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



  【继续保持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1996年,大庆在双拥工作中实施了 “1361”工程(即制定一个规划;突出三个重点;达到六个突破;实现一个目标 ),经全市军民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再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采取国家、集体、个人“三结合”的办法,较大幅度的提高优抚对象的补助标准,优待金社会统筹、建立优待抚恤基金以及老复员军人“三难”问题得到较好解决。成立拥军优属保障基金会,筹集抚恤基金500多万元。已完成1 563名城镇转业义务兵优待金发放任务,发放总额达231万元。经过多方协调,提前1 个月完成1 100名退伍义务兵、转业志愿兵接收安置任务。军队离退休干部接收安置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军休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得到较好落实。军供站坚持为部队服务、为国防建设服务的宗旨,按照“巩固、完善、发展、创新”八字方针,推动军供工作不断发展,全年“两用”人才开发率达33%,培训退役士兵80人。先后扶持1 000户优抚对象奔小康。以军警民共建为依托,坚持为部队办实事。据统计,为部队解决实际困难32个,资助资金 620多万元,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全市军民团结的大好形势。
  【省双拥检查验收团来大庆检查工作】 以省委副秘书长、省双拥办公室主任曹志斌为团长的省双拥检查验收团一行17人,于9 月14日抵达大庆。检查验收团分组检查了国防教育、双拥宣传教育、军警民共建共育、政策落实等双拥工作情况。
  近两年来,大庆市的双拥工作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突出了宣传教育、政策落实、基层基础工作三个重点,达到了城镇退伍兵和志愿兵按政策安置率、城镇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兑现率、在乡老复员军人定补面、军队转业干部和离退休干部及随军家属按政策安置率、革命伤残军人和烈属抚恤定补按标准定期发放6个100%。还通过组织、制度、工作3个落实,实现了国防教育、培养典型、拥军服务、爱民活动、法规建设、保障基金 6个突破。武警大庆支队被武警总部评为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驻军 81413部队被沈阳军区评为拥政爱民先进单位、基层建设先进旅,荣立集体三等功;大庆市再次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城称号。
  市委副书记李长玲以及市双拥领导小组成员、大庆军分区、 81413部队、武警大庆支队等单位和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了检查验收活动。
  【牡丹江民政系统先进典型来大庆传经送宝】 12月25日,全省民政系统牡丹江典型事迹报告团一行10人,来大庆市传经送宝。
  牡丹江民政单位,是全省民政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的典范。这次报告会有五个典型群体的优秀代表在会上作报告。他是牡丹江市民政局局长董莱荃,报告题目为《发扬民政精神,创造一流业绩》;牡丹江市民政局副局长兼殡仪馆馆长王军友的《永远做一个勤奋耕耘的“孺子牛”》;牡丹江市社会福利院职工齐艳华的《把爱心献给呆傻人》;牡丹江社会福利院职工于颖的《把孝心献给老人》;牡丹江儿童福利院副院长李宜芬的《把母爱还给儿童》。他们的事迹感人肺腑、催人奋进。
  市委常委、秘书长付文学,副市长刘阜茂出席报告会。刘阜茂在讲话中说,牡丹江民政系统典型群体,是新形势下涌现出来的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的优秀代表。要学习他们为党为民分忧的精神、爱岗敬业的精神、争先创优的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象他们那样,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实施市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从7月1日起,市政府对市内五区的城市居民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 1 100余名处于贫困线下的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或企业按照法定程序和标准提供的救济金。本着与市场物价水平挂钩和享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成果的原则,市民政部门测定全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线标准为 110元。领取最低生活保障救济金的包括四类人员,即不具备参加失业保险条件,失业后因病不能坚持正常劳动,生活确实困难的个人和家庭;无固定工作单位,无固定生活收入,又因病不能坚持正常劳动的个人和家庭;职工收入( 含退休人员、企业职工遗属 )按家庭赡养人口计算,低于社会保障线的个人和家庭;无劳动能力、无依靠、无生活来源的个人和家庭。市政府还授权民政部门根据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变动,及时调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并向社会公布。
  【救灾救济工作效果显著】 1996年,全市灾情严重,各级民政干部按照当地党委、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把扶贫工作作为重点,并把扶贫与助残活动紧密结合,利用春节走访慰问贫困残疾人等形式,帮助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收到较好效果。全市共结助残扶贫对子1 200余对,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助残扶贫活动。在抓好抗灾自救工作方面,市财政及时下拨救灾款922万元,帮助灾区打井抗旱、解决灾民春夏荒口粮、维修危房,保证灾民按时春播。各县、区政府安排落实217科目资金达240万元。群众性救灾互助储金会、储粮会和救灾互济会发展到 235个,储金总额达569.9万元,在救灾救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村全部开展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1996年,全市70个乡(镇)都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实现无空白村屯。投保农民达8.7万人,收取保费350万元。肇州县和大同区农民生活较困难,也超额完成了农村养老保险任务。四县和大同区还实现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微机化。
  【社会福利事业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 1996年,全市福利事业单位管理、服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一是民政、卫生、残联等部门密切合作,建立23个社区基层康复站和106 个老年活动站,积极开展为残疾人和老年病人、慢性病人等 3 700人提供训练服务和康复服务。二是残疾人的文体活动有了较大提高,在第三届残疾人文艺汇演的基础上,选拔了部分演员和优秀节目在电视演播厅向市领导及全市人民汇报演出近30场。在参加第四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中,顽强拼搏,勇于进取,聋哑运动员邰守志在 800米、1 500米和5 000米比赛中获二银一铜;王显东在肢残组 4 ×100米接力赛中获第四名;彭雄在“三铁”比赛中获第五名。社会福利院经验收达到省一级院标准,收容遣送站达到省二级站标准。三是为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募集资金。全年共筹措资金272.6万元,对8所乡镇敬老院进行了改造扩建,特别是龙凤区投资181.8 万元兴建的敬老院落成。经过努力,福利事业单位设备陈旧老化、房屋年久失修、条件落后的状况初步得到改善。市殡仪馆筹措资金300多万元,新建1 200平方米的告别大厅,新购置安装 4台火化设备,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
  【民政福利经济持续发展】 1996年,全市销售和发行福利彩票 2 110万元,创出两天销售1 000万元,日销量570万元的最高纪录。社会福利生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持续发展。到年底,福利企业和双扶经济实体发展到229家,比上年增长4%。新安置残疾人就业155人,比计划多安置70多人。全市社会福利企业总产值达2.5亿元,实现利润2 500万元。其中,局直企业创产值4 600万元,实现利润350万元。社区服务示范城(区)活动有了较快发展。社区服务网点发展到304 家,比上年增长21.7%,营业额达252.4万元,实现利润 24.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3%和12.7%。
  【为伊春、依兰捐助50万元救灾款】 7月下旬, 伊春、依兰等地相继发生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损失。9 月初,大庆市接到省委援助灾区的紧急电报通知后,市委、市政府与中省直大企业有关领导一道,共商救援灾区事宜。石油管理局捐资20万元,石化总厂捐资10万元,黑龙江化工厂捐资5万元,林源炼油厂捐资5万元,市政府捐资10万元,共捐资50万元,及时送往伊春、依兰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