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
水利
水利
【抗旱水源工程建设速度加快】针对大庆市十年九旱,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实际,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党动员,全民参战,大搞抗旱水源工程建设。经过水利部门精心组织,认真规划,搞好协调服务,到1997年末,全市已建中小灌区35处,机电井总数达35 963眼(大井8 396眼)。其中,1997年1 600眼大井建设任务实际完成 1 800眼。同时,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已建管输工程1 315处,喷灌工程13处,微喷灌工程32处,滴灌455处。其中,1997年新建管输1 236处,滴灌432处。全市灌区机电井工程灌溉能力达到 200万亩,其中灌溉水田80万亩,旱田苗期旱灌能力120万亩,座水种能力近600万亩。
【加快水田建设】 由于市委、市政府注重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大力推广盐碱地种稻和旱育稀植高产新技术,制定新发展水田予以扶持的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稻的积极性。1994年全市只有水田面积32万亩,1995至1997年3年时间增加 48.6万亩,其中1997年新发展水田面积17.1万亩。1997年,全市水田面积为80.6万亩,水稻总产量为 3.2亿公斤以上,即占耕地1/9的水田面积,生产出占粮食总产量1/6 的水稻,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开展水利建设“黑龙杯”竞赛活动】自1989年开展农田水利建设“黑龙杯”竞赛活动以来,到 1997年全市累计投工4 500万个,完成土石方1.1亿立方米,完成农田水利建设投资4亿多元。累计增加旱灌面积80万亩,新增和改善水田面积60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 130万亩。4县划归大庆后,全市连续 3年获省“黑龙杯”竞赛活动组织工作一等奖,各县区获金杯奖3个,银杯奖4个,共获以奖代投资金100多万元。按照省水利厅《1997年全省开展农田水利建设“黑龙杯”竞赛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大庆市已全部完成各项计划指标。其中,计划投工 500万个,实际完成1 147万个,是计划的 229%;计划完成土方1 250万立方米,实际完成2 984万立方米,是计划的239%;新增改善除涝面积79.4万亩,新增水保治理面积17.7万亩,新增改善堤防保护面积51.4万亩;完成省、市重点建筑物17座;完成水利投资 1.87亿元,其中,省投655万元,市投1 800万元,社会集资4 300万元,银行贷款1 500万元,群众自筹 1.05亿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大规模开展,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在1997年“黑龙杯”竞赛中,大庆市又获得组织工作一等奖,四县一区获得“一金三银”,除杜尔伯特外全部得奖。
【加强水政水资源管理】 1997年,全市在水政管理方面,一是进一步学习宣传《水法》,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利用“世界水日”和“《水法》宣传周”,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了《水法》和有关水法规的宣传活动。共举办培训班 8期,下发《水法》宣传单40多万份,标语 3万多张。在电视台播放了《水法讲座》、《中国水资源》、《生活与水》等录像片37场次。二是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加强水资源管理工作。首先开展了取水许可登记和换证工作,1997年取水户办证率达 95%以上。其次狠抓了水资源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工作,共征收水资源费1 407万元,是计划的 176%。三是建立健全水政机构和执法体系,保证《水法》贯彻实施。任命了水政监察员,成立了水政执法队伍,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分级分批培训了水政执法人员,使全市水政执法体系基本形成。四是圆满完成了全国人大《水法》执法情况检查组的接待准备工作,全国人大检查组通过检查,对大庆市的《水法》贯彻实施情况,给予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
【水利科研设计取得新成果】 一是“大庆市水环境研究与管理”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接近尾声。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1995年开始,通过省市科委立项,市水利局开展了“大庆市水环境研究与管理”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通过与国内多家教学、科研及生产部门的协力合作,共同攻关,已进入后期的资料整理、图件绘制、报告编写阶段,地理信息系统所需各种数据库已经建立,1997年底基本完成课题研究工作。二是认真组织科技推广和培训。继续普及推广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盐碱地种稻灌水技术和“旱地龙”的使用技术,举办了钻井技术、管输施工、滴灌安装等培训班,培训人员 430多人。三是努力完成各项勘测设计任务。先后完成了《大庆市南引维修加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三环公司三牧场草原井灌典型区设计”、“库里泡水毁工程修复设计”、《双阳河流域防洪规划设计报告》、《龙凤农业小区灌溉规划报告》、“东湖水库二期护坡工程设计”等项勘测规划设计工作。在中南引嫩开发建设工作中,市水利部门积极参与,搞好协调。一方面对中南引的总体开发,积极参与规划、论证,多次跑省厅、松辽委、水利部争取立项;一方面对南引工程的启动,做了大量的组织协调指导工作,制定南引机构设置、人员管理以及库区管理办法的方案。并在对南引库区全面踏查测量的基础上,编制了《南引工程维修加固及配套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