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概况

精神文明建设

概况



  【概况】 1997年,全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认真组织落实了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市委适时制定《关于1997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着重推出精神文明建设的“六大工程”。
  ——坚持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干部群众,着力实施以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为核心的“支柱工程”;
  ——弘扬发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着力实施以“我是大庆人”为载体的“形象工程”;
  ——全面落实“科教兴市”战略,着力实施以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基础的“智力工程”;
  ——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着力实施以反映大庆二次创业为主题的“精品工程”;
  ——积极推进依法治市进程,着力实施以保证社会稳定为重点的“平安工程”;
  ——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实施以建设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的“创建工程”。
  1997年。广大干部群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进一步树立起与发展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改革,勇于开拓,“发扬大庆精神,搞好二次创业,实现长久繁荣,把大庆建设成为繁荣文明美丽、高科技现代化城市”已经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信念和奋斗目标。
  大庆人按照江泽民同志“发扬大庆精神,搞好二次创业”的指示,坚持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凝聚人心,激发斗志。广泛开展“我是大庆人”教育活动,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努力塑造面向21世纪大庆人的崭新形象。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机关、车间、村屯和课堂熠熠生辉。青少年课堂学习,新工人进厂、大中专毕业生上岗,各单位都以两种精神为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充分发挥铁人纪念馆、博物馆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基地的作用,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新时期铁人”王启民、乡村干部的好榜样张国富和吴金印式的好干部焦永江等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的涌现,为全市树立起具有时代特色的大庆人形象。全市人民学先进、赶先进,人人争当先进,比学赶帮的社会主义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在文化建设方面,精品不断,群众性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文化市场日益规范。“八五”以来,大庆刨作的话剧、舞蹈、版画等先后22次赴省,16次晋京演出和参展,有 170部(篇)作品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话剧《大荒野》、《危情夫妻》获中国戏剧节5项大奖:电视剧《铁人》获“飞天奖”、《家族的荣誉》获“五个一工程”奖。1997年,话剧《地质师》和舞蹈诗剧《大荒的太阳》在全省新剧目调演中荣获一等奖,并获第五届中国艺术节优秀演出奖和第五届中国戏剧节’97曹禺戏剧奖。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多数大中型企业都有业余演出队伍,许多矿(大队)级单位还建立了“三场六室”,实现了每周“三个一”。全市拥有群众性文化协会60多个,分会遍及各个小区。组织专业文艺团体巡回演出500多场,群众自发文艺演出600多场,50余万人参与。为规范文化市场,制定出台了17个暂行规定和管理办法,并形成了较完善的管理机制,有关部门“扫黄打非”,不断净化文化市场,使文化市场合格率、净化率、执法准确率均居全省前列。
  1997年,全市开展“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活动,“让大庆更美丽”活动及“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使广大市民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我是大庆人”的讨论,更加提高了市民的文明素质。城乡广泛开展创建文明家庭活动,涌现出五好家庭 1.5万户,十星级文明户2.3万户,美好家庭30户,其中2户获全国妇联授予的美好家庭称号, 6户获黑龙江省美好家庭称号。城镇25万户家庭开展的“一二一”读书活动,促进了伦理道德、文化技术、法制教育、文明礼仪走进家庭。企事业、农村和机关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涌现出市级文明城市建设先进系统8个,省级文明单位(标兵)102个。在 1 500个窗口单位开展的“文明在岗位、满意在窗口”竞赛活动,居民小区开展的“文明平安”达标活动中,涌现出国家级文明小区 9个,省级文明小区2个,市级文明小区37个,2个小区获国家建设部优秀住宅小区建设“鲁班奖”。各县区开展文明城市建设先进县区竞赛活动中,涌现出省级文明城镇建设先进县(区)标兵 2个,省级文明城市建设先进县(区)5个。
  通过实施绿色生态工程,让大庆绿起来。1997年,全市植树造林22.4万亩,基本实现城区园林化、厂区花园化、农田林网化。
  继续开展军民共建、工农共建、城乡共建活动,使军警民共建和双拥工作深入开展。全市有70个企业单位、机关职能部门与乡镇结成三位一体的工农共建对子,有规划,有措施,有任务,有指标,把共建工作落到了实处,形成了军民、工农、城乡共建“两个文明”的生动局面。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大庆市先后获得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文明小区建设先进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和省文明城市建设优胜市等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