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科教文卫体全面发展】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1997年科技攻关项目774项,取得鉴定成果480项。安排新技术项目159项,获经济效益 4.5亿元。全年共申报专利76项,获奖专利60项。到年底,全市共有科技企业331家,实现产值5.3亿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0%。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至年末, 全市拥有各类学校1 247所,教职工4.1万人, 其中,教师3.03万人,比1996年增长1.3%。在校学生 45.4万人,增长2.3%,其中,普通高校0.7万人,增长16.7%;普通中专和职业中专0.6万人,基本持平;技工学校1.2万人,增长14.3%;职业中学1.1万人,与1996年持平;普通中学13.8万人,增长3.6%;小学27.4万人,增长 1.9%。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成人教育不断加强,全市参加各类各级学习的职工 29.1万人,占职工总数的47.9%,增长0.7%。
文化事业繁荣活跃。全年共创作文化艺术作品104部(首),获省级奖励188个,全国及文化部奖励13个,大型话剧《地质师》获“文华大奖”。成功地举办了“心连心”艺术团大庆专场演出。全年开展全市性群众文化活动34次,组织文化下乡、下基层演出 238场,组织参加省级以上文艺比赛40次。全市拥有广播电台6座,调频台5座,电视转播台17座,有线电视台(站)76座,全年制作电视节目2 304小时。市区广播覆盖率与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5%和86%。
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至年末,全市共有医院、门诊所、疗养院等各种医疗卫生机构348所,设有病床位8 332张,比1996年增长1.6%;专业卫生技术人员达到 1.47万人,增长5.0%,其中,医生6 408人,增长4.2%,护士(师)4 300人,增长2.9%。卫生防疫和预防保健措施全面落实,小儿疫苗基础免疫(三苗)接种率达96.73%,比1996年提高6.73个百分点,法定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207.43/10万,上升62.65%。
体育事业蒸蒸日上。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竞技运动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参加省级比赛获金牌72枚、银牌64枚、铜牌74枚;参加国际、国内比赛获金牌23枚、银牌27枚、铜牌25枚。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实际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达到100%,锻炼达标率为86.04%。
【环保事业加快发展】环境保护事业加快发展,全市环境质量保持基本稳定。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部分指标达到一级标准。城市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80%。烟尘控制区覆盖率为98%;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为44.3%。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达100%。全市用于工业污染治理投资4.05亿元。15 000台尾气超标机动车安装了尾气净化装置。设立中级法院行政庭派驻环保执行室,查处环境违法案件85件,结案率达100%。新建50平方公里小黑山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新增绿色食品基地20万亩。
【人民生活继续提高】职工工资水平继续提高,年末全市职工总数为60.7万人,全年职工工资总额57.8亿元,职工年平均工资9 474元,比1996年增长 8.1%,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4.0%。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据抽样调查资料,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943.0元,比1996年增长6.2%,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2.2%。农民人均纯收入也有所增长。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日益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9.04平方米,增加0.33平方米;农村住宅砖瓦化率达38.2%。
【计划生育成绩显著】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全市人口出生率8.53‰,比1996年下降6.15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3.05‰,下降0.O1个于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5.48‰,降低5.46个千分点。全市人口总数为243.6万人,比1996年增加1.4万人,其中,市区人口 106.0万人,四县人口137.6万人。全年计划生育率达98.74%,综合节育率92.26%,女性晚婚率 45.13%,独生子女领证率62.16%”
注:公报内所有产值与增加值均为现价,增长速度用不变价计算。各项统计数字均为初步统计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