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源炼油厂
林源炼油厂
【毛纺分厂恢复生产】林源炼油厂毛纺分厂始建于1971年,1973年投产。生产规模为5124锭,年产量1800吨。是一个以生产绒线为主的中型毛纺企业。品种有纯毛、混纺、腈纶三大类,近百个花色品种,部分产品曾获纺织部、黑龙江省优质产品称号。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毛线市场出现了疲软现象,毛线产品滞销、毛纺生产逐步萎缩。1993年 3月26日毛纺分厂机关解体,下属主要生产车间归总调度室管辖,并进行限量生产。由于生产销售脱节及管理体制的原因,1993年~1995年毛纺厂亏损,1996年7月全面停产。
1997年 4月,炼油厂领导班子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经过周密的市场调研,决定高起点地恢复毛纺生产。所谓高起点就是在产品质量上要求高起点,在运行机制上高起点。毛纺分厂恢复生产后,以市场营销为主线,生产过程中狠抓产品质量,每道工序都严格把关,在检验方面精益求精,决不允许次品出厂。1997年毛线入库一等品率达91.94%。年底在哈尔滨市召开的全国名优特新产品博览会上,毛纺分厂生产的“林源牌”毛线被大会评为“特别推荐产品”。毛纺分厂在运行机制上实行新厂新机制,把计件工资和效益工资有机地结合起来,细化企业内部管理,在技术上强化培训,实行一岗多能,减少了辅助工人、管理人员职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劳动生产率相当于从前的 3.3倍,扭转了停产前多年亏损的局面,实行新机制仅4个月,就创造利润31万元,并安排了178 名下岗职工。
【开展清理整顿减少效益流失】1997年林源炼油厂对驻外公司、厂外房地产投资进行了清理。采取摸底调查、审计清查资产、登记造册办理产权关系等手段,对重大违规案件加大审查力度,对给工厂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公司移交纪检部门查处。在清理整顿办公室、纪委、法律顾问处的通力协作下,1997年共清回资金、资产4 768万元,占对外总投资的44%。
清理银行帐户。全年共撤并银行开户31个,把厂内资金有效合理地集中在内部银行管理,杜绝了帐外资金,减少了因资金分散造成的浪费。加大了清欠力度。1997年,厂清欠办实行新机制,工效挂钩,清欠员实行 400元生活保障金制度,本身收入与清回帐款额度挂钩,从而清回帐款 2 000多万元。实行公务车集中管理。全厂集中在厂部办公室管理小车共80台,比年初减少32%,厂领导不设专车,二级单位没有定向车。处理拍卖旧车21台,收回资金226万元,报废14台,收回资金5万元。全厂公用移动电话由51部减少到25部、BP机由270个减少到146个。
【增收节支成效显著】 1997年林源炼油厂提高“三率”、降低“两耗”,全年综合商品率91.17%,轻油收率78.77%,加工损失率0.71%,均处于中国石化总公司前列。炼油能耗73.07千克标油,比上年下降2.85 千克标油,节约标油折合金额180万元。原油和蜡油入厂达到无损耗,两种油品比上年减亏5 042吨。产品贮运损失率0.3%,比上年减少损失4 768吨。三项合计共节支1 503 万元。全年财务费用支出3 219万元,比上年减少1 200万元。管理费中可控费用比上年明显减少。差旅费、办公费、运输费、水电费比上年节约1 331万元。修理费支出6 867万元,比上年减少1 806万元,并低于总公司下达的7 000万元的指标。
【加强财务管理 强化成本考核】财务管理由以前的事后算帐向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转变,进一步完善了内部银行监督机制,将全厂资金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将机关各处室的费用纳入内部银行考核,全年机关处室费用节约2 542万元。资金周转次数由上年的3次提高到3.2次。
加大生产成本考核力度,实行单装置效益核算。在原定考核指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车间利润、吨油利润、单位加工费分项指标。并采取奖惩手段,调动生产积极性, 4个主要生产车间实现内部利润比计划目标超出3 850万元,10个辅助生产车间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减少413万元。全年含期间费用单位加工费356.83元,不含期间费用的单位加工费205.65元,通过各种手段消化减利因素6 000万元。
【减员增效 降低人工成本】 林源炼油厂远离城市,社会负担沉重。全厂年加工量140万吨,职工总数 7 800人,人工成本不堪重负。1997年他们从企业实际出发,着力对劳动力结构和数量进行调整。共压缩定员937人,占当年职工总人数的14%,已有670 人转岗再就业,占减编人员的72%。还有862人根据自己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自愿要求提前退岗休养。全年分离分流2956人。在减员过程中,工厂采取“先挖渠后放水”的办法,为下岗职工创造再就业机会,成立以电厂下脚料粉煤灰为原料的复合硅酸盐水泥厂。清理外雇队伍17家,新建纯净水厂,组建土建、保温、防腐等专业队伍,安排下岗职工 500余人。盘活存量资产,恢复已经停产二年的毛纺生产,安排了178名职工。
工厂在新单位新岗位实行工资分配运作新机制,打破了大锅饭式的工资奖金制度,实行“先补贴、真挂钩、硬否决”分配制度。真正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原则。“先补贴”是对新组建和恢复生产及一些分离单位,因市场环境差、劳动条件不好给予一定的工资扶持;“真挂钩”是对扶持工资以外部分,实行计件计时工资,与经济效益挂钩;“硬否决”是对工作不努力、管理不善、影响单位效益、造成损失的,实行工资否决。通过以上减员增效措施,成果显著。1997年林源炼油厂人工总成本占全部产品总成本的 5.18%,低于石化总公司目前平均7.4%的水平。职工平均收入比上年增加了1 050元,增长7%。
【林源炼油厂领导成员名单】
厂 长:董孝利
党委书记:刘自强
党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王世清
副厂长:季振化 李殿敏 魏 强
总工程师:魏毓茂
总会计师:肖 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