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生活
居民生活
居民生活
【城市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1996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全市国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居民货币收入明显增多,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据对百户城市居民抽样调查,全年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 479.38元,比上年增长 18%,剔除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上涨因素,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 957.56元,实际增长 9.8%;人均生活费收入为6 538.67元,比上年增长18.7%,剔除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上涨因素,人均生活费收入的实际额为 6 082.48元,实际增长10.4%。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职工工资、工龄补贴,以及大多数企业实行的住房补贴和洗理费等有较大增加。调查资料表明,全年职工人均收入10 983.83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居民家庭中职工人均从单位得到的附加收入达2 076.36元,比上年增长2.02倍,影响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提高 25.2%。二是随着城市的发展,离、退休职工人数增加,居民家庭的人均离、退休收入达 384.96元,比上年增长63.1%。三是城市居民家庭收入来源渠道增多,红利、利息收入增加,其他隐性收入增多。据调查,全年居民家庭的人均红利、利息收入为 51.29元,比上年增长13.1%。
大庆城市居民家庭收入增长变化的特点是收入来源呈多元化,职工的收入仍居主体地位。
【市民家庭收入水平居全省首位】 1996 年,全市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月实际收入623.49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98.5%,比处在全省第二位的哈尔滨高82.5%。全年城市居民人均每月生活费收入544.89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96.7%。
【居民食品消费趋向科学化、方便化】 1996年大庆市居民的食品消费进一步趋向讲求营养、保健和方便化。城市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达1 778.49元,比上年增长6.1%。居民的粮袋子、油瓶子、菜篮子、餐桌上、冰箱里日益丰富多样。主食不仅以大米、白面为主,富于营养的杂粮也倍受人们喜爱。副食方面的菜篮子发生了新变化,肉蛋禽有下降,鱼虾等水产品增多;冬季买土豆白菜少了,吃黄瓜、青椒、茄子、豆角等细菜增多,一年四季都以新鲜蔬菜消费为主。居民家庭的油瓶子变化更为明显,动物油基本不见,植物油增加了精加工的色拉油。餐桌上,绿色食品居多,诸如山野菜、大棚菜、时新菜倍受青睐,生猛海鲜走进寻常百姓家。高档名茶、咖啡、麦乳精、蜂王浆等已成为家庭寻常饮品,各种营养保健品更是老人、儿童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为方便和追求情趣,中高档酒店、餐馆已日益成为市民招待亲友、家庭聚会的好地方。方便食品、快餐食品、电话订餐为忙于事业的家庭提供了方便。
【居民衣着消费水平上升】 据市统计局社会经济调查队提供的调查资料,1996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达1 618元,比上年增长 17.3%,衣着消费额占整个生活费支出的30%。从服装消费趋势看,几年前十几元、几十元钱的低档服装基本不见了,而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各式服装畅销,名牌服装尤为走俏,毛皮服装平均每个家庭都有1 件以上。人们选择服装面料注重质地,高档的毛料、呢料,高档毛线、绸缎畅销,而低档的化纤布料减少。穿着打扮另一显著变化是,一季多衣。一般居民每人每季都能拿出几套衣着,而且十分重视款式和服装修饰。油城人民打扮得日益多彩多姿。
【居民家用电器消费出现新趋势】 据抽样调查,1996年,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彩电100台、电冰箱和冰柜113台、电风扇86台、洗衣机96台,基本上处于饱和状态。随着居民家庭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家用电器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一些居民家庭已拥有新型大屏幕多功能彩色电视机、无氟电冰箱、全自动洗衣机等。
【三永村人均收入居全市农村首位】 龙凤区龙凤乡三永村充分发挥地缘优势,积极发展多元化村镇经济,取得显著成绩。1996 年,全村完成社会总产值 11 479万元,人均收入达到3 750元,成为全市10个亿元村之一,也是全市村人均收入最高的村。
这个拥有517户、1 000多人口的小村,位于萨尔图区、市政府、开发区、龙风和卧里屯的中心地带,发展村域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他们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发展多元化经济。首先是蔬菜种植业。全村人均耕地0.92亩,全年投资70多万元,建起了10栋四三型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平均每栋年产蔬菜收入达 4万多元。多元化经济之二是,发展村办企业。现已建成木器厂、沥青厂等大型村办企业 4家。同时,还在公路两侧的废弃地上规划出一个工业小区,广泛招商引资。到年末,已引进客商20余家,引资2 000多万元,工业总产值达到5 436万元。近年来,三永村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个体户达到 205户,资产10万元以上的有48户,百万元以上的有13户。个体户中,运输业最为突出,全村拥有大小车辆 260台,平均不到两户就有一台车,是远近闻名的“运输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