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财政

财政·税收·审计

财政

财政



               关于大庆市1996年财政决算
              和1997年财政预算的报告(摘要)
            1997年1月28日在市五届人大第七次会议上
               大庆市财政局局长 王玉超
  一、1996年财政决算
  1996年,市财政工作通过培植和壮大财源,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坚持执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从严控制财政支出,继续深化财政财务改革,认真整顿财经秩序,圆满完成了全年财政预算任务,实现了全年财政收支平衡。
  1996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实现202 939.8 万元(含省对县的专项和结算补助收入),完成调整预算(188 686万元)的107.6%。其中,市本级财政收入实现177 517.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74 646万元)的101.6%;县级财政收入实现25 422万元,完成预算(14 040 万元)的181.1%。全市财政总支出实现202 51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88 686万元)的107.3%。其中,市本级财政支出实现177 09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74 646万元)的101.4%;县级财政支出实现25 422万元,完成预算(14 040万元)的81.1%。全市财政收支扣除结转下年专款支出318万元后,净结余 105.8万元,全部为市本级结余。全市共上交利税108.1亿元,比上年增长18.9%。
  各项收入预算的执行情况是:
  (一)工商税收完 成83 44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76 574万元)的 109%。其中,市本级完成76 24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72 085万元)的105.8%,超收 4 160万元。主要原因是各级财税部门加大了征收力度。
  (二)企业所得税完成4 30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4 820万元)的 89.4%。其中,市本级完成3 84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4 610万元)的83.5%,短收762万元,没有完成预算的主要原因是地方国有企业效益下滑。
  (三)企业所得税退税和企业亏损补贴完成 1 11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 960万元)的56.8%。其中,市本级完成46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 500万元)的31.2%,少退1 032万元,没有完成预算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所得税入库较少。
  (四)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等收入完成7 46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5 631万元)的132.5%。其中,市本级完成2 33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2 180万元)的107.1%,超收154 万元。完成较好的主要原因是加强了耕地占用税的征收。
  (五)专款收入完成19 18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6 726万元)的114.7%。其中,市本级完成18 32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6 462万元)的111.3%,超收 1 859万元。主要原因是加强了教育费附加、排污费的征收。
  (六)其他收入完成4 95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5 270万元)的94.1%。其中,市本级完成4 53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4 500)的100.8%。
  (七)补助收入完成84 701.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81 625万元)的103.8%。其中,市本级完成72 702.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76 309万元)的95.3%,短收3 606.2万元。主要原因是省里对大庆实行新体制后,应对我市两年的税收返还集中在一年,由于省里资金不足,没能全部到位。
  各项支出预算的执行情况是:
  (一)基本建设支出完成32 589万元,全部为市本级支出,完成调整预算(31 923万元)的102.1%,超支666万元。主要原因是开发区用当年增加的税收归还以前年度基建欠款。
  (二)企业挖潜改造支出完成7 26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7 220万元)的100.6%。其中,市本级完成7 24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7 000万元)的103.5%。
  (三)科技三项费支出完成68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670万元)的102.2%。其中,市本级完成56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560万元的)100%。
  (四)地质勘探费支出完成3 550万元.全部为市本级支出,完成调整预算(4 550万元)的78%,短支1 000万元。主要原因是地质勘探项目没有落实。
  (五) 支农支出完成5 62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4 245万元)的132.5%,超支1 378万元,主要是为保证农业抗灾夺丰收,各级财政部门增加了抗旱打井资金。其中,市本级完成 3 80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3 750万元)的101.6%。
  (六)城市维护费支出完成12 49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2 478万元)的100.2%。其中,市本级完成12 05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2 099万元)的99.7%。
  (七)各项行政事业费支出完成81 41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74 652万元)的109.1%。其中,市本级完成65 91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64 770万元)的101.8%,超支 1 148万元。主要原因是增加了职工岗位工资、基本生活补贴、再稳产津贴、专项养老保险基金和招商引资经费。
  (八)公检法支出完成13 84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3 057万元)的106%。其中,市本级完成123 0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2 292万元)的100.1%。
  (九)价格补贴支出完成1 96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 044万元)的188.4%。其中,市本级完成1 17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944 万元)的124.5%,超支231万元。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副食品风险基金。
  (十)其他支出完成4 35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3 750万元)的116%。其中,市本级完成1 95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 925万元) 的101.6%。
  (十一)流动资金支出完成 2 48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2 480万元)的100%,全部为市本级支出。
  (十二)专款支出完成18 87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6 306万元)的115.7%。其中,市本级完成18 00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6 042 万元)的112.2%,超支1 960万元。主要原因是教育费附加等增收增支。
  (十三)上解支出完成17 37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6 311万元)的106.5%。其中,市本级完成15 44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 16 311 万元)的94.7%,少上解862万元。主要原因是省应返还税收没到位,市财政无资金来源。
  为完成财政收支任务,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深化财政财务等各项改革,促进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
  1、 积极推进和完善财政财务体制改革。经与省财政厅协商,对我市实行“视同地市级财政管理”,较客观地核定了大庆市财政体制基数;积极与省市人民银行、国地税局协调,明确了预算科目及级次,完善了市级金库管理办法,把该留市级的收入及时调入市级金库;以市政府文件下发了《关于印发(建立区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确定了区级财政体制基数,完善了区级财政体制,建立了区级金库;制定了《大庆市直机关经费包干实施方案》,理顺了财务管理体制。
  2、 主动参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以国家批准我市为国家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试点城市为契机,市财政配合有关部门制定了《大庆市医疗制度改革方案》,对前三年各单位的公费医疗情况进行了调查测算;配合民政局起草了《大庆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实施细则》,经市政府批准后,7月1日开始实施。到12月末,市区两级财政共支出最低生活保障金43万元,有2 777 人得到补助,保证了社会的安定;继续开展义务兵家属优待金统筹工作,发放了1994、1995年义务兵家属优待金283万元,同时筹集1996年义务兵家属优待金405万元。
  3、 继续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组织编写了《大庆市住房资金管理与会计核算》一书,并举办了大庆市住房资金管理与会计核算培训班;组织了对大庆地区各中省直企业及市属单位住房资金管理情况的调查,摸清了基本情况;建立并实施了住房公积金制度,截止12月末,全市已有41.9万职工向住房资金管理中心缴纳了住房公积金,归集住房公积金23 851万元,居全省第二位,住房出售收入累计达87 915万元。
  4、 积极参与企业改革。会同劳动局对市属部分企业的工效挂钩情况进行了清算,兑现了新增效益工资,核定了1996年基数。会同劳动局、体改委对联谊石化(集团)公司等企业实行了“年薪制”试点;积极参与了毛毯总厂及市属国有大中型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对小型国有工业、商业企业实行了股份合作制、拍卖、兼并、破产等改革。
  (二)积极支持经济发展,努力培植壮大财源
  1、支持农业发展,巩固和发展基础财源。1996年市财政本级预算安排支农支出2 652万元,比1995年(2 441万元)增长8.6%。截止12月末,本级支农支出实际完成3 808万元,比去年支农支出实际完成增长 53.2%。其中,投放抗旱打井资金1 000万元(另外省财政还投放456万元),为我市农业在大灾之年获得丰收做出贡献。市财政还投放资金160万元( 另外省财政还投放130万元 ),帮助各区、乡建设了“43”型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和蔬菜大棚,缓解了冬季吃菜难的问题,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支持搞好国有企业,不断壮大骨干财源。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13633”发展战略,在资金投放上加大技改投入力度。着力向六大支柱产业倾斜。截止12月末,市本级累计投放技改资金7 242万元(其中,投放科技兴市资金500万元、高科技项目资金1 800万元 ),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会同市扭亏办、经委、体改委等部门,加大了扭亏增盈工作力度。围绕“三改一加强”,积极推广邯钢“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成功经验,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加强内部管理。为寻找企业“突围解困”的最佳办法,会同市政协、扭亏办、经委等部门对全市百万元以上重点亏损大户进行了全面解剖分析和“逐户会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经与省财政厅沟通,豁免工业周转金64万元,延期偿还工业周转金 189万元,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为三环公司机械修造厂、大庆泰科电器有限公司争取省工业周转金 250万元;帮助联谊石化(集团)公司、市啤酒厂、石油机械厂、塑料一厂、毛毯总厂、国贸公司等企业及时筹措银行贷款,保证了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3、 支持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积极培育新兴财源。1996年,市财政认真落实省政府支持发展乡镇企业的各项政策,共投放支持乡镇企业发展资金820万元,扶持了12 户企业的12个项目,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为支持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把经济效益好坏作为财政是否扶持的依据,安排民营科技企业周转金和个体私营企业周转金各100万元,使科技含量大、产品附加值高的个体私营企业得到了重点扶持。
  (三)积极组织收入,强化税费征管
  1996年初,按照预算所确定的各项收入,把指标分解落实到各科室,然后由各科室与企业主管部门衔接,为财政收入的完成奠定了基础;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积极与税务、银行协调,确保税收及时足额入库;先后开展了对农业税收政策的自查和复查,以及对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税源调查工作,清理了课税面积,增加了财政收入;根据《省财政厅关于行政性收费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精神,对应纳入预算管理(第一批)的行政性收费纳入预算管理,到12月末,纳入预算内管理的行政性收费已达670万元。
  (四)加强资金管理,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
  在年初预算安排时,本着压缩公用经费,保工资、保取暖等必要支出的原则,按照公用经费支出标准,严格核定各单位的经费指标,并按照年初预算指标按进度拨款。同时,督促各单位制定节支措施,减少不合理开支。对于一次性动用预备费支出,坚持进行调查核实后提出拨款计划,请示市领导批准后执行,全年核减支出 560万元;在控制弹性支出方面,结合全市实际,转发了省关于差旅费开支标准的文件,制定了节约会议费、接待费、取暖费、电话费、车辆购置维修费等规定;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我市实际,制定了《大庆市财政周转金管理办法》,对周转金的投放、使用、回收等作了明确规定,推广了牡丹江市的周转金项目档案管理,使周转金的管理走上科学化、正规化的轨道;为了管好、用好石油管理局、石化总厂扶持地方经济发展资金,我们两次与市政办财贸组、人民银行等一起对四县四区资金到位、匹配和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实行从项目论证到还贷的全过程法人责任制,保证了这笔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借国家、省预算外资金清理检查之机,严格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不断扩大财政专储面。截止12月底,全市实行专户储存的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已达97户,年预算外资金收入总量已达3.43亿元。根据对各单位的预算外资金管理方式及核定的收支基数、支出标准和事业发展需要,对各专储单位1996年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进行严格审核,推动了预算内外资金的结合使用。另外,还充分利用专户储存所形成的财力,运用财政信用手段,对预算外间歇资金进行有偿融通,全年累计利用财政间歇资金 1 490万元,缓解了地方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矛盾;为有效地控制基建规模,防止滥上项目,会同市计委联合下文,要求自筹资金搞建设的单位在报批基建计划之前必须由财政局审查资金来源。如资金来源合理,需将计划投资的 50%存到财政专户。来源不合理的一律不予办理。
  (五)搞好财政监督检查,严肃财经纪律
  认真做好1995年大检查收尾工作,保证了全市查出的应入库的违纪资金足额入库;组织开展了1996年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工作,截止12月末,查出各类违纪资金3 130.2 万元,应入库2 520.5万元,已入库2 262.2 万元,入库率为89.8%;开展了对企业职工退休养老基金和失业保险基金的专项检查,针对“两项”基金投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全面开展了清理检查预算外资金工作,对检查出的 8 199万元违纪资金进行了严肃处理;开展了对财政周转金的清理工作,及时收回了到期周转金;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市属工业企业、商业企业、三资企业及其他企业1995年度财务决算进行了审计,对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市财政预算外资金、省财政拨款安排的基本建设工程决算进行了审计,审计总额达7 017万元,核减额为1 085万元,核减率为 15%,充分发挥了中介机构的财务监督作用;为加强罚没款和罚没物资的管理,对全市罚没工作进行了检查,收取违纪资金23万元,到12月末,罚没款入库额已达 1 334万元;依据国家和省有关文件规定,开展了收费项目及其标准重新认定工作,取消了不符合规定的收费项目;为强化市辖区企业工资总额的管理,调节过高收入,保障最低收入,配合市劳动局开展了国有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工作,规范了企业工资支付行为。
  (六)加强会计工作管理,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1996年,共举办了8期会计证培训班,培训820人次;开展了会计证年检工作;配合市人事局组织了会计职称考前培训和职称考试;组织珠算技术鉴定220场次、鉴定10 100人次。
  1996年,我市的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较好,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问题和不足。一是由于1996年是我市实行“视同地市级财政管理体制”的第一年,有些管理办法还不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金的调度和使用。二是企业扭亏工作任务还十分艰巨。三是预算外资金管理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四是财政财务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县、区财政的指导需进一步加强。五是税收流失和偷漏税现象仍然存在。六是财政和国有企业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七是税收来源主要依靠中直企业,市属企业税源小且分散,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二、1997年预算草案
  1997年,全市财政工作既有许多有利条件,又有诸多不利因素。有利条件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 13633”发展战略,将为我市经济发展,振兴财政,促进财政经济的良性循环提供有力的保证;国家强调的“把搞好国有企业放在突出的地位”和“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为我市搞好国有企业、壮大主体财源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市直机关经费包干方案》的出台和实施,将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财政宏观调控力度;党的十五大的召开和香港的回归,将进一步增强国家总的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必要的灵活性,为市财政经济的发展提供比较宽松和稳定的环境。不利因素是:由于我市历年来形成的资金欠帐较多,1997年硬性增支因素较多,而财政收入的增幅不大,将使全市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
  根据1997年全市财政面临的形势,确定今年全市预算安排的基本原则:一是保吃饭,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二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以收定支;三是优化结构,适度从紧,有保有压。
  199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安排189 307万元,按可比口径(由于1996年省对大庆实行了“视同地市级财政管理”,1996年省对大庆市本级1995、1996两年的税收作了返还,1995年的非正常税返13 472万元应予剔除),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8%。其中,市本级安排172 506万元,按可比口径,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7%;全市财政总支出安排189 625万元(含用上年排污费结余安排318万元),按可比口径,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 8.2%,收支持平。其中,市本级安排 172 824万元(含用上年排污费结余安排318万元),按可比口径,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7.2%,收支持平。
  主要收入项目安排情况是:
  1、工商税收安排84 981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11%。其中,市本级安排79 365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10.1%。
  2、 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等收入安排6 338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12.6%。其中,市本级安排 1 915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减少12.1%。主要是考虑耕地占用税属于不稳定税源,农业税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适当留了一定余地。
  3、企业所得税收入安排4 803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减少0.4%。其中,市本级安排4 563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减少1%。
  4、专款收入安排19 790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18.3%。其中,市本级安排19 500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18.5%。
  5、其他收入安排5 521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4.8%。其中,市本级安排 4 941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9.8%。
  6、补助收入安排68 896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减少15.6%。其中,市本级安排62 722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减少 17.8%,主要原因是1996年省对大庆视同地市级财政管理,一年兑现了两年的税收返还,1997年只有当年税返。
  7、 企业所得税退税及亏损补贴安排1 022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少安排47.9%。其中,市本级安排500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少安排66.7%。主要是根据地方企业实现所得税较少的实际情况安排的。
  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是:
  1、基本建设支出安排38 171.4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19.6%,全部为市本级支出。主要是增加了六大支柱产业投入。
  2、企业挖潜改造支出安排6 220万元.按可比口径,比去年调整预算减少17.5%。其中,市本级安排6 200万元,按可比口径.比去年调整预算减少14.9%。主要是1996 年税收返还收入是两年的,属于非正常增加,1997年无此情况,所以少安排了一部分。
  3、地质勘探支出安排2 400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减少47.3%,全部为市本级支出。主要是1996年矿产资源补偿费收入减少,使1997年分成收入减少,相应少安排了支出。
  4、科技三项费支出安排675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0.7%。其中,市本级安排 565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0.9%。
  5、 其他部门流动资金安排2 020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减少18.5%,全部为市本级支出。此项支出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的。
  6、支农支出安排4 505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30.8%。其中,市本级安排4 230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43.4%。
  7、城市维护费支出安排12 036.6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减少3.5%。其中,市本级安排11 645.6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减少3.7%。
  8、 各项行政事业费支出安排67 374万元,按可比口径,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2.1%。其中,市本级安排56 418万元,按可比口径,与去年调整预算持平。
  9、公检法支出安排11 211万元,按可比15径,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 6.4%。其中,市本级安排10 336万元,按可比口径,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5.7%。
  10、价格补贴支出安排908万元,与去年调整预算持平。其中,市本级安排810万元,与去年调整预算持平。
  11、其他支出安排3 158万元.按可比口径,比去年调整预算增加4.4%。其中,市本级安排1 199万元,按可比口径,与去年调整预算持平。
  12、专款支出安排20 108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 23.3%。其中,市本级安排19 818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23.5%。
  13、上解支出安排17 828万元,按可比口径,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9.3%。其中,市本级安排16 221万元,按可比口径,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5%。这个比例是省财政体制下放时确定的。
  14、总预备费安排 3 030万元,是按照《预算法》规定,结合我市财力情况安排的。其中,市本级安排2 790万元。
  三、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为圆满完成1997年全市财政预算任务而奋斗
  1997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要加大培植财源力度,努力振兴财政。
  (二)进一步加强财税征管,大力组织财政收入。
  (三)进一步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四)进一步深化和支持各项改革,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五)全面实施“双富工程”,加快贫困县脱补。
  (六)坚持依法理财,整顿财经秩序。
  【实行“视同地市级财政管理体制”】 4月,省财政厅下达 《关于进一步完善大庆市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同意大庆市从1996年1月1日正式执行“视同地市级财政管理体制”。为实现新旧体制的平稳过渡,市财政做了大量工作。一是积极与省财政厅协调,争取优惠政策,算好体制帐,为大庆市一级实体财政奠定基础;二是积极与省国库、市国库、税务部门协调,明确预算科目及级次,完善市级金库,建立区级金库,把该留市级的收入及时调入市级金库;三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建立区级财政,完善区级金库。市财政局组织 2个税源调查小组,对市国、地税务局及14个国、地税务分局的税收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综合分析各区税源分布以及企业纳税的具体情况,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为划分各区税源和确定各区基数作了充分准备。10月,根据省《通知》精神,参考1994年各区收支情况,以1995年为基期年确定区级财政体制基数,并从1996年1月1日起执行。
  【理顺机关经费开支渠道】 为理顺财务管理体制,节约资金,市财政局一名副局长陪同市领导到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等地考察学习,并据调查情况和大庆实际,起草了《大庆市直机关经费包干实施方案》以及控制公共电话、会议费、车辆购置维修和油料消耗、差旅费、取暖费、接侍费、资产管理等项规定,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印发执行。这一改革,节约了资金,理顺了机关经费的财务开支渠道。
  【寻找亏损大户扭亏途径】 为推动全市企业扭亏工作的深入开展,根据市领导“抓大放小”和“一厂一议”的工作要求,按照全市18户百万元以上亏损大户亏损额度大、包袱重、影响全局、严重制约全市企业扭亏工作进程的实际情况,经市企业扭亏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市财政系统对全市百万元以上的重点亏损大户开展了全面的解剖分析工作。通过调查,提出对13户百万元以上亏损大户采取破产、委托经营、剥离经营、实行股份制改造、开发新产品等 6种形式的扭亏措施。在此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又组成了以市长钱棣华为组长的推进小组,专门负责这13户企业扭亏措施的落实。至1996年末,这13户亏损企业中已有林甸化肥厂、杜尔伯特钢厂、石油机械厂、庆丰糖厂和大庆市罐头食品总厂等5 户企业实现大幅度减亏。
  【清理检查预算外资金】 按照国家、省的要求,从5月10日至9月10日,大庆市全面开展了清理检查预算外资金工作。5月10 日召开全市清理检查预算外资金工作电视会议,市长钱棣华提出具体要求。在检查过程中,各单位密切配合,广泛宣传动员,使一些部门和单位澄清了模糊认识,对隐瞒、截留收入、私设“小金库”、挥霍浪费等问题,按政策进行了处理。通过检查,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为搞好市财力的综合平衡和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奠定基础。建立起严格的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财政专储面不断扩大。截至12月底,大庆市实行专户储存的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达97户,年预算外资金收入总量达3.43 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