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财政

财政·税收·审计

财政

财政



                 关于大庆市1997年财政决算和
                   1998年财政预算的
                     报告(摘要)
                ——1998年2月22日在市六届
                   人大二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张晶川
  一、1997年财政决算
  1997年,全市财政系统职工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市委确定的 “13633”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市五届人大七次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进一步加大财政财务改革力度,完善和加强宏观调控,切实推进两个根本转变;努力培植和壮大财源;认真执行《预算法》,切实加强财政管理。圆满地完成了全年财政预算任务,实现了全市财政收支平衡。
  199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实现233 29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 (209 252万元)的111.48%。其中:市本级财政收入实现207 87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92 451万元)的 108.01%;县级财政收入实现25 423万元,完成预算(16 801万元)的151.31%。全市财政总支出实现232 92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209 570万元,含上年结余318万元) 的 111.15%。其中,市本级财政支出实现207 793万元, 完成调整预算(192 769万元) 的107.77%; 县级财政支出实现25 188万元, 完成预算(16 801万元)的149.91%。全市财政收支相抵后净结余336万元。全市共上交税金 106亿元,比上年增长7.29%,其中,上交中央级税金74.3亿元,比上年增长7.07%;上交省级税收31.7亿元,比上年增长7.46%。(在全市财政总收入中有地方财政收入15.9万元,不含杜蒙3 000万元)
  各项收入预算的执行情况是:
  (一)工商税收完成107 61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97 583万元)的110.28%。其中,市本级完成100 58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91 967万元)的109.37%,超收 8 620刀元。主要原因是随着我市财政体制日趋完善,调动了各级财税部门增收的积极性,加大了税收征管力度。
  (二)企业所得税完成4 32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4 906万元)的88.10%。其中,市本级完成4 05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4 666 万元)的86.99%,短收607万元,没有完成调整预算,主要是地方企业效益下降及部分企业资金紧张欠税所致。
  (三)企业所得税退税和企业亏损补贴完成39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972万元)的40.23%。其中,市本级完成2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450万元)的6.2%,少退422万元,没有完成调整预算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所得税减收相应减少了退税。
  (四)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等四税收入完成8 76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6 938万元)的126.26%。其中,市本级完成3 08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2 515万元)的122.66%,超收570万元。完成较好的主要原因是油田打井占地增加使耕地占用税增加。
  (五)其他收入完成11 06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7 452万元)的148.49%。其中,市本级完成8 54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6 872)的124.34%,超收1 673元。主要原因是公检法、审计、纪检等部门在年底加大了检查执罚力度,使罚没收入增加。
  (六)基金收入(即专款收入)完成28 082 万元,完成调整预算(24 449万元)的114.86%。其中,市本级完成25 70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24 159万元)的106.42%,超收1 550万元。超收主要原因是加强了对教育费附加、排污费的征收力度。
  (七)补助收入完成73 84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68 896万元)的 107.17%。其中,市本级完成65 91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62 722万元)的105.08%,超收3 191万元。主要原因是调增工资后石油管理局增加了拨款以及省税收返还增加。
  各项支出预算的执行情况是:
  (一)基本建设支出完成41 844万元,全部为市本级支出,完成调整预算(42 251万元)的99.04%,短支407万元,主要原因是有部分基建项目未开工。
  (--)企业挖潜改造支出完成4 42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6 485万元)的68.22%。其中,市本级完成4 40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6 465万元)的 68.12%,短支2 061万元,主要原因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年初安排的挖潜改造项目未落实。
  (三)科技三项费支出完成66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680万元)的98.24%。其中,市本级完成52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570万元)的91.03%,短支50万元,主要原因是各区项目没有落实。
  (四)地质勘探支出完成2 400万元,全部为市本级支出,完成调整预算(2 400万元)的100%。
  (五)支农支出完成7 41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6 642万元)的 111.70%。其中,市本级完成6 96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6 367万元)的109.46%,超支602万元,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大型农机设备改造投入和中南引前期工作费及抗旱打井等支出。
  (六)城市维护费支出13 34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4 112万元)的94.54%。其中,市本级完成12 72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3 721万元)的92.71%,短支 1 001万元,主要原因是原热力公司、东风新村管理处管理体制改革后,减少了对物业公司和环卫事业费财政补贴。
  (七)各项行政事业费支出完成95 352 万元,完成调整预算(73 505万元)的129.72%。其中,市本级完成78 69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62 549万元)的125.81%,超支 16 150万元,主要原因是调增职工技能工资、岗位工资、书报费、洗理费、再稳产津贴、老干部生活补贴以及相应增加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住房公积金计提基数调整增加支出和增加招商引资、设备购置、税收成本经费等支出。
  (八)公检法支出完成15 10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1 622万元)的 129.95%。其中,市本级完成13 47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 (10747)万元的125.42%,超支2 732万元,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公检法严打专项支出和调增职工技能工资、岗位工资、书报费、洗理费、再稳产津贴等支出。
  (九)价格补贴支出完成82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966万元)的85.20%。其中,市本级完成71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868万元)的82.72%,短支150万元,主要原因是减少了对机关农工商补贴。
  (十)其他支出完成2 95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3 382万元)的87.34%。其中,市本级完成1 42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 423 万元)的100.2%。
  (十一)流动资金支出完成2 000万元,全部为市本级支出,完成调整预算(2 020万元)的99.O6%。
  (十二)基金支出(即专款支出)完成 28 29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24 767万元)的114.23%。其中,市本级支出完成26 02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24 477万元)的106.33%,超支1 550万元,主要原因是基金收入增加而相应增加支出。
  (十三)上解支出完成18 30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 (17 828万元)的102.69%。其中,市本级完成16 53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6 221万元)和101.92%,超支312万元,主要原因是农业税分成和农业税专项经费上解支出增加。
  为了完成全年财政收支任务,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全面推进财政财务等各项改革,促进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
  1.积极推进财政财务改革。一是进一步完善区级财政管理体制。市财政深入各区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区级财政管理体制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市领导的指示,与市国税局、地税局一起协调解决了萨尔图区所属东风新村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税收征管范围,确定了税基;根据各区财政职能的扩大和业务量的增加,协调有关部门为各区财政增加了编制,确保了区级财政体制的规范运作。二是不断深化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组织有关县、区人员到湖南省武岗市、岳阳市及我省绥化市和兰西县,考察学习了“费改税”、“街道财政建设”、乡镇级“财税合署办公”及乡镇财政收入晋档达标等乡镇财政改革经验,起草并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印发了《大庆市深化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工作方案》。目前,全市各乡镇的“财税合署办公”及萨尔图区“街道财政”试点、肇州县朝阳沟镇的“多费合一”试点工作正在运行,市属13个乡(镇)普遍建立起了乡(镇)级财政体制。三是稳步推进市直机关财务管理体制改革。1997年是市直机关实施财务改革的第一年。根据庆办发[1996]34号、35号《大庆市直机关经费包干方案(试行)》和关于加强市直机关车辆、公费电话、取暖费、会议费、接待费、国有资产管理等六项《暂行规定》的要求,对市直机关所属预算拨款单位逐个核定了经费指标。规范了经费支出标准,理顺了财务核算渠道,使财务运行机制逐渐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四是积极进行市级事业单位财务改革。为贯彻执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按照市政府的部署,开展了事业单位基础情况的调查摸底,起草了《大庆市市级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改革实施意见(讨论稿)》,为事业单位全面改革打下了基础。
  2.主动参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按照国办发[1996]16号文件精神,市财政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参与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截止1997年底,四县、五区已全面实行了社会统筹医疗保障基金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医疗费用由国家、单位和职工个人三方合理负担的办法,改革工作进展顺利。根据国务院、财政部的文件及朱镕基副总理的讲话精神,起草了《大庆市社会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通知》,并以庆政办发[1997]63号文件下发全市执行;制定了《关于社会保障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办法(试行)》,使分散到各部门、各单位的社会保障基金集中纳入财政专户,实行统一、规范管理,发挥了财政的监督职能。配合民政部门在市区全面建立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现已发放社会保障资金180万元,使全市870名低于保障线标准的城镇居民其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
  3.积极参与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按照我市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要求,抽调业务骨干参与了工交、商业、乡镇、粮食、农口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并针对产权制度改革中遇到的财务问题,及时制定了《大庆市产权制度改革中有关财务的处理办法》,为国有企业产改工作全面完成任务提供了政策支持。清查了市塑料一厂资产负债情况,为该厂实行委托经营提供了基础资料。及时核批了有关企业各类资产损失情况,为企业减轻了负担。与市国有资产运营公司配合, 对全市30户企业1984年以来“拨改贷”资金进行了认真核实, 将第一批“拨改贷”资金(21 498万元)转增国家资本金。
  (二)积极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努力培植和壮大财源
  1.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巩固和加强基础财源。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均把“双富工程”做为农村财源建设重点,积极组织实施。截止12月末,全市共实施“双富工程”项目53个,投入资金总额4 609.5万元,已开发土地面积31.42万亩,增加财政收入 945万元。加大支农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截止12月末,全市支农支出实际完成14 241万元,比上年同期(9 108万元)增长54.4%,完成年初预算的 147%。在支农支出投放过程中,我们按照效益优先的原则,严格把关,对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品及深加工的项目给予了重点倾斜。积极与省财政厅协调,共争取无偿资金 1 600万元,分别用于发展“菜篮子”工程、抗旱打井、农田水利、农机具更新、农业新技术推广和中南引开发等项目,预计可新增农业产值3 000 万元。积极发展乡镇企业,投入乡企周转金1 220万元(包括往年投入收回再投入部分),支持了9户17个乡镇企业项目。出台了《大庆市乡镇财源建设发展规划》,开展了乡镇财政收入晋档达标工作,进一步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支持搞好地方企业,培植和壮大骨干财源。一是重点支持六大支柱产业。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13633”发展战略,共投入“六大支柱”项目资金3 700万元对六大支柱产业给予了重点倾斜。二是加大了技改投入力度,支持企业挖潜改造。为启明铸管有限公司和肇源、肇州两县争取省技改资金 850万元。1997年,全市实施工业技术改造项目36个,实际到位资金 1.5亿元(包括往年工业周转金收回再投入部分),增加了企业的科技含量。三是支持企业改善经营状况。争取省财政厅粮食企业仓储设施建设贴息贷款 1 480万元,缓解了我市粮食仓储压力。四是支持企业扭亏增盈。会同市经贸委、体改委等部门,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支持困难国有企业转制,全市纳入省扭亏增盈考核范围内的地方独立核算国有工业企业实际亏损8 207万元,比去年同期减亏3 010万元,减亏幅度达 26%。五是支持企业治乱减负。严格按照国家、省关于治理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等问题的决定精神,配合市经贸委坚决取消了不符合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款、集资、基金项目和各种摊派,为企业创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
  3.支持非国有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积极培育新兴财源。一是支持个体私营和民营经济发展。1997年,市财政将预算安排的个体私营企业周转金 100万元,转作了工商局资金互助担保资金,用于个体私营者的贷款担保;投放民营科技资金75万元,支持了 6个民营科技企业项目,促进了个体私营和民营经济的发展。二是支持旅游和外贸企业发展。借’97中国旅游年之机,加大了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安排旅游周转金 100万元,后又追加70万元,支持了肇源和杜蒙旅游景点的开发;安排 350万元用于儿童公园维修。为支持我市外贸企业发展,增加出口创汇,安排外贸发展资金 200万元,向肇融亚麻纺织有限公司和三环进出口公司各投放 100万元,保证了肇融亚麻纺织有限公司的“雪鸟”牌亚麻纱的国际市场份额,使三环进出口公司生产的塑料装饰板打开了俄罗斯市场,目前,这两笔周转金的本息已全部收回。三是大力招商引资,发展大庆经济。在市领导的支持下,与市经贸委一道先后为金锣集团公司、北方华旭公司分别争取省长基金5 000万元和1 000万元,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三)认真执行《预算法》,切实加强财政管理
  1.强化税费征管,积极组织收入。一是积极与国税、地税、人民银行等部门协调,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预算收入缴库规定,有效地制止了偷、漏税现象的发生;加大了对农业四税的征收力度,做到了应收尽收;积极争取省财政厅和大庆石油管理局的支持,确保了各项拨款及时到位。二是实现了预算内外资金结合使用。年初,科学核定了各预算外收入单位的收入计划,并将预算外资金收支净结余用于弥补预算内资金不足,编制了综合财政预算,使预算内外资金统筹管理,结合使用。全年预算外资金有 1 549万元用于平衡预算,缓解了预算内财政支出压力。
  2.加强资金管理,优化支出结构。一是认真执行《预算法》,努力优化支出结构。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和保证重点、兼顾一般,保钢性支出、压弹性支出的原则,年初合理制定各单位行政事业经费支出指标,不留硬性缺口,不编制赤字或虚假预算。重点保证了职工工资、农业、科技、教育、公检法支出,并在财力可能的基础上,尽量增加了生产性投入。按照庆办发[1996] 34、35号文件要求,严格控制了电话费、会议费、接待费、取暖费、车辆消耗费等弹性支出和社会集团购买力支出,严格了专项控购商品的审批。据统计,1997年,市直机关五项弹性支出比1996年节约1 870万元,全市社会集团购买力实际支出,比省下达的指标节约300万元。二是严格财政支出审批程序。对年初确定的各项支出,按计划进度拨款;对动用预备费的一次性支出项目,认真进行调查核实,按程序提出处理意见,报市政府审批;对年初预算进行调整,经市政府研究后,报市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三是加强了财政周转金的管理。按照省厅“五个统一”要求,严格执行《大庆市财政周转金管理办法》,对财政周转金实行了项目档案管理;重点加强了乡企周转金管理,加大了乡企周转金回收力度,收回省、市两级乡企周转金及占用费609 万元;制定了《大庆市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办法》,实行支农资金的投放与效益和还款挂钩。四是加强了预算内外资金的管理。根据市领导指示,出台了《关于强化大庆市级预算管理的暂行规定》和《关于强化市级预算外收支管理的有关规定》,使预算内、外资金的预算、调整预算,决算、审批程序等逐步走上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五是加强了政府基金的管理。转发了《省财政厅关于政府性基金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使 545万元政府基金收入纳入预算;六是加强了对石油管理局、
  石化总厂支持县区经济发展资金的管理。制定了《支持县区经济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对该项资金实行了从项目论证到还款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截止1997年末,该项资金累计拨付12 891万元,共支持了194个项目,有效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3.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不断提高财会队伍素质。全年举办会计证、会计电算化、新会计制度等各种培训班22期,培训1 680人次;组织中省直40个单位4 000人次的会计证年检及换证工作,保证了全市财会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
  4.搞好财政监督,严肃财经纪律。一是组织开展了1997年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工作。全年共查出各类违纪资金4 022万元,应入库3 947万元,已入库3 757万元,入库率为 95.19%。二是开展了财政扶贫资金、“普九教育经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对违纪问题进行了罚款处理。三是抓了预算外资金、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等专项检查。通过对预算外资金清理检查,共查出违纪问题32个、违纪金额 1 230万元,及时收回市财政;对行政性收费缴款不及时的单位给予了处罚,共罚款70万元。四是参与了公车私落和移动电话的清理工作。共清理公车私落车辆644台,涉及29个单位和部门,罚款205万元。五是组织了预算内、外基本建设工程的决算审查工作。审查总金额37 190万元(含招投标标底),核减额为 3 409万元,核减率为13.6%,节约了基建支出。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社会监督职能,为109户企业进行了资产评估;开展了对“三资”企业的验资查账工作。
  1997年,是市财政锐意改革,求实进取的一年。经过全系统职工共同努力,我市的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较好,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问题和不足。一是财政财务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通过改革建立起来的新体制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二是财政财务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财经秩序需要进一步整顿。三是社会保障制度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四是对县(区)特别是五个区的财政指导需进一步加强。
  二、1998年财政预算草案
  199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市实行大开放战略的招商引资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1998年,全市财政工作既有许多有利条件,又有一些不利因素。有利条件是:市委、市政府新一届领导班子确定了“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的战略目标,并与大企业领导班子在加快改革开放、加强联合协作、共图大庆繁荣上认识一致,将为我市经济发展,促进财政状况的好转提供有力的保证;党的十五大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的突破,带来了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必将为我市进一步放开放活地方企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非国有经济和推进各项配套改革提供新的机遇,财政工作继续贯彻“稳中求进”的方针,将会继续为我市经济的发展提供比较宽松和稳定的环境;事业单位改革,将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动财力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不利因素是:由于我市历年来形成的资金欠账较多,1997年又有长工资等钢性增支因素,同时,1998年市委、市政府实施招商引资发展战略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我市的财源又比较单一,增幅不会很大,使市财政的困难明显大于往年,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
  根据1998年全市财政面临的形势和市委五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及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1998年收入预算需遵循以下四条原则:一是坚持积极稳妥,打满打足的原则。二是坚持开辟财源,努力增收的原则。三是坚持依法理财,应收尽收的原则。四是坚持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原则。对支出预算要遵循以下两条原则:一是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二是坚持突出重点,压缩一般的原则。今年对招商引资支出、实施再就业工程、农业科技教育以及工资性支出要给予优先考虑,其他各方面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1998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安排221 801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5.6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安排217 298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3.85%;基金收入安排 4 503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6倍。全市财政总支出安排 221 801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5.51%。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安排217 298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5.31%;基金预算支出安排 4 503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6倍。全市财政收支持平。
  1998年市级(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不含五个区,下同)财政收入安排 184 064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2.4%;市级财政支出安排184 064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2.22%。收支持平。
  市级主要收入项目安排情况是:
  (一)一般预算收入安排183 519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2.4%。其中:
  1.增值税安排4 410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6.26%。
  2.营业税安排2 360万元,略高于去年调整预算数。
  3.企业所得税安排 1 514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减少26.32%,是根据我市地方企业的经营状况确定的。
  4.城市维护建设税安排54 800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 2.15%。主要考虑到今年将加大清理欠税力度,使收入增加。
  5.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等四税安排1 400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减少 30.24%。主要考虑耕地占用税为不稳定性收入,适当留有一定余地。
  6.专项收入安排21 900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2.87%。
  7.一般预算调拨收入安排80 745万元,与去年调整预算持平。
  8.其它税费收入等安排16 390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 26.4%。主要是考虑今年将调整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标准使收入增加。
  (二)基金预算收入安排545万元,与去年调整预算持平。
  市级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是:
  (一)一般预算支出安排183 519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2.22%,其中:
  1.基本建设支出安排36 387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减少10.48%,主要是根据市里投资政策压缩了工业项目投入。
  2.企业挖潜改造支出安排3 240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减少46.4%,主要是开发区减少了工业投入4 000万元。
  3.地质勘探支出安排 2 000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减少16.66%。减少的原因是由于省对我市矿产资源补偿费收入分成减少,相应少安排支出。
  4.科技三项费和科学事业费支出安排830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46.9%,主要是按照科技投入的有关要求增加了投入。
  5.支农和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安排6 850 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15.13%。
  6.各部门事业费安排41 617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21.42%,主要是去年调增职工工资而增加了翅尾支出。
  7.城市维护费支出安排 9 612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减少14.43%,主要是按照市里对物业管理逐步推向市场的改革要求而减少财政补贴。
  8.公检法司支出安排 9 240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增长33.58%,主要是去年调增职工工瓷和公安系统增编而增加了翅尾支出以及在押犯人数量增加相应增加犯人食物量补贴支出。
  9.政策性补贴支出安排600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减少 30.89%,主要是减少了对机关农工商的物价补贴支出。
  10.其他支出安排1 331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持平。
  11.专项支出安排21 900万元,比去年调整预算减少 1.3%,主要是由于专项收入减少而相应少安排支出。
  12.总预备费安排3 000万元,是按照《预算法》规定,结合市级财力安排的。
  13.一般预算调拨支出安排 46 912万元,略高于去年调整预算。是按照财政体制政策安排的。
  (二)基金预算支出安排545万元,与去年调整预算持平。
  三、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为圆满完成1998年全市财政预算任务而努力奋斗
  1998年要重点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继续深化财政财务改革,理顺财政财务管理体制。要进一步完善区、乡级财政管理体制,配齐编制,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要主动参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尽快建立起包括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对社会保障基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要加强对各类企业的财务管理。要组织开展事业单位财务改革,重新界定财政供养范围,确定预算管理形式。继续完善市直机关财务改革,巩固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
  (二)着力建设良好的软硬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对严打的投入。要研究对外地外商投资企业减免税费的优惠政策,使外地投资者和外商感到大庆有钱可赚、有利可图。要加强监督检查,认真清理“三乱”,减轻企业负担,教育财务人员廉洁自律,不准利用职权勒卡企业。
  (三)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支持发展效益型农业。要保证支农支出增幅高于财政支出的增幅,并逐年有所增长。要增加支农支出中的科技支出比重。要搞好以土地资本经营为主的“双富工程”建设,增强各级财政实力,确保在“九五”期间我市的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补。要继续支持以“六大工程”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旱田灌溉水平和单井灌溉效益。要促进乡镇企业加快发展,走规划化、集团化的路子。
  (四)继续完善和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抓好扭亏增盈工作。
  (五)进一步强化税费征管,大力组织财政收入。
  (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节约经费支出。要大力压缩弹性支出、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压缩非生产性支出,保“吃饭”,求稳定,同时兼顾长远,谋发展。
  (七)坚持依法理财,整顿财经秩序。要重点抓好《预算法》的实施,坚决制止不按法定程序调整预算和超预算行为;要进一步强化预算内外资金管理,促使预算内外资金统筹管理,结合使用;要加强对历年投入的各类财政周转金,财政间歇资金和支持县区经济发展资金的管理,强化清理回收力度;要与国有资产局一起研究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机制,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做好各项财政资金的专项检查工作,提高资金的使用质量和效益;要继续搞好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和为企业治乱减负工作;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管理,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的社会监督作用。解决好偷税、漏税、财经纪律松驰、财会管理混乱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