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农村经济。加快农村改革步伐,全县“五荒”转化面积达到 55%,草原、水面开发面积分别达到12%和52%,农业资源出租收入达到2 000万元。全年粮豆薯总产 31.4万吨,比上年增长37.1%;实现农业总产值4.5亿元,农业总收入8.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5.2%和189.3%;农村人均收入1 050元;牧业产值13 980万元,增长 18.9%;黄牛存栏24 646万头,奶牛存栏1 148万头,山绵羊存栏143 175只,猪存栏107 428万头,家禽存栏 103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8.0%、5%、15%、7%和5%。
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乡镇企业户数 3 593户,从业人员13 114人,分别比上年增长2.3%和9.8%。完成乡镇企业产值 56 000万元,营业收入70 000万元,利润4 400万元,应缴税金1 400万元。分别占年计划的101.8%、107.7%、115.8%、116.7%,分别比去年增长37%、39.8%、37.1%、 38.5%。其中,乡村集体工业完成产值10 500万元,营业收入14 200万元,利润580万元,税金380万元; 直属企业完成产值6 100万元, 营业收入5 200万元,利润140万元,税金232万元。个体工商户 16 188户,比上年增长30%;实现产值11 180万元,增长53.3%;上缴税金435.3万元。
工业。全年实现总产值25 574万元,销售收入31 097万元,税金 971万元,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6.3%,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15.5%,税金比上年下降17.2%;利润盈亏相抵亏损758万元,减亏1 172万元。
财政。全县财政收入完成5 281万元,财政支出5 27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5%和55.6%。其中,县本级财政收入3 154万元,比上年增长9.3%,支出5 036万元,增长6.9%。
商贸。农村供销体制改革和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工作基本结束,流通体制改革向深层次推进。 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亿元, 集市贸易成交额1.1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3.8%和161.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 500元,农民人均收入2 484元,储蓄存款累计43 992万元,增长6.4%。实现招商引资金额10 279万元。
城乡建设。基本建设开工面积4.2万平方米,新建住宅楼2.5万平方米,新楼入户 318户。全县共投资431.8万元,改造道路 14条3 170延长米,延伸自来水管线8 099延长米,延伸地下排水管线2 371延长米。新铺白色路面3条 855延长米,维修土路30条。有10个乡镇安装了程控电话,装机总容量达到万门。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 8.66平方米,增长20.4%;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23.4%,提高9.1个百分点。
科教文卫。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全年引进新技术28项,人才 145人。广泛采用玉米大双覆、高效节能温室、大葱高产栽培、水稻超稀植、稻田养鱼等先进技术,推广农业新品种20个。全县有中小学 158所,在校生4万多人,有省级合格初中1所,基本合格初中20所;省级合格小学15所,基本合格小学34所。有中小学幼儿教师 1 687人,其中高中教师69人,学历达标率92%;初中教师640人,学历达标率 90.6%;小学教师978人,学历达标率97.6%。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初中及格率87.4%,比上年提高2.4%;高考升入大中专院校人数达290人;升学率78.4%。全县计划生育率达到99%,人口出生率控制在 4.11‰以下。文化、体育、卫生、信访、广播电视、环境保护、民族宗教、侨务外事等项工作也都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社会治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人民群众法制观念不断提高。社会治安形势比较稳定,发案率有所下降,破案率达到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