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区
大同区
大同区
【概况】 大同区位于松嫩平原中西部。东与安达市毗邻,南与肇州县接壤,西与肇源县相接,西北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搭界,北与红岗区为邻。全区总面积 241 287公顷,其中耕地42 922公顷;全区共有61 117户,其中农业户39 172户;总人口 229 218人,其中农业人口162 319人,农村劳动力64 399 人。下设大同镇、八井子乡、老山头乡等10个乡镇,85个行政村,318个自然屯,立志、新华等7个街道办事处,51个居民委员会。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区政府动员和组织全区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1996年,全区社会总产值达到13.2亿元,农村合作经济总收入实现4.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 1 61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3.6%、29.5%和36.2%。
农业。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5.9亿元,比上年增长65.9%。种植业生产在旱情严重的情况下仍夺得好收成。全区粮豆总产达到25万吨,单产达 480公斤,分别比上年增长212.5%和201.9%。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坚持把建设大庆蔬菜基地作为奋斗目标,本着沿路开发、规模推进、区域发展的原则,重点发展以瓜菜为主的高效农业。全区蔬菜小区和棚室小区建设呈现出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棚室总数达到1 681 栋、1 100亩。高台子镇投资100余万元新建了13栋“43”型高效日光节能温室;葡萄花乡投资70余万元在太葡小区附近辟建33栋双城模式温室和66栋蔬菜大棚;老山头乡建了14栋山东寿光模式温室。全区10亩以上的棚室小区达13个,比上年增加8个,50亩以上的春夏菜小区126个,比上年增加63个,百亩以上的陆地蔬菜小区23个,增加10个。全区仅瓜菜一项收入达1亿元,比上年增加3 500万元。畜牧业生产突出了基地化建设,向规模经营迈进。组织实施了肉鸡、肉牛、奶牛和生猪“四个生产基地”建设。全区共建成畜牧养殖小区20个,发展各类养殖专业村屯148个,养殖专业大户300户,形成辐射全区的典型群体。兴隆泉乡充分利用草原面积大、草质好的优势,利用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积极建设奶牛生产基地。全乡发展奶牛3 084头,比上年同期增长10.3%,约占全区奶牛总数的32%。全区生猪发展到18.3万头、奶牛9 900头、黄牛 8.5万头、绵羊10.9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21%、16.3%、15%和22.6%,放养肉鸡468万只。畜牧业产值实现 2.4亿元,比上年增长26.3%。
工业。全区乡镇企业发展到8 170家,实现产值6.28亿元,收入6.08亿元,利润2 630万元,税金2 070万元。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100.8%、101.6%、100.6%和100.9%,分别比上年增长55.2%、57.3%、35.8%和78.4%。区街工业的产值、收入、利税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全区将兴建的7个工业小区和经贸小区已有4个全面启动,其中太葡工业小区引进资金6 500余万元,小区入区企业达105户,已投产18户,创产值3 403万元,实现收入3 625万元,利税347万元。为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全区进行技术改造11项,增创产值 1 600万元。老山头乡投资12万元对电柱厂老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了生产效率,全年可多生产电柱杆 2 000根,增创产值15万元;区乡企局投资100万元对立志糠醛厂进行设备维修和改造,使其重新启动生产,共产糠醛403吨,创产值355万元,产品全部售出。
商贸。在巩固原有批发市场和10个乡(镇)农贸市场的基础上,区政府规范街内商业网点和摊床设置。商业、联社系统全部实行了部组承包、个人承包、集体风险抵押承包、租赁经营、剥离经营等经营形式,通过不同的改革措施,调动了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发展个体经营经济的规定,在项目审批、办照手续、税费收缴等方面放宽政策。同时对经营管理、执法执罚等部门进行重点整顿,制止乱收费、乱罚款和勒、拿、卡、要等现象发生,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创造了宽松良好的外部环境。全区个体工商户发展到9 252户,私营企业发展到60 家,分别比上年增长23%和45%。实现工业产值4 900万元,完成销售额1.34亿元,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101%和100%,分别比上年增长46%和27%。
城乡建设。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区投资 3 300万元,兴建办公楼、住宅楼、镇内道路等公共设施12项,总建筑面积 3.5万平方米,完成了大同镇域整体规划和太葡工业小区的勘查测量和规划。全区建样板房76 栋,建农房1 386栋,铺装道路33.5公里。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2亿多元,电话装机容量达 12 000门,电话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开始走进农民家庭,人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社会治安。“严打”斗争开展以来,全区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548起,抓获各类案犯265人,摧毁各类犯罪团伙35个,从重从快惩处了一大批违法犯罪分子,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区公安分局被评为1996年全市严打斗争先进集体。民事调解和信访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区各级各类民事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民事纠纷1 254起,调解成功率达98.6%,接待和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353件次,立案24件次,办结24件次。开展经常性普法教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人民的法制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进一步加强。
科教文卫。认真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全区先后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 457场次,累计推广科技项目13项,使农业实用技术和新技术在全区得到广泛应用。狠抓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全区共筹措资金1 523 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城内中小学全部实现楼房化,农村小学实现砖瓦化。“普九”顺利通过国检。全区初、高中毕业生考入中等专业学校和高等院校的有 756名。文化广播电视事业沿着正确的舆论导向,面向农村,服务基层,广泛开展群众性娱乐活动,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爱国卫生工作继续巩固了全国卫生先进城市的成果,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防治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基本消灭了脊髓灰质炎,传染病发病率、危重病人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全区计划生育率达95%,综合节育率达99.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以内,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
【党政领导人名单】 中共大同区委员会书记王庆政(9月14日免)、王希彦(9月14日任),副书记谷春毅(9月任)、李泽田、刘自荣(9月免)、季学文( 9月免);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于春胜,副主任杨文、沈全义、朱玉侠、常春;区人民政府区长王希彦(9月免)、谷春毅(9月任),副区长于忠江、张连生(9月任)、李登石、林海泉、栾莹(9月任);区政协主席赵亚桓,副主席王玉岭、裴景江、吕殿学;纪检委书记梁治中(9月免)、王志贵(9月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