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
农机
农机
【全面完成农业机械化生产计划】1997年,市政府决定组建大庆市农业机械管理局 (二级局)。内设4个科,辖 2个事业单位。该局成立后,切实履行部门职责,加强全市农业机械化设施和农业工程管理,从而超额完成田间农业机械化生产计划。一是田间机械播种完成 274.1万亩,是1997年年计划的101.5%;其中,玉米催芽机播完成15.2万亩,是全年计划的108%;水稻机械插秧完成3.5万亩,是全年计划的116%,其中,机械插秧深施肥完成 3.05万亩,是全年计划的101.7%。二是机械中耕完成423万亩,完成年计划的105.8%;其中,中耕深松完成253万亩,是全年计划的115%。三是机械粉碎秸秆根茬还田完成230.4万亩,完成计划的 329%。四是机械伏秋深松、深翻整地完成231.3万亩,完成年计划的115.65%。其中,深松74.2万亩,占整地面积总数的32%,连片整地185万亩,占整地面积总数的80%,大双覆起垄 10.7万亩。五是机械收获完成50.1万亩,完成计划的100.2%。
【大型农机更新成绩显著】 1997年,共更新大型拖拉机193台,其中,东方红802前推后悬履带式拖拉机169台,大型轮式拖拉机24台。更新东风—6型自走式大型联合收割机13台;更新大型配套农具1 020台,完成计划的 255%,其中,收获机械80台,水稻插秧机61台,科技含量最高的新式农具占更新农具总数的65%。全年大型农机更新资金总额3 180万元。
【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根据省委提出的全省到2000年田间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的目标。市委、市政府分别听取农机工作汇报,决定1997年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以更新大型农机具,组建乡(镇)农机专业合作社,扩大田间农机化生产为内容的“铁牛杯工程”,纳入全市发展农村经济的六大工程之一。全市组建乡(镇)农机专业合作社66个,共筹集资金 3 630万元。其中,省市匹配资金982万元,占27.1%;县区入股81.5万元,占2.2%;乡政府入股35个,股金 827.9万元,占28.5%;乡镇干部职工、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驾驶人员及农民入股1 428个,股金705.32万元,占 19.4%。66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均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在业务上接受农机部门的指导。从运行情况看,在春播期间和伏秋整地中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大型农具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庆市率先组建农机合作社在全省起到带头作用,在省农机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受到国家农业部的表彰并获得省科教兴农特别组织奖。
【加快推广使用新型农机具】 1997年市、县两级农机部门把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一是加大对农机技术推广资金的投入。重点扶持水稻稀植机插深施肥技术,水稻玉米机械收获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5月中旬,根据省指示精神,大庆市扩大水稻稀植机插深施肥面积,立即召集水稻较多的县开会研究落实任务,决定拿出15 500元作为购置深施肥部件送到3县。肇源县政府对新购置的53台水稻插秧机每台给予3 000元补贴,调动了稻民购买插秧机的积极性。二是建立推广基地。为了做好示范,林甸县在红旗镇先进村划出 400亩耕地作为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试验示范、推广基地。肇州县为了发挥省机械化旱作农业试验区的幅射作用,决定全县16个乡镇每个乡镇搞 100亩机械化旱作农业试验田,在严重春旱的情况下,全部采用滤水机播。全省生态农业旱作农业肇州现场会上,与会者参观现场,予以好评。三是召开现场会发挥典型引路作用。为推动“铁牛杯工程”实施,1997年市、县两级召开大型农机具更新、机械化起垅、农机合作社场、库、棚建设等各级各类现场会20余次。各乡(镇)也都根据各自工作需要召开现场会,既扩大了农机工作的宣传面,又为各级领导掌握农机新技术起到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