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州县
肇州县
肇州县
【概况】 肇州县位于松花江北岸,东临肇东,南接肇源,西北与大庆市区接壤。总面积2 445平方公里,辖5镇11乡1场,人口总数424 733人。1996年全县社会总产值达 17.86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国民生产总值实现79 949万元,增长15.8%。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农业。肇州县地处松嫩平原,是半农半牧县,农业人口占人口总数的83%。1996 年,坚持把农业放在县域经济的首位,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粮、牧、企多元并举,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农业总产值实现66 507万元.比上年增长19%。种植业在大灾之年又获丰收。全县上下开展了以保苗为重点的抗旱斗争和打井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会战,投资1 976万元,新打中深水井358眼,对口抽水井2 158眼,安装喷灌工程4处,管输工程3处,浇灌农田183万亩,夺取了抗旱、打井两个战役的全面胜利。粮豆薯总产突破5 亿公斤大关,达到6.075亿公斤,比上年增长17.6%。畜牧业生产以小区建设为重点,着力推进区域化建设。建成畜牧小区129 个,入栏76个,养畜专业户发展到9 368户,养畜一条街发展到118条,专业屯发展到103 个,专业村发展到22个,县、乡、村三级畜牧场发展到46个。畜禽存栏量稳步增长。全县大牲畜存栏93 459头(匹),比上年增长8.3%,其中黄牛存栏51 845头,奶牛存栏9 382头,分别增长11%和 17.2%;生猪存栏22.7万头,绵山羊存栏16.3万只,禽存栏231万只,分别增长9.1%、7.9%和18.7%。肉类总产量24 161吨、鲜奶总产量20 230吨、鲜蛋总产量8 258吨,分别增长15.5%、5.3%和 11.6%。畜牧业总产值实现19 958 万元,增长9.7%。渔业实现产值 560万元,增长25%。乡镇企业总产值实现91 083万元,增长54.4%;销售收入91 620万元,增长58%;实现利润6 585万元,增长43%。
工业。全县工业企业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内抓成本和质量管理,外抓市场开拓和扩大营销,加快了扭亏增盈的步伐。全年社会工业总产值实现 66 179万元,比上年增长25.6%,其中县办工业总产值实现30 492万元,增长31.4%,销售收入实现35 782万元,增长12.5%。交通、电力、邮电事业发展较快。公路建设成效显著,完成了明沈公路杏山段 16.73公里二级柏油路面铺装工程;电力事业稳步发展,新改造农村低压电网180 公里,提高了供电量和供电质量,保证了正常生产生活需求;邮电事业发展迅速,市话增容4 000门,开通127自动寻呼系统并实现126、127全省联网,开通数字移动通信,埋设5.7 公里地下光缆,实现了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使通讯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商贸。国有流通企业积极转换经营机制,实行国有民营,并充分发挥国有流通企业主渠道作用和非国有企业的积极作用,形成多渠道、大流通的格局。物丰价稳,购销活跃,满足了全县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求。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42 778万元,比上年增长6.1%;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控制在4.6%,回落9.9个百分点;外贸出口额实现1 192万元,增长16.4%。
多元经济。坚持把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作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积极加以引导、鼓励和扶持。在发展乡镇企业上,以工农共建为契机,实行规模推进。全年共投入改造资金1 230万元,扩建13个项目,提高企业生产能力 30%,嫁接改造县办工业2户;组建新上项目52个,其中工业项目31 个。这些项目全部达产后,可新增产值1.5亿元,拉动集体工业产值上升12个百分点。全县乡镇企业中,产值在100~500万元的大户发展到59户,产值在500~1 000万元的大户发展到8户,产值在1 000万元以上的大户发展到7户,分别比上年增长13.7%、33.3%和133.3%。在全市“乡企杯”竞赛中获银杯奖,并被评为全省“兴乡企、奔小康”先进县。全县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15 886户,私营企业发展379户,分别比上年提高32.8%和221%,其中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以上的私营大户发展到19户,是上年的两倍;个体私营经济实现产值 43 971万元,比上年增长64%;工商管理费收入实现300万元,增长20%;实现税金1 200万元,增长9%;累计安置城乡各类富余人员47 941人。
财政金融。财税工作从培植财源人手,充分发挥生财、聚财、理财功能,实行严征、严管,财政收入首次突破7 000万元大关,达到7 071万元,比上年增长 16.1%;同时,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严格控制公用经费和社会集团购买力,实现收支平衡,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金融部门在银行转制、银根紧缩、规模不足的情况下,积极支援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全年新增贷款26 095万元。保险部门积极扩大业务范围,增加新险种,保费收入 587.7万元,比上年增加142.2万元,理赔365.2万元,促进了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城乡人民生活。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全县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1 714元,农村人均收入1 667元,分别比上年增加315元和338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34 372万元,人均储蓄余额达809元,比上年增长33.8%。城乡人民居住条件大有改善。县城人均居住面积达9.2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41平方米,楼房率达到 40%,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42%,比上年提高 5.5%,城镇居民普遍关注的供排水、行路难等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绿化美化,环境保护工作达到省、市要求标准。在全省开展的“创十佳”市县评比中,被评为“创十佳”先进县。
社会治安。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行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加强了平安小区建设和“三联两全”工作,开展“严打”斗争和各专项治理活动,有力地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得到进一步遏制。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大力加强安全防火和安全生产工作,实现了全年安全无重大事故,被评为全市安全工作先进县?
科教文卫。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加强科研工作和各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完成省市下达的科研项目4个,推广农业新技术15 项,引进工业科研成果 6项,科技进步因素在工农业生产中的贡献不断提高。加大教育投入。全年共投资1 739万元,建起5 000平方米的县一中教学实验楼,第四小学教学楼及二中教师住宅楼, 同时扩建维修农村校舍17 050平方米,改善了办学条件。 基础教育得到加强。“普九”工作顺利通过了国家验收。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中小学在校生总数6.9万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稳中有进,考入大专的431人,中考居五区四县之首,升入中专 192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一定作用,被评为全市“科教兴县”先进单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较快,先后引进了血液自动分析仪和大屏幕B 超等先进医疗设备,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也得到进一步改善,城乡医疗水平明显提高。计划生育工作又有新突破。人口出生率为9.51‰,比上年下降1.87‰,计划生育率达到 97.4%,比上年提高3.9%,被评为全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全省计划生育统计质量信得过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项事业也有长足发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社会福利事业越办越好,有光荣院1个,养老院15个。
【党政领导人名单】 中共肇州县委书记徐贵生(1996.9免)、李景华(1996.9任),副书记李景华、刘建平(1996.9任)、孙玉珍、徐秀声、全济滨;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洪琛,副主任牛广文、张福臣(1996.9免)、王景峙(1996.9任)、杨惠、孙丽杰(1996.9任);县人民政府县长李景华(1996.9免)、刘建平(1996.9任),副县长李荣 (1996.7免)、刘建平 (1996.9免)、吴洪斌(1996.9任)、李云田、于淑范、吴迪(1996.9任)、韩义;县政协委员会主席孙玉珍(兼),副主席孙显康、张瑞有、邹华彬、李凤歧;县纪检委员会书记崔广文(1996.9免)、杨一龙( 1996.9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