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区
龙凤区
龙凤区
【概况】 龙凤区位于大庆市区东部,现有人口151 494人,其中城镇人口124 546人,农村人口26 948人。全年完成社会总产值12.7亿元,比上年增长8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1996年,区政府带领全区干部群众,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按照市委提出的“五年任务三年完”的总体要求,不断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新的进展。全年完成社会总产值12.7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 3 468万元,比上年增长20.4%;乡镇企业完成产值96 568万元,实现利润6 20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7.5%和115.7%;区街企业实现产值4 744万元;商业企业完成销售额3 946万元;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加快,全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2 320户,私营企业39户,实现产值4 855万。全区市场繁荣,购销两旺,集市贸易成交额达9 853万元。人民生活水平又有新提高,农村人均收入达 2 754.40元。
农业。充分发挥背靠石化总厂、面向开发区的地缘优势,提出了“以菜致富,以牧发家,发展城郊型农村经济”的发展思路。抓住粮改菜的契机,本着“高科技、高投入、高效益”的原则,采取公建民营和民建公助的办法,投资 104万元兴建了14栋“43型”高效节能日光温室,投资48万元建了60栋塑料大棚。大力发展名、优、特新品种,种植应季蔬菜,结束了过去冬季不取暖不能生产蔬菜的历史。当年产菜700多吨,创产值130多万元,初步实现了以菜致富的目标。从加大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主体民营化力度入手,继续实施“千百万”工程,建成了全区第一家股份制养猪场,发展22户养殖大户和 215个养殖专业户,初步形成了以规模养殖带动畜牧业发展的产业雏形。
工业。充分利用地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毗邻大庆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地域优势,以开发建设龙凤乡镇工业小区为核心,以发展乡镇企业为重点,初步构筑了“两路一边”( 卡尔加里路龙凤段、卧龙路和城区周边 的经济发展框架。坚持发展外向型经济,实施外向促动发展的战略,通过大引联,将中林电子公司等 3家外向型企业引进了工业小区,万向集团投资的工业园区拉开了成片开发的架势,实现了个体与乡企的联袂。围绕“抓大户、上档次、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向深层次发展”的工作思路,以龙凤镇工业小区为依托,在进一步创造宽松环境的同时,实施了“123”工程(区五大班子每位成员发展一个个体私营大户,区政府每个职能部门发展两个个体私营大户,区五大班子每个班子扶持三户个体私营大户), 促进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反哺了工业小区。目前,小区吸引的256家客户中,个体私营企业占95%。坚持开发、发展、建设、管理“四位一体”的原则,规划小区,使小区知名度不断提高。继1994年被评为国家级东西部合作示范小区后,1996年又被评为“全国最佳投资环境300强”之一。
城市建设。本着“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努力为全区人民创造清洁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原则,积极协调石化总厂出资 180万元修建了卧里屯站前路,解决了多年来卧里屯火车站出入难的历史问题;由铁路积极筹资350万元扩建了龙凤火车站;投资200万元,完成了龙凤内环路的路灯及排水工程。小城镇和农村住房建设成绩较大,龙凤乡政府所在地建设初具规模,被省建委评为小城镇建设先进乡镇,向阳村被市政府确定为农村住房建设试点村。坚持“管理与整治相结合”,依法对全区的违章建筑进行了全面清理和整顿。全年共查处违章建筑154个,总面积达 53 609平方米,同时,对龙华路、龙凤大街、龙凤桥头等脏、乱、差地区进行集中整治,全面落实了“门前三包”责任制。共完成义务植树 6.1万株,建设公共绿地1.2 公顷,种草0.7公顷,绿化覆盖率达13%以上,城乡人民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
社会治安。先后开展了两次“严打”统一行动,三次专项斗争,共侦破各类刑事案件 545起,其中重特大案件 371起。综合破案率为74.2%,重大案件破案率为72.4%,特大案件破案率为 80%,三项指标全部高于市定标准。对结伙滋事、流氓抢劫等团伙犯罪,坚持严厉打击,并捕获了一批重大逃犯,收缴了一批非法枪支和管制刀具。集中整治和清理了小炼油、炼钢等站(点),封停 7家小炼油厂,清理23家沥青厂。狠抓了以整顿交通秩序为重点的安全工作,先后开展 6次声势浩大的交通整顿活动,打通了龙凤大街、风阳路等繁华路段,道路通行能力明显提高,交通事故低于市控指标。
文教、卫生。认真贯彻落实“三法一纲要”,本着“抓经济首先抓教育”的原则,从三个方面加大力度。一是加大教改力度。组织召开了龙凤区基础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强化区、乡政府职能,完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体制;二是加大了管理力度。完成新兴一校、二校由农村划归城市管理的各项工作;三是加大了改善办学条件力度。投资 150万元修建了区一小操场;投资15万元修建了乡二中厕所;协调资金 250万元建起了十九中学体育馆。群众文艺生活和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也有较大发展。全年举办全区性群众文化活动12次,累计发展文化经营户84户,收缴文化市场管理费33万元。医疗卫生事业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了传染病、地方病的防治工作,计划免疫四苗接种率达 98.3%;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果,人口出生率为7.4‰,自然增长率为4.8‰。
【党政领导人名单】 中共龙凤区委书记马富(9月免)、付淑兰(9月任),副书记张恒志(9月免)、张仁立(9月免)、贺懋燮(9月任)、姜立伟(9月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殿彬,副主任邹新梅、李英、杨金、姬云峰(9月任)、金虹;区人民政府区长张恒志(9月免)、贺懋燮(9月任),副区长姚镇、曲万波(9 月免)、赵秀英(9月任)、王毅令、盛文(9月任)、徐振良;区政协主席刘树仁,副主席张玉林、李凤国、王熔;区纪检委书记韩殿军(9月免)、刘杰(9月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