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科技工作 【全面完成科技工作任务】 1996年全市共安排科技攻关项目 786项,取得鉴定科技成果635项,分别比1995年增加5.8%和27%。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 6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8项,其中大庆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系统工程”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新技术推广工作不断加强,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全市共安排新技术推广项目187 项,比1995年增加 27.2%,取得经济效益5 亿多元,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保持在80%以上。群众性技术革新成果6 606项,提合理化建议10万多条,取得经济效益1.6亿元。“亿、千、百”(年产值达到亿元、千万元、百万元的科技企业)标志工程全面落实,全市已达70个,比1995年增加40%。其中亿元产值3 个,千万元产值23个,年总产值达14亿元。农业10大系统工程全面启动,重点抓了肉牛肉羊育肥系统工程研究与开发、甜菜高产高糖攻关、玉米大垅双覆技术三个重点工程,落实重点试验、示范项目6项,试验、示范点39 处,示范区和辐射区实现产值 4.5亿元。技术市场又有新进展,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共7 000多万元。民营科技企业已发展到500 家,实现产值4.2亿元。其中产值超亿元和超千万元的达10家,产值超百万元的达100 家。专利和防震减灾工作稳步发展,也取得很大进步。
【专利工作稳步发展】 1996年全市共申请专利64项,其中职务发明创造申请38项,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26项;发明专利申请 5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59项。授予专利权54项,其中职务发明创造授权35项。非职务发明创造授权19项;发明专利授权 3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51项。累计申请专利611 项,累计授权专利497项。在专利技术实施方面,据对22个主要单位的220项职务发明创造专利的调查,自行实施和许可他人实施的有168项,实施率为75%。各二级单位的职务发明创造专利(包括专利申请)技术,实施后新增产值4 715.2万元,获经济效益897.7万元。采油四厂的“一种可洗井封隔器”,1987年申请专利。到1995年底累计生产37 000只,产值450万元,利润87万元。1996年生产2 500只,产值390万元,利润10万元。油田设计研究院的“含油污水双向过滤器”,1992年申请专利。由大庆总机械厂生产,4年来共生产63台,创产值2 000万元,该院取得55万元的专利使用费收入。钻井研究所的“固井水泥浆返高冲洗控制器”,1993年申请专利。该工具在固井时将泥岩段的水泥浆冲洗掉,防止套管过早损坏。在推广应用中,钻井三公司的技术人员创造性地将其应用于上部浅气水层,防止层间串槽和管外冒,提高了固井质量,减少了修井次数。到1996年已推广应用276只,产值234.6 万元,利润 55.2万元。现已成为钻井研究所井下工具中试厂的支柱产品。采油四厂和油田设计研究院获省专利工作者先进单位称号,大庆石油管理局获“八五”期间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专利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胡志文、米万泽获“八五”期间总公司专利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
【防震减灾工作取得明显进步】 一是完善了大庆市地震前兆监测网,其中包括建成大庆市电磁波地震前兆观测网,建成林 4井地温监测、水氡监测站,建成肇源、肇州、杜尔伯特、林甸四县第二动物地震宏观观测点,完成流动地震监测仪的选型和调试,建成由大庆市地震办公室、大庆地震台、石化总厂、四县地震办公室组成的大庆市防震减灾专用无线通讯网。二是在全市开展工程抗震鉴定工作。全市1990年以前建设的未抗震设防需要进行抗震鉴定的建(构)筑物总面积共852 126 平方米,1996年完成抗震鉴定617 385平方米,占总量72.4%。验收石油管理局第五批抗震加固工程18项,64 532平方米,至此,全局抗震加固工程全部完成,并通过石油管理局和总公司的验收。三是继续加强地震监测工作,截止12月底共记录地震 138次,其中远震106次,近震32次;最大为1996年6月10日哈萨克斯坦8级地震;最小为1996年8月16日绥化2.5级地震。还记录到油田微破裂43次,最大震级为0.14级。全年记录图纸2 979张,观测报告12期,旬报36期,设备运行率达 98%以上。大庆地震台在黑龙江省地震局1996年度资料评比中获优秀奖,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举办的1996年度全国石油系统地震台网资料评比中获第一名。
【科技信息网络又有新进展】 大庆科技信息网络与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信息研究所实现的计算机联网发挥了多项功能。一是可检索石油、化工、机械、医药卫生、专利、科技成果等方面的32个数据库,基本上能满足科研人员开题、鉴定的检索查新工作的需要,已为全市科研人员提供了该项服务。按照国家科委关于科技成果鉴定的有关规定要求,省部级以上的科技成果鉴定必须提供相应科技情报单位的检索查新资料,为了给大庆的科研人员创造一个方便的条件,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大庆与省科技情报所联合开展了科技成果的检索查新服务,全年共检索查新省部级科技成果24项。二是利用下载该网络的电子公告信息,通过专人分析、整理,为每期《中外科技情报》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综合信息,保证了《中外科技情报》丰富的信息来源。三是利用该网络提供的电子邮件功能,实现了与国内有关单位及国外公司间快速、准确的信息传递。特别是为筹备第十五届世界石油大会,来自国外的大量论文以及其他信件都是利用此功能直接传递到大庆的计算机中,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石油管理局科技管理网络系统,已完成网络技术调研、网络方案规划,并已从局属二级单位选出20个软硬件比较成熟的单位作为前期联网单位,经过试运行,基本实现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换。
【研究院圆满完成各项科研生产任务】 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是我国石油系统内规模较大、学科齐全、技术配套、技术力量比较雄厚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围绕油田勘探、开发两大主线,形成油气勘探、油田开发、分析测试、计算机应用4个科研生产体系。全院有2 641名职工,设有勘探一室、勘探二室等17个专业研究科室,科技情报室、科技资料室等 7个科研辅助单位,院机关设有21个职能科室。拥有科技人员 1 494名,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4名、高级工程师245名。拥有由1 523台套资产设备、23.52 万平方米房屋建设组成的原值2.99亿元、净值1.94亿元的固定资产。其中科研仪器设备908台套(分析测试仪器 505台套、中型以上计算机73台套、微机194台套)。1996年,该院精心组织、科学部署,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全面超额完成各项科研生产任务。一是全面超额完成科研项目计划。1996年,该院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26项,计划完成52项,实际完成66项(提前完成2项,计划外11项),完成计划的126.9%,全部通过局级验收。二是完成油田勘探、开发规划、部署、方案、设计等重大生产任务73项,并通过局验收,及时满足了油田勘探开发生产实际的需要。三是超额完成石油天然气储量任务。1996年计划完成石油探明、控制储量各8 000万吨,实际分别完成8 220万吨和11 019万吨,为计划的102.8%和110.2%;计划完成石油预测储量 1亿吨、新增可采储量 4 148万吨,实际完成22 143万吨和4 247万吨,为计划的221.4%和 102.4%;计划完成天然气控制储量50亿立方米,预测储量150 亿立方米,实际完成117.14亿立方米和224.24亿立方米,为计划的734.3%和149.5%。四是保质保量完成探井井位部署任务。截止12 月20日,共部署探井104口,完钻80口,获工业气流井65口,探井成功率81.3%,比1995年提高 19.4%。预探圈闭30个,圈闭钻探成功率53.8%。每米进尺获得探明石油地质储量 488.4吨。五是保质保量完成地震资料处理和分析化验任务。全年共完成地震资料处理120 242.69标准公里,实现连续 5年突破10万标准公里的目标。完成分析化验任务76 556项块,及时率合格率均达100%。六是完成密闭取芯井5口,进尺778.5米,收获率98.8%,密闭率93.4%,均超过设计指标。全年部署开发井2 535口,钻井成功率95%。七是情报、编辑、资料、出版、制图等科研辅助系统,围绕服务科研这一中心,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生产任务指标,保证了科研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油田设计院全面完成科研生产任务】 大庆石油管理局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是综合性的油田勘察设计、科学研究单位。国家原油大流量计量站和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测试研究所、油田油气中心和环境科学研究所等机构也设在该院。该院主体分为两个部分。勘察设计部分设有5 个研究所共15个专业室。主要从事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输油输气管道工程;油气水轻烃处理工程;石油机械制造与修理工程;电力电信工程;热电联供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市政建设工程;水利工程;道路工程;环保工程等方面的规划、勘察和设计。具有 5个行业14个专业的甲级设计证书和 8个行业10个专业的乙级设计证书以及一、二、三类压力容器设计证书;具有 3个专业的甲级勘察证书和水文地质专业的乙级勘察证书;具有甲级工程项目总承包资格证书、甲级环境影响评价证书、工程监理资格证书、工程咨询资格证书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权。科研计量部分设有3 个研究所和1个油田油气评价中心、1个流量计量仪表质量检验中心共11个专业室。主要从事油气集输及初加工工艺、油田化学及水质处理、土建与防腐保温、自动控制、油气水轻烃计量检定及分析评价、岩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技术开发研究。具有国家和行业重点课题的攻关能力和对全国各油、气、轻烃交接口岸及站点进行量值传递、检定仲裁和对各油气进行评价资格。该院现有工程技术人员 2 061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1名,高级工程师449名。拥有CYBER—180—830中型计算机为主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有比较先进的原油、水、天然气、轻烃理化分析测试及计量检定仪器仪表和工程材料力学防腐性能测试装置,成套的卫星定位、航测成图、工程测量、工程地质、岩土工程仪器设备。主要设备1 829台(套),固定资产原值1 985.8万元,净值1 157.6万元。
1996年圆满完成勘察设计各项任务。在规划编制方面,完成油田“九五”期间油田地面建设,油田化工,城市建设规划,大庆油田注聚合物工程总体设计,油田1997年产能区块规划设计,油田 5 000万吨稳产技术改造工程预可研报告;完成大型工程技术经济评价13项,环境保护专题30篇;完成单项工程初步设计及概算517项,总投资达 75亿多元。工程勘察方面,测量、调绘和加密地形图750幅,钻工程地质孔 8 823.75标米。工程咨询、工程设计、工程勘察、工程总承包通过1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获得中国设计质量体系认证中心颁发的“1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取得进入国际技术市场的通行证。科学研究共完成科研成果39项,是年计划的130%;新技术推广应用率87%,比年计划增长2%;合同履约率100%,比年计划增长 5%;计划完成率98.9%,比年计划增长3.9%。安装和加工完成工程9项,零件18 054件。课题立项方面,已获得一批较高层次的研究任务,包括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先导技术研究项目10项、单项研究项目6项、推广项目2项。另外,还在新疆塔里木和海洋石油总公司争取到“沙漠油田地面建设工程技术”、“黑油上岸技术”两项研究课题及“吐哈油田技术监督中心”的可研编制任务。对外检定和服务方面,共检定标准体积管等油气水轻烃计量装置和器具等 2 151台(次),静态容器84座、罐车170辆;在吉林、江苏、胜利等10个油田和大庆78个站点取油气样品485个,测得评价数据12 000个,出具检测报告35份。同时,根据土壤腐蚀试验取得的数据,为秦山核电站、三峡工程等国家重点项目提供了重要资料。科学研究在聚合物注入与采出,三元复合驱及泡沫驱、多相流混输技术等前沿课题和重大技术关键的攻关中取得较好进展,有18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测井研究所科研生产双丰收】 大庆石油管理局生产测井研究所是集科研、生产、制造、培训、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单位,1990年经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组织专家论证确定为全国的生产测井中心,主要承担油田的生产测井技术研究开发、测井施工、生产测井地面设备和井下仪器的制造、新技术培训。1996年,全所共有职工1 210人,专业技术干部629人,有高级职称的32人。固定资产原值1.515亿元,净值0.65亿元。全年共开展 33项课题研究,其中国家级科研攻关项目5项,总公司级科研攻关项目4项,所级科研攻关项目24项。另外,还进行了10个项目的推广工作。全部按计划正点运行。到年底,数控生产测井(数据采集处理)系统、机采井续流段测量技术、磁技术检测射孔孔眼位置研究、中深井陀螺方位测井仪、95—60过环空找水仪、数控生产测井软件平台、高压低注入井吸水剖面测井技术研究、利用生产测井资料确定水淹层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过金属套管测量地层电阻率方法调研、放射性与电测曲线深度校正方法及程序、注产剖面轻便数字采集处理系统、提高 C/O测井数据信噪比方法研究、新型找水仪专用集流器研制等13个项目均通过认定,正常运行率达100%。同时,在生产测井数据库、生产测井信息区域网、注入剖面和产出剖面测井、生产测井传感器、集流器和遥测系统以及套管井偶极子横波测井研究等方面都取得重大进展。除此之外,全年新技术推广10项,技术革新64项,有25篇科技论文在油田测试论文发布会和采油工程论文发布会上发表并获奖,申报专利10项,获专利6项。
生产测井再创丰收。全年共完成各类测井3 200井次,实现劳务收入6 640万元,占局年计划3 000井次的106.7%,资料综合全优率达 86.6%,一次测井成功率达90%,环空测井密闭率达81%,同位素吸水剖面测井密闭率100%。仪器制造产销两旺。重点生产的 95—60环空找水仪、低产液过流式环空找水仪和低产液分离式环空找水仪三种产品,深受用户欢迎,有的产品供不应求。全年共制造各类生产测井仪器585套(支),实现销售收入559万元。广泛开拓国内各油田的测井市场。全年先后为大港、冀东、二连、长庆、吉林、新疆、胜利、头台等油田提供多项生产测井服务,创产值313.51万元,取得较好效益。并积极同国外合作,该所与俄罗斯乌法地球物理科研生产股份公司组建的大庆思创地球物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俄公司)在1996年 3月12日正式举行开业典礼,并开始运行,全年完成186井次的测井任务,产值达325.2万元。中俄公司的成立,在国内推开中俄双方在测井技术上已隔绝长达30年之久的大门,进入中俄双方重新合作的新时期。另外,该所与美国Comput1og公司合资组建的中美合资制造公司于1996年7月8日在大庆市办理完注册手续,并于12月派出 7名技术干部到美国进行为期 50天的培训,预计1997年3月,中美合资制造公司正式投入运行。
【采研所科研攻关及技术服务成绩显著】 大庆石油管理局采油工艺研究所,主要承担着全油田分层开采、井下工具、增产增注、机械采油、测试、试井、油水井大修、热力采油、综合规划等10个系统的研究工作。拥有压裂酸化和螺杆泵检测等5个局级实验室.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磁技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级电动潜油泵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挂靠该所。1996年,全所职工1 247人,专业技术干部599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3人,高级工程师71人。固定资产原值9 520万元.净值5 397万元。全年承担课题111项,其中科研104项、情报 2项、装备5项,正点运行率 95.5%。计划认定32项,实际认定局级24项,所级12项。现场试验计划 44项87—113井次(动管柱66—89井次,不动管柱21—24井次),实际完成130井次(动管柱95井次,不动管柱35井次)。 与此同时,以高含水后期机械细分注水、薄隔层高强度浅封堵、复合压裂、小井眼分卡压裂等14项技术取得新进展和重大突破。技术推广服务上新台阶。全年承担新技术推广服务32项,其中局级项目9项,计划193井次,实际完成 236井次,占年计划的122.1%;所级项目23项,计划480套工具和1 005井次,实际完成671套工具和907井次,占年计划的139.8%和90.2%。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对外技术协作领域进一步拓宽。先后对华北、新疆、二连等8个油田开展细分注水等7项技术服务,使采油工艺技术逐步走向国内市场。在深穿透、
(PHASE)、水力造缝三项引进技术上开展协作,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肇源县被批准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 1995年12月27日,受国家科委委托,省科委会同有关部门组成验收委员会,按照国家科委创建科技工作先进县的标准,对肇源县的科技工作通过听汇报、看现场、查阅有关材料进行了认真检查验收, 四个一票否决全部满分,总分999分。 验收委员会认为,肇源县达到科技工作先进县的标准,同意报请国家科委审批。1996年3月国家科委正式批准肇源县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几年来,肇源县委、县政府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9.5 亿元,比1993年提高9.7%,农民人均收入比1993年提高20%。近3年科技进步平均贡献份额达42%,比前3年提高 12%。肇源县还是全国燎原教育试点县、渔业工作先进县。验收委员会认为肇源县科技工作有如下特点:一是县委、县政府重视科技工作,仅1995年就召开4 次会议专门研究科技工作,做到了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二是发挥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地方产业,在渔业、畜牧业的发展上取得可喜成绩;三是依靠科技进步改造盐碱地取得重大进展,1995年在盐碱地上种植水稻23万亩,平均亩产达 500公斤;四是在大庆市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的带动下,县科技主管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农业科技试验、试范、推广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
【获省计算机应用大奖赛团体第二名】 11月6日至9日,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省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数据通信局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举办“邮电杯”黑龙江省首届成人计算机及办公自动化知识技能大奖赛。来自全省各地市和省直部门、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 375名选手参加比赛。大庆市参加39人,经过初赛、复赛和决赛,荣获团体第二名和优秀组织奖。参赛的选手也都取得个人好名次。采油工艺研究所的刘全荣获计算机应用类一等奖,奖励一台 586微机;三环企业总公司科技开发处的张凤丽荣获办公自动化三等奖;获四等奖5人,获五等奖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