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林业

林业

林业



  【植树造林扩大绿色植被面积】 1997年是大庆市实施绿色生态工程的第一年。年初,市委、市政府正式颁发《大庆市绿色生态工程建设规划》,其中的关键,即是植树造林,努力扩大绿色覆盖,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出现了可喜局面。全市计划造林22.4万亩,各单位上报完成造林面积23.2万亩,经过一个多月的检查验收核实,全市造林核实面积为22.8万亩,成活率为72%(国家规定年降雨量400mm以下地区造林成活率标准为70%),其中,播种造林1万亩,雨季造樟子松0.41万亩,成活率85%以上的造林面积12.4万亩。造林面积比1996年提高1 30%,是4 县划归大庆以来平均造林面积的两倍,造林规模创历史最高水平。杜尔伯特县、林甸县人均造林0.3亩,人均造林面积居全省前列,全市涌现出一心乡等8个造林万亩乡,32个造林千亩村,造林面积的规模推进,为全面实施绿色生态工程迈出坚实一步。
  【义务植树活动深入开展】 1997年市政府组织各单位、各部门开展义务植树工作,提高适龄公民尽责率,特别是要求按照义务植树规范化、制度化、基地化、科学化的“四化”要求,建立了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基地。市五大班子、石油管理局、石化总厂的领导、机关干部的义务植树基地,在全市产生了带头示范作用,调动了全社会植树造林的热情。各单位建立了县、乡、村三级义务植树基地达675处,共义务植树573万株,适龄人均3.2株,尽责率88.9%,成活率 71%。植纪念树,造纪念林的活动在全市蓬勃开展,公仆林、大庆林、三八林、共建林等新的义务植树形式全面铺开,丰富了绿色生态工程建设的内容,提高了全民的绿色意识。
  【加强育苗基地建设】按照绿色生态工程规划,今后大庆市每年造林在30万亩左右,每年需各类苗木4 000万株,而全市目前的苗木生产能力仅为2 000万株,苗木缺口较大。如果依靠外购苗木,不但造成资金的流失,增加群众不必要的负担,而且难以保证苗木质量,不利树木的成活。针对这种现状,大庆市结合林业生产特点,加强种苗基础建设,把林业种苗作为一项重点产业,集中发展,投资153万元建设了3个育苗基地和14个育苗点,育苗面积 1 700亩,培育优质杨树苗 1 600万株,樟子松容器苗25万株。在政策鼓励、资金扶持下,全市1997年育苗13 176亩,总产苗量达到5 581万株,苗木价值达2 100万元,初步形成了具有林业特色的主导产业,同时也为今后扩大造林面积作了必要准备。
  【依法加强森林资源管护】针对全市过去林业案件发生频繁的现象,1997年强化执法力度,市林业局提出《关于加强林业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提请市政府下发执行,加大对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管理、保护好全市现有的珍贵资源。共查处各类林政案件892起,结案率98%,收缴罚没款及林木补偿费29万元,特别是对杨树林地区个体业户非法侵占林地、姚景奎折树两案公开处理,并在电视、报纸上曝光,在全市引起了强烈反响,1997年案件发生率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 35%。同时,努力做好护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森林火警、火灾次数和林地过火面积均为零,病虫害防治25万亩次,控制了天幕毛虫等虫害的蔓延,保护了现有的森林资源。
  【加强绿色生态工程宣传教育】绿色生态工程是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公益事业,市委、市政府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但要把这项投资大见效慢的事业落到实处,关键在于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程度。因此,市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定期编发《大庆绿化》,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宣传林业,仅1997年上半年就在市级新闻单位播发稿件 130多篇。李永库副市长还带队组织各县、区委书记和三环公司经理赴齐市的拜泉、克山、克东、依安 4县参观学习林业建设先进经验,对各单位的领导震动很大,认识到各自的差距,各县区、三环公司都组织基层单位的领导到拜泉等地学习,纷纷对照先进调整生产任务和工作标准,使秋季造林整地出现高标准、高质量,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编制落实绿色生态工程规划】 年初,市林业部门在对全市进行认真踏察的基础上,经专家论证,编制完成了《大庆市绿色生态工程建设规划》及《大庆市绿色生态工程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并经市委、市政府审订后以正式文件下发执行。为确保规划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市林业局又下发县区规划工作方案,举办为期两天的培训班,对备县区、各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并拨付规划费用。还帮助基层进行具体规划,较好地完成了龙凤乡的绿色生态工程规划任务,为全市乡级绿色生态工程建设提供了模式,各县、大同区、三环公司的规划外业、内业也都基本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