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农业。1997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5.67亿元。种植业生产向“两高一优”方向发展。全县突出抓好以玉米“三新”技术为主的高产攻关,实际完成“三新”面积2.4万亩。在“三田”建设上,全县领导干部高产攻关示范田面积计划4.5万亩,实际完成5.6万亩,其中,玉米高产攻关田面积2.5万亩,水稻高产攻关田面积 1.0万亩,大豆高产攻关田面积0.6 万亩,杂豆高产攻关田面积 0.4万亩。同时,加快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新打抗旱大井305眼、小井1 290眼,完成地下管输工程90处。种植业结构明显改善,绿豆、谷子等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全县粮豆薯总产量达到19.5万吨。畜牧业生产稳中有升。大牲畜存栏15.72 万头(匹),比上年增长4.5%,其中奶牛5.1 万头,羊存栏12.1万只,鲜奶产量7.57万吨。畜牧业总产值实现2.35亿元。1993年以来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畜牧业先进县。林业全面实施“绿色生态工程”,完成造林面积7.5万亩,育苗3506亩,全县森林覆盖率已达7.79%。渔业调整养殖结构,大力发展名特优新品种。全县 140万亩可养鱼水面已全部开发利用,以团头鲂、方正鲫、鳌花养殖为重点,加快地产鲫鱼、泥鳅、鲶鱼的生产,还开发了加洲鲈、青鱼、澎泽鲫等新品种。1997年,在严重干旱缺水的情况下,渔业产值实现 8 595万元,比上年增长8.5%。1994年以来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渔业先进县。
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全县已建成牧业小区44个,备类牧场 1 053个,百头以上猪场260个,人工种植草药总面积达3万亩,绿豆种植基地已扩大到三个乡一个镇,谷子生产基地已发展到二乡一镇。强化了乳品厂,启动了造纸厂,新建了贡米集团、富飞达植物蛋白粉厂等龙头企业。部分乡镇组建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养猪专业合作社、绿豆专业合作社、芦苇专业合作社等中介服务组织。
工业。工业生产摆脱了在低谷中徘徊的局面,呈现出回升的良好势头。县委、县政府加大领导力度,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千方百计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工业生产。全年,先后3 次召开全县工业经济形势运行分析会,抓重点,攻难关,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县乳品厂与日本雪印合作项目以及争取“捷卡”项目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县钢厂与大庆石油管理局金属公司合作,恢复生产并解决了产品销路问题。毛毯厂已争取到国家民贸贴息贷款 300万元项目,并与大庆毛纺总厂建立了合作关系,即将启动生产。成功地实施了县毛纺织总厂的依法破产,并与天津东亚毛纺总厂达成了合作协议,为重组再生奠定了基础。199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2.87亿元,税金实现1 283万元。
第三产业和非国有经济。流通企业经受住了改革的考验,有效保障了城乡人民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的供应。旅游业发展迅猛,全年接待游客31.8万人次,总收入 400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53亿元。以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为主的非国有经济有突破性发展。全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实现1.48亿元。全县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1.58万户,1997年新增个体工商户 1 450户,比上年增长10.1%。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新增4 120 人,比上年增长18.5%,占全县人口的12%;个体工商户产值实现 9 565万元,比上年增长17.6%。私营企业新发展36户,从业人员新增650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7.6%和30%;私营企业实现产值 5 620万元,比上年增长43%;工商管理费实现160万元,销售总额实现3.3亿元。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1997年,共建住宅综合楼 9处,24 000平方米;重点对镇内的市政公用设施进行了维修和养护,补修城内破损路面4 200平方米,镇内 19.7公里的柏油路面完好率达到95%;新修桥涵1处;修建砖砌排水明沟 100延长米。城镇内热力供应网不断扩大,集中供热面积达到9万平方米。农村新建砖瓦住房4 200户,住宅砖瓦化率达到23.57%。邮电通信事业迅猛发展,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到1.4万门,开通了无线寻呼和移动电话业务,并为4个乡镇上了数字移动电话基站,为2个镇上了无线寻呼发射机,实现了乡乡通程控电话。
1997年,全县人均收入达到1 650元,比上年增长0.8%,其中城镇人均收入2 720元,农村人均收入1198元。城乡储蓄金额达到2.5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全县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6.3平方米。商品零售价涨幅控制在5.5%以内。
科教文卫。“科教兴县”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认真贯彻实施县人大审议批准的《科教兴县方案》,全年推广和应用各类先进实用技术16项,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达到 80%,科技进步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 40%。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了投入力度,改善了办学条件。全年,新建四幢教学楼,总面积5 800平方米;强化了电化教育,2个乡镇获得“电化教育普及镇”称号,5所中学和2个幼儿园为省电化教育甲级校。积极推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小学毕业生合格率90.5%,初中毕业生合格率83%,高中毕业会考率97.4%,高考升学人数193人。全县“普九”工作初步通过了国家教委委托省政府的检查验收,被省政府授予“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年文盲单位”称号。成人职业教育成绩突出,新建的县职教中心成为省合格学校。1997年,《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志》获全省一等县志的奖励。全县计划生育率达到99.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3‰以内。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受到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肯定,荣获全省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最佳组织奖。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计划免疫工作分别通过了省和国家审核验收。继续巩固和发展了全国体育先进县成果,全民体育健身运动全面展开。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组建了县电视台并逐步改善了办台条件,开通了有线电视网并已扩大到农村2个乡3个镇 3个场,全县有线电视入户6 00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