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农业。1997年农业遭受历史上罕见的旱灾,全县上下合力抗灾,实现了农业减产不减收。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108 993公顷,主要种植玉米、高粱、谷子、大豆、小麦、水稻等。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11.47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全县开展了以抗旱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年完成大型水利工程10处,基础设施资金投入 4 180万元,是近30年投入最多、工程量最大的一年。“五秋”生产再夺全市第一。开展对西北 8乡镇(重干旱区)生态平衡综合治理活动,植树造林2 023公顷,实现了全县村村有苗圃,育苗面积173公顷,森林覆盖率比上年提高0.9%。林牧渔业实现产值2.89亿元,比上年增长5.5%。大牲畜存栏15.5万头(匹)。新建万头猪场3处,生猪存栏27万头。新建万只养鸭场一处。肉蛋奶分别比上年增长15.5%、7.8和32%。渔业产值达到7500万元,增长1.05%。新开发水田7.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20万亩。推广玉米“三新”技术15.6万亩,良种覆盖率100%。新打抗旱井 4 799眼。更新大型农机具64台套。农业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果。乡镇企业又有新突破,总产值实现 9.85亿元,总收入实现9.5亿元,利润4 500万元,税金1 42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3%、43.9%、28.6%和27.2%。
  工业。全县工业企业以“三改一加强”为重点,内抓降低成本和质量管理,外抓市场开拓和扩大营销,加快了扭亏增盈步伐。县属243户企业累计卸掉包袱3.28亿元,盘活资产4 737万元。县乡两级企业累计投入技改资金6 000多万元。啤酒厂生产能力由1 万吨增至5万吨,罐头厂日处理蕃茄能力由210吨提高到350吨,粮食加工销售集团公司新上了日本精制大米生产线。开发出“AA”级葵花色拉油、神鹰系列饮料、双燕商标罐头、太阳绒衬衫、精制大米等一批具有较高市场知名度的新产品。全县工业销售收入实现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5.9%。
  城乡基础建设。全年列入计划的水、电、汽、路、房五件大事均办成。投资1 800多万元的地下排水一期工程正常运行;投资3 000多万元新建新站110千伏输变电站已竣工;投资130万元的县液化汽站改建工程已全面完工投入使用,成为全省县级一流站;投资3 300万元新建、改建、续建黑色路面 51.8公里,道路铺装是近十年的总和,结束了部分乡镇无黑色路面,全县无白色路面的历史;农村新建砖瓦房3 800栋,住房砖瓦化率由上年的35%提高到40%,城镇新建住宅69 000 平方米。信息网络日臻完善,开通亚太一号卫星通讯网、国际互联网、国家专利局专利项目信息网三条信息高速公路。全县程控电话发展到14 593门,移动电话开通1 508部,比上年增长 172%。初步构成了地面有微波,地下有光缆,有线与无线互补,数字与模拟兼容的大容量、高速率的主体化通信网络。
  财贸金融。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1亿元。非国有经济和第三产业健康发展。乡镇企业走出了低谷,产值、收入、利润和税金分别比上年增长 36.3%、43.9%、28.6%和27.2%。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8 236户,私营企业发展到 484户。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7亿元,比年初增长13.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分别控制在3.9%和5.7%,是近十年涨幅最低年。
  科教文卫。科教兴县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年取得科研成果 4项,推广实用新技术、新成果11项,科技进步因素对经济发展贡献份额达到 45%。以“普九”为重点,加大对教育投入力度,共投入教育基金2 102万元。改造、新建校舍50 000平方米。高考升学总人数达到481人,比上年提高24%。卫生事业投资增大,先后投入资金691万元,新上万元以上大型医疗设备46台(件),改造房屋 3 500平方米。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县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等指标都完成较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更新了两台设备,装饰了较高水准的演播大厅。有线电视入户达到15 000户。文化工作多次在省市获奖,被评为省级文化先进县。继续保持全国体育先进县和武术之乡的荣誉,在国家、省、市比赛上均获较好成绩。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成果得以巩固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