企业五金工具总汇、联谊饮食机械公司、联友劳保家具部等扩大总经销、总代理的品种,提高国优名品的进货份额,以质优、价廉、品质齐全、服务周到抢占了市场。销售额均比1995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肇州县社重点抓了粮食购销连锁经营、畜产品连锁经营、废旧物资连锁经营和农资供应连锁经营,较好地发挥了联合优势,全年完成农资供应5 400万元,购销玉米7 800吨,经营羊毛23万公斤,购销废旧物资500多万元。他们还在乡村供销部普遍开设冷饮、肉食、蔬菜、水果等鲜活商品,仅此1项,就增加销售2万余元。
  【广开多种经营渠道】 1996年,市供销系统跳出传统经营范围,走上了多轮驱动多种经营发展企业之路。一是依托大企业发展经贸业。年初组建了由农资公司、石化总厂联合入股经营的股份制企业——石化农资有限责任公司,全年共经销计划外尿素3.2万标吨,石化产品1 100多吨,仅经销石化产品就获利 110万元。回收公司成立松柏工贸有限公司,开展井下作业、打水井、风力发电废旧设备收购等业务。全年修油井 8口,打深水井11口,盈利达80多万元。二是发展社办工业。肇州县社抓住推广“大双覆”玉米时机,建起地膜厂,上两套生产线,全年生产合格地膜50吨,已形成年产 400吨规模。开发公司成立钢木家具厂,生产床、围栏、钢窗等产品.产品畅销。杏树岗供销社成立白酒厂、酱菜厂、豆制品厂,并建立1座加油站,全年增加收入12万多元。三是种植业、养殖业获得新发展。林甸县社酒厂利用酒糟喂养肥牛形成一定规模,全年出栏育肥牛3批,共200 多头,并开发荒地300亩。肇源县浩德供销合作社办起小农场,养羊、种地、开发草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四是开办餐饮、娱乐、洗浴等综合服务项目,并把闲置的厂房、门店全面对社会开放,增加了企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