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大庆油田化工总厂

大庆油田化工总厂

大庆油田化工总厂



  【概况】 大庆油田化工总厂组建于1997年 1月,是按照大庆石油管理局“以化工保稳产,以稳产促化工,以化工带动多元经济发展”的部署,由原化学助剂厂、精细化工筹备组、实业公司甲醇厂、供水公司氯碱厂、昆仑公司氯化石蜡厂、客运公司高级润滑油脂厂组建而成。是集炼油化工、精细化工和无机化工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化工企业,是保障大庆油田 5 000万吨/年持续高产稳产的重要支柱企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聚丙烯酰胺生产基地。
  该厂固定资产原值 64.71亿元,下设炼油厂、聚合物厂、天然气化工厂、精细化工厂、动力厂、储运公司六个专业厂(公司)。拥有一支具有十年炼化生产经验,能够迅速全面掌握现代化生产技术、文化技能素质较高的职工队伍。全厂现有职工8385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62人,具有中、初级职称的1 215人,工人基本上为技校、高中以上学历。
  该厂现有60万吨/年重油催化、20万吨/年蜡油催化、12万吨/年催化裂解、 5万吨/年丙烯腈、5万吨/年丙烯酰胺、5万吨/年聚丙烯酰胺、55万吨/年糠醛精制、30万吨/年酮苯脱蜡、40万吨/年丙烷脱沥青、6万吨/年甲醇等33套主要生产装置。现已形成年加工原油550万吨的生产能力、主要产品有燃料油、中高档润滑油、聚丙烯酰胺(聚合物干粉)、甲醇、甲醛、液氨MTBE、液蜡、三苯、丙酮氰醇、硫胺、乙腈、烧碱、盐酸等30多种主要炼油化工和无机化工产品。其中 0号柴油被国家技术监督局确认为优质免检产品,甲醇等产品出口韩国、泰国、日本等国家,产品出厂合格率始终保持100%。
  【圆满完成全年生产任务】 1997年,该厂深化改革,坚持“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原则,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冬季安全生产 200天”、“创完好无泄漏”、“春季八防三查”、安全生产周、消防实战演习等群众性安全生产管理活动,为全面完成生产任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全年累计加工原油240.7万吨,完成年计划的100.3%;生产聚丙烯酰胺 4.32万吨,完成年计划的108%;生产甲醇6.31万吨,完成年计划的 105%;生产甲醛1.51万吨。完成年计划的10%;实现销售收入38.5亿元。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都达到了计划要求,其中七大类油品收率56.12%、综合商品率90.71%、综合能耗16.49千克标油/吨。
  【基本建设工程实现高质量】油田化工总厂认真总结聚合物工程建设的好经验、好作法,积极按照项目法的原则,全面建立 ISO9000质量体系,严格执行质量监督程序,狠抓了工程“质量、进度、成本、安全”四要素,强化了润滑油工程、腈纶工程、ARGG工程、甲醇工程的基建管理和外事管理,全年完成基建投资19.4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工程优良率90.8%、合格率100%。 350万吨/年常减压以及20万吨/年润滑油工程中的55万吨/年糠醛精制、30万吨/年酮苯脱蜡、10万吨/年白土精制装置实现了开工投产一次成功,创出了国内同类装置投产的较好水平,生产出了优质的基础油,为生产高档润滑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企业经营管理进一步加强】该厂坚持“经营管理、以财务为中心”的原则,增强“人人参与管理、当家理财”的意识,经营管理从粗放式向集约式过渡。共制定了16篇472项6万多字的工作规范,初步建立了符合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岗位责任制。最大限度地提高装置开工率,降低停工率,实现了12套主体生产装置达标,各辅助生产装置也开展了模拟达标活动。积极开展“近学龙凤、远学独山子”的双学活动,组织了由总厂主要领导带队、机关有关处室和专业厂(公司)领导参加的学习参观团,十次前往龙凤炼厂对口学习,两次远赴独山子炼厂对口学习。初步建立了有该厂特色的、以成本核算为中心的财务管理体制。
  【技术改造、技术攻关再获新成果】
  1997年,该厂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积极开展技术改造和科研攻关。利用检修共实施技改技措项目127项,年可增创效益7 200万元。其中:6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反应再生系统改造工程,使装置的日处理能力由原来的1800吨提高到2000吨,轻质油收率由原来的68%,提高到72%以上,催化剂单耗由1.95kg/t原料下降到1kg/t原料,年可获经济效益6 000万元。还重点搞了三大科研开发项目,其中合成丙烯酰胺的催化剂原料国产化中间试验,投用后年可节省资金1 000万元以上。
  【加速人才培训 提高队伍素质】 油田化工总厂为解决职工技术水平与炼化事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注重在实践中探索提高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他们坚持德才兼备和上下结合的原则,走群众路线,采取民主评议的方法,严把干部考核关,年内调整了副处级以上班子7个,科级班子53个,选拔科级干部224人,调整充实了61个车间(大队级)班子,三级管理体系及时到位,展开工作。还将全厂副科以上干部绩效记录和评估情况输入微机,向人力资源的优化动态管理迈出了一大步。组织了英语沙龙,开办了计算机应用培训班,广泛组织干部学习现代化管理技能,在职干部的英语和计算机水平明显提高。深入开展了“大学习、大练兵”活动,采取“比武打擂”、“拜师学艺”、“星级操作员”评比等多种形式,使职工的学习积极性普遍调动了起来,业务水平有一定的提高。全厂达到“一岗精、两岗通、多岗能”的岗位工人分别由上年的50%、30%和10%上升到60%、40%和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