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加快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加快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基础是基地建设,1997年在基地建设中,一是采取多种措施,突出抓了生猪基地及各种配套建设。大庆金锣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针对该企业原料不足的矛盾,市政府着手制定和落实了全市生猪基地向龙头企业提供商品猪规划。具体是:肇州县12万头,肇源县10万头,林甸县8万头,杜尔伯特县7万头,大同区5万头,让胡路区2万头,红岗区、龙凤区各1万头,企事业单位1万头,计47万头。在统一规划、深入宣传发动的基础上,坚持以规模生产为主,全力扶持养猪大户、养猪场、养猪小区和养猪一条街。肇州县第一粮库在饲养量2万头的基础上,1997年又自筹资金100万元,扩建到年饲养生猪6万头、提供商品猪4万头的生产规模。大同区在全区10个乡镇新建了10个养猪小区,现已建猪舍2.7万平方米。让胡路区东华集团自筹资金1 000多万元,新建高标准猪舍 1万平方米,投产后可达到年提供商品猪1.5万头的规模。现全市新建猪舍13万平方米,建成500头以上猪场733个,其中,干头猪场101个,万头猪场4个,发展养猪专业户4 114户,新建养猪一条街108个,养猪小区113个。规模化养猪提供商品猪可达35万头,占龙头企业所需商品猪的 70%以上。年内,各县区筹集资金4 752万元,市政府拿出1 400万元作为养猪发展基金,银行筹集资金8 000万元用作发展养猪生产专项贷款。1997年全市生猪生产资金投入可达1.4亿元,主要用在发展规模养猪、种猪基地建设和服务组织的建设上。同时,大力发展饲料加工业。在原有市、县、乡、村和户办饲料加工厂638个、年加工能力 34.3万吨基础上,让胡路区在省、市农业发展银行扶持下,筹建一处年加工系列饲料20万吨的饲料加工厂,土建工程正在进行。为了规范饲料加工企业,市政府目前正在整顿提高现有饲料加工企业,以满足牧业、特别是生猪发展的需要。在加速生猪生产基地建设中,各县、区注重兴办生猪生产专业合作社,密切“龙头”企业与基地的利益关系。年内全市以乡镇畜牧综合服务站或供销社为依托共组建了19个养猪专业合作社,还有13个合作社正在组建之中,基本上达到每个养猪重点产区有一个专业合作社的要求。这些合作社通过向农民提供仔猪供应、技术指导、防疫灭病、饲料供应和生猪收购等项服务,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目前全市生猪生产专业合作社已吸收 4 535户农户入社,吸纳股金35万元。
二是进一步扩大了奶源基地建设。上半年,全市在重点推广三环公司五牧场奶牛群体高产经验,提高科学饲养水平的同时,还重点抓了奶牛大户、奶牛专业乡和专业村的建设。杜尔伯特自治县克尔台乡建了奶牛一条街,全乡在奶牛一条街上共建40平方米的牛舍 100处,全乡奶牛饲养量达到了2 000 头。林甸县红旗镇从抓大户入手,积极搞好综合服务,并对新上大户给予优先贷款扶持、简化建房和建舍审批程序等优惠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奶牛生产的发展。现在全镇专业户(大户)发展到770户,养奶牛2 500头,占全镇奶牛存栏总数的 40%。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养奶牛一条街70条,奶牛专业村59个,养奶牛小区28个。
三是通过加工企业带动生产基地发展。例如,省级龙头企业肇源制油厂与20个乡镇、 146个村屯、1 704个农户签订了葵花籽种植收购协议,种植面积达 12.2万亩,使葵花种植基地基本形成。按目前规模计算,可给农户带来收入 488万元。再如,杜蒙腰新贡米集团与13个村、3 000多户签订了谷子种植合同,落实种植面积4万亩,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生产基地,可给农户带来收入480万元。又如,大庆绿茵保健食品有限公司与林甸4个乡镇签订了种植收购合同,已落实5 000亩胡萝卜种植基地。按合同规定,农户为企业保管胡萝卜,每公斤每月增加4分钱保管费,还优先录用农户子女来厂做工。真正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龙型经济格局,每年可给农户带来525万元的收入。大庆石油管理局禽蛋公司分别与五区、四县六个乡镇1 000多户签订放养鸡雏合同,公司负责送鸡雏、饲料、技术服务到户,其费用在回收毛鸡价格中扣除。五个月后,每养一只毛鸡可收入1.5元,80万只鸡雏,农户可收入120万元。
四是完善基地综合服务。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发展,需要基地做保证,基地建设离不开畜牧系统的综合服务,1997年在畜牧综合服务方面,首先抓了草原承包开发利用。全市可承包的925.5万亩草原全部承包到户。其中,采草场承包229.1万亩,放牧场承包 469万亩,其它草场157.4万亩,共签订草原承包合同 17 111份。草原承包进展速度和质量均列全省第一位。为了提高草原经济效益,市有关部门与台商和日商正洽谈出口万吨羊草和稻草事宜,此项目有望近期取得成功。其次,抓了先进适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以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年内全市共落实生猪直线育肥技术30万头,肉牛集中育肥技术 4万头,羊毛肉增重技术42万只,肉蛋鸡高产综合技术 620万只,奶牛提高群体单产综合技术42万头,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0%、11%、15%、10%和8%。同时,加强繁育改良工作,提高畜产品质量。 1997年全市黄牛改良配种1.1万头,奶牛冻精配种1.2万头,马匹人工授精 1.9万匹,猪改良配种4万头。各项繁改指标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提高。第四,加强了畜禽疫病的防治工作。全市的畜禽疫病防治工作以防治牲畜五号病为中心,以防猪鸡病为重点,全面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共开展了20余项防疫工作。猪禽各种疫苗注射率均超过96%,死亡率均低于省规定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