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新闻

新闻

新闻



  【概况】 1996年,全市新闻宣传工作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为实施“ 13633”发展战略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加强对新闻宣传的宏观指导和协调,年初,召开了全市新闻工作会议,制订下发了新闻宣传要点。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新闻例会,及时查找问题,总结经验,部署当月新闻宣传重点,切实整治了“散”、“滥”现象。《大庆日报》、大庆广播电台、大庆电视台等相继进行了内部改革,调整了栏目、节目和人员构成,同时加强队伍培训,严格坚持“三审”制度,使新闻宣传质量明显提高,宣传基调与市委的要求相统一。
  各新闻单位以为实施 “13633”发展战略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为主题,开辟专栏、专题、专版,重点突出了石油、石油化工,六大支柱产业,农业抗春旱,个体私营经济,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严打”斗争和精神文明建设8个方面的宣传,共发稿9 830多篇。特别是对发展六大支柱产业的宣传,市委宣传部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报社、电台、电视台都制订了详细的报道计划,在显著位置和黄金时间,对六大支柱产业的现状、目标、进展情况和阶段性成果进行了系列报道,发稿2 900多篇。
  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辛勤工作,创作出一批精品。《大庆晚报》有近50篇作品在国家及省级评比中获奖,其中获一等奖 23篇(次)。 大庆人民广播电台与省台合作录制的广播剧《地质师》获全国一等奖,该台录制的广播剧《大庆英雄谱》获全国二等奖。《大庆石化报》新闻报道稿件被国家级报刊采用14篇,省级报刊采用 230篇。《大庆广播电视报》稿件,在全国广播电视报好稿评选中有1件获一等奖,在全省评选中有2件获一等奖,3件获二等奖。
  电视制作和传输手段得到新发展。大庆电视台一体化采访设备由1995年初的 3套增加到14套,后期剪接设备由5台增加到16 台,还增加了大量的字幕、特技和各种附属设备。大庆有线电视台在全市有线电视台(站)基本实现区域联网的基础上,扩大了各村有线电视有效覆盖面积。全年深入20多个乡镇、村屯,新建有线电视用户 1 500多户。还帮助企事业有线电视台(站)解决技术难题200多个,保证了线路传输的畅通。
  1996年,全市各新闻单位从实际出发,普遍在内部改革上下了功夫,其中《大庆日报》社改革力度较大,调动了广大编采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报纸宣传、内部管理、经营创收、队伍素质、精神文明建设等,上了一个新台阶。
  【召开全市广播电视工作会议】 7月4日,大庆市广播电视局召开全市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闵裕道、胡学义、魏兴柱、杨传璧等出席会议。各县区宣传部部长、广播电视局局长、各企业有线电视台站长参加了会议。会上传达了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工作会议精神,市政府关于加强广播电视管理的规定,为石油、石化企业和县区广播电视14个记者站颁发了匾牌,为19名特约记者颁发了聘书。与会领导对全市广播电视宣传给予了充分肯定,高度赞扬广播电视工作者始终如一地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为大庆的发展和二次创业,为丰富油城人民文化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副市长魏兴柱强调,要正确地把握舆论导向,当好党和政府的喉舌;正确处理好正确引导与舆论监督、教育功能与娱乐功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编采人员要增强政治责任心,遵守宣传纪律,提高政治、业务素质,成为名编辑、名记者、名主持人,在竞争中优胜劣汰。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局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对行业实行归口管理,把广播电视管理纳入法制轨道。要不断地加大改革力度,加强自身建设,搞好创收,不断发展壮大广播电视事业。
  【《大庆日报》突出宣传市委中心工作】 1996年初,市委提出了大庆二次创业的奋斗目标,《大庆日报》立即设立专栏,利用主要版面连续加以宣传,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 8月,市委制订并实施“ 13633”发展战略,《大庆日报》围绕发展战略的意义和措施、六大支柱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全面推进情况等,统一组织采访,利用大量版面和突出位置集中进行宣传报道,使这一跨世纪的战略工程深入人心。4个多月时间,发稿460多篇,其中一版头条96篇。同时,对大庆石油管理局“做好三篇文章,实现三个目标”的战略构想,以及深化企业内部改革的重大举措,也利用较多版面予以宣传,共刊发专题稿件31篇。还对大庆石油化工总厂、林源炼油厂以技改增效为中心的各项工作进行了突出报道。
  【大庆日报社深化内部改革】 《大庆日报》内部改革迈出了较大步伐。1996年11月。报社党政领导班子组织有关人员赴《哈尔滨日报》实地学习考察。回来后,结合报社实际,首先在日报编辑部实行全员聘任上岗改革,从部室主任到编辑、记者及辅助岗位,层层实行聘任制,个人应聘、双向选择、择优聘用、优化组合。10多名有开拓精神的年轻人被聘为部室正副主任,平均年龄由44.8岁下降到35.3岁,成为改革报纸宣传的骨干。在取得经验基础上,又在晚报、社机关及经营服务单位全面推行聘任上岗改革,到1997年初全部结束。目前,全社已建立了竞争、激励和约束三种机制,充分调动了编采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报纸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发展很快。编采人员争相多写稿、写好稿、编好稿、划好版,使报纸宣传内容、版面设计等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受到市领导和广大读者的好评。市委宣传部向全市新闻系统推广了《大庆日报》社的改革经验。
  【《大庆晚报》发行量大幅度增长】 《大庆晚报》在不断提高质量和声誉的基础上,积极做好征订和投递工作。自1996年8月起,150多名发行员分头到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树屯、个体户等处,上门组织征订,有时一个地点去两三次。还装饰了《大庆晚报》宣传车,印发了宣传单,赴闹市区、村镇和各二级单位进行发行宣传。《大庆晚报》还对投递工作实行新的管理办法,使报纸投递及时率由95%提高到99%以上,准确率由 98%提高到100%。截止1996年底,《大庆晚报》发行量已达3.5万份,比上年增长40%。其中,个体经营户订阅 8 000多份。
  【教育台坚持“立足教育”的办台宗旨】 大庆教育电视台从1994年 9月开播到现在,始终坚持“立足教育、服务社会、发挥优势、办出特色”的办台宗旨,以“贴近、贴紧、贴实”教育为原则,先后开设了十几个栏目。每个栏目都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这个中心组织编辑制作节目,交流教育信息,探讨教育话题,传播教育知识,扩大教育范围,努力把教育台办成展示大庆教育改革动态的窗口,办成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成为广大市民的良师益友。
  《大庆教育信息》、《DETV夜话》等栏目,成功地推出了一系列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教育工作者欢迎的节目。如“校园长访谈”系列。“书记、厂长话教育”系列、“大庆名校录”系列等。还及时地、深入地、比较全面地对教育系统的重大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并配播评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招生信息》栏目,主要是向广大观众宣传招生政策,介绍学习专业,指导志愿填报,讲解考前保健,公布录取分数、名单,疏导落榜考生,成为教育台的特色栏目,收视率直线上升。
  《科普世界》、《职教天地》栏目,重点介绍科普知识,宣传大庆科教兴市的战略思想和大庆的科技英才,进行职业技术教育。
  还开设了《教育观察》、《影视欣赏》、《生活向导》、《幼儿学画》等栏目。
  大庆教育电视台坚持“教育节目艺术化、艺术节目教育化”的原则,努力从各方面对节目进行加工,以增强电视的可视性、生动性和情趣性。所录制的教育专题片《我的家乡大庆》,在全国德育爱国主义优秀节目评选中获奖;两部儿童作文电视片,暑假期间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还有一部专题片,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希望的历程》栏目中展播。
  【加强有线电视网络建设】 首先,集中力量对中区老网进行改造。全台工程技术人员克服高空和地下管网带水作业带来的困难,为东风新村七区、东安市场等地重新更换外线电缆4 000多延长米;其次,为建成国内先进、省内领先的有线电视专用网,自筹资金,建设了由前端沿卡尔加里路、中七路、铁西的750兆光缆干线10公里,提高了中区5 800多户居民有线电视的收视质量,节日套数由10套增加到19套;第三,在人口稠密的西区至钻井二公司地区内,铺设了37公里光纤,为今后开展多功能信息服务提供了技术保障。还帮助企事业有线电视台(站)MMDS网络系统解决有线电视传输中的技术难题 200多个;深入20多个乡镇、村屯,新建有线电视用户1 500多户。
  【董志忠荣获“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3月 30日,在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大庆广播电视局援藏干部董志忠荣获国家劳动人事部、广电部授予的“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和奖章。这是广播电视局建局20多年以来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广播电视工作者。他荣幸地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广播电影电视部部长孙家正等领导的亲切接见。董志忠是1993年 8月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自愿到平均海拔 4 500多米、空气稀薄的青藏高原支援西藏广播电视事业建设的。在西藏期间,他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北大荒精神,克服高山缺氧、语言不通、饮食不习惯等多种困难,跑遍了日土、札达、普兰等几十个乡、县,连续行程10万多公里,足迹踏遍半个西藏,安装和调试检修100余部广播电视设备,为发展西藏广播电视事业作出了贡献。
  【市新闻出版局开始筹建】 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新闻出版局的要求,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大庆市新闻出版局于12月组建筹备组并按其职能开始工作。其机构暂时挂属市文化局。市文化局局长齐玉珍兼任筹备组组长。
  【8家新闻单位记者采访大庆教育事业】 8月9日,由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中国教育报等 8家新闻单位组成的赴大庆教育采访团一行13人来到大庆。在听取市教育局关于全市基础教育情况汇报后,详细采访了大庆教育35年来的发展情况。
  大庆教育事业历经35载,现已发展到全市拥有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3所,中等专业学校5所,技工学校25所,职业高中41所,普通中学189所,小学 957所,幼儿园351所,在校(园)生总数达43万人。另有成人大中专和职工学校18所。基本形成了结构合理、相互沟通、紧密衔接、完整配套的现代化教育体系。
  副市长魏兴柱向记者们介绍了大庆1996年高考情况。在国家教委办公厅负责人及省教委主任张惠芳的陪同下, 8家新闻单位的记者参观了大庆陈列馆,并分别到石油高中、大庆一中进行调查采访。记者们说:大庆高度重视教育的精神值得全国学习。教育采访团于11日离开大庆。
  【报纸作品获奖情况】
               《大庆日报》获奖作品统计表



               《大庆晚报》获奖作品统计表






  另有获三等奖和表扬奖的作品24篇(略)
  【广播电视作品获奖情况】
               广播电视获奖作品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