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平在全局抗洪抢险总结表彰暨抗灾自救增产增效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张树平在全局抗洪抢险总结表彰暨抗灾自救增产增效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张树平在全局抗洪抢险总结表彰暨抗灾自救增产增效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张树平在全局抗洪抢险总结表彰暨抗灾自救增产增效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同志们:
在抗洪抢险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灾后自救、增产增效刻不容缓的时候,局党委和管理局及时地召开了这次大会,总结抗洪经验,表彰抗洪英模,弘扬抗洪精神,安排部署今年后三个月的生产建设任务,为确保今年原油生产和各项经济指标的全面完成,进行深入的动员。在此,我代表局党委和管理局,向受到表彰的模范集体、模范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参加大庆油田抗洪抢险斗争的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向为保卫大庆油田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预备役官兵,向大庆市委、市政府及全市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今天的会议上,局党委常委、常务副局长苏树林同志全面总结了油田抗洪抢险工作和三季度生产经营情况,安排部署了第四季度生产建设任务,请各单位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刚才,大庆市委书记刘海生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对我局抗洪抢险、生产自救工作,对抗洪抢险模范集体和个人,以及向地方受灾群众奉献爱心的具体行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我们油田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殷切的希望。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海生书记的讲话精神,把大庆油田的工作做得更好。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
回首今年夏季以来开展的这场惊心动魄的抗洪抢险斗争,实在令人难忘,令人回味。这场斗争说明了什么?它留给人们哪些深层次的思考?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感受?我体会,发生在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的这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虽然给我们国家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但同时也给处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们带来难得一遇的考验和锻炼。它以雄辩的事实证明,我们的党是伟大的党,我们的军队是伟大的军队,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它以一幅无比壮丽的历史画卷,向人们昭示: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这次抗洪抢险斗争,党心、军心、民心紧密地凝聚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这是我们夺取抗洪抢险斗争全面胜利的根本。这场斗争是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自指挥下展开的。斗争一开始,江泽民总书记就对南、北两地的抗洪抢险斗争高度重视,密切关注,经常亲自给国家抗洪防汛总指挥部、国家气象部门、受灾地区党政主要领导打电话询问灾情,并及时作出重要指示。当抗洪抢险斗争进入最关键、最激烈的时刻,江总书记又亲临湖北、湖南、江西、黑龙江等地视察灾情,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成为我们与洪魔搏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和指导方针。李鹏、朱镕基、胡锦涛、李岚清、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也都亲临松嫩两江抗洪抢险第一线,慰问部队官兵,看望受灾群众,指导抗洪抢险斗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使亿万军民深切感受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同全国人民心连心、在一起,给全国亿万军民带来了巨大的鼓舞和力量。
我国伟大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这次抗洪抢险斗争,再一次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洪灾来势这么迅猛,在短时间里人力、物力、财力这么快捷地调集起来,人们的力量这么迅速地凝聚起来,全国总动员,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集中力量办大事,万众一心战洪魔。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做到。在中国历史上悲惨的一幕我们永远不会忘记。1931年,长江干堤决口350多处,武汉三镇被淹了3个多月,沿江平原、洞庭湖区和鄱阳湖区大部被淹,死亡14万多人,到处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次长江发生的洪水,大部分江段水位超过了1931年,但损失要少得多。现在长江万里江堤巍然屹立,沿江城市秩序井然,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与历史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松嫩两江发生的特大洪水,未死一人。这个胜利来自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来自于中央确定的确保重点城市,确保大堤安全,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三个确保”。灾后,党中央、国务院又明确作出指示,要求受灾地区不冻死一人,不饿死一人,不发生乞讨现象,并提出“建设更加美丽的家园”,全国四面八方纷纷向灾区人民群众捐款捐物,奉献爱心。所有这些没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办不到的。
伟大的人民军队在这场斗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无愧于人民子弟兵的光荣称号。这场抗洪抢险斗争,哪里最困难,哪里最艰险,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在南、北两地数千公里的战线上,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预备役官兵承担了最为急难险重的任务,硬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又一道钢铁长城。投身参战的部队官兵,以集团军的形式大兵团作战,打了一场保卫改革开放成果,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伟大战役,其规模和功绩不亚于解放战争中的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部队官兵所展现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伟大的牺牲精神,发生在我们身边,活生生地摆在世人面前,给我们上了一堂最生动、最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全国亿万人民群众由衷地赞叹:新时期最可爱的人,仍然是人民解放军;我们的军队不愧是人民的军队,不愧是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坚强柱石。
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共产党员,在严峻的考验面前充分显示了先锋和模范的本色。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各级领导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着先锋的本色,塑造着模范的形象。从中央到地方的省、市、县等各级领导干部的身影在防洪大堤上随处可见。在油田的抗洪抢险斗争中,沈阳军区首长及各级将校,省委书记徐有芳、省长田凤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富才,市委书记刘海生、市长杨信,以及油田党政领导,亲临现场直接指挥,冒着堤坝随时都有决口的生命危险,与抗洪军民一起战斗。厂(公司)、矿、队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冲锋陷阵,以自身形象影响和带动了群众,极大地鼓舞了抗洪队伍的斗志,增强了我们战胜洪水的信心和决心。广大共产党员组织一支又一支“党员突击队”,英勇顽强,不畏艰险,勇挑重担,成为整个抗洪队伍的骨干力量。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共产党员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忠实地实践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经受了这场洪水的洗礼,再现了人民公仆和共产党员应有的本色。
我们引以自豪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发扬光大。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在艰难困苦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在艰苦创业的岁月里,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石油工人,为了甩掉我国石油落后帽子,“人拉肩扛运钻机”,“五两三餐保会战”,在衣食住行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一举拿下了大油田。如今高楼大厦代替了干打垒、地窨子,机械化作业代替了繁重的体力劳动,队伍成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能不能继承下来,我们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考验,新的历史时期向我们提出的这些重大课题,在这场洪水中得到了肯定的回答。两个多月与洪水搏斗的实践证明,铁人的后代仍然是铁人;我们的队伍仍然是铁军;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犹在;“新时期铁人”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正如沈阳军区首长所说的那样:“大庆精神本身就是一道摧不垮的防线。”正是由于有了这种精神,才使得我们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攻不下的堡垒,没有闯不过去的难关,在与洪水的搏斗中,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
今年在我国南、北两地的抗洪抢险斗争中,全国亿万军民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与史无前例的特大洪水展开了殊死搏斗,打了一场大胜仗,形成了令世人称颂的“九八抗洪精神”。江泽民总书记将其概括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在形成这一伟大抗洪精神的过程中,我们大庆油田广大干部职工也付出了艰苦不懈的努力,展现了新时期大庆工人阶级崭新的精神风貌。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黑龙江省抗洪抢险斗争情况时指出,“大庆是我国最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次洪水,使上千口油井被淹,大庆的干部职工一面同洪灾搏斗,一面坚持生产,表现了可贵的大庆精神。”江泽民总书记对伟大抗洪精神的高度评价和对大庆精神的充分肯定,足以说明伟大的抗洪精神同大庆精神一样,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在这场洪灾面前所形成的伟大抗洪精神,反映在大庆油田的抗洪抢险斗争中,反映在我们这支队伍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指挥靠前、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的科学精神。这次抗洪抢险斗争,局党政领导班子兵分五路,在油田南线、北线、西线、内部排涝以及物资供应和后勤保障等五条战线上进行了周密部署。局抗洪抢险指挥部成立后,立即奔赴抗洪抢险第一线,亲临现场,指挥协调。各厂(公司)党政领导也坚持做到决策到现场、指挥在现场、服务在现场。在整个抗洪抢险过程中,从北线关闭双阳河水库泄水闸、加固提高大庆水库护坡,到南线依托葡南四路修筑第四道防洪堤坝;从每个战役的人员组织、物资供应、设备投入,到整个战局的总体部署,都是在经过实地勘查、险情分析、方案优选的基础上做出的科学决策。正是由于各级领导干部帅有帅位,将有将位,分兵把口,各负其责,组织有序,部署周密,才使我们在长达两个月的抗洪抢险斗争中各大战役井井有条,赢得了夺取这场斗争胜利的主动权。
二是,顾全大局、密切配合、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大庆工人阶级历来有着这样的光荣传统,在这次抗洪抢险斗争中,这种精神得到了充分展现。无论是省委、省政府的指示,还是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们都雷厉风行,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要人出人,要物出物,要设备出设备。8月17日,发展大堤决口告急, 省抗洪抢险总指挥部要求我们立即抢上大型设备及物料。命令下午2点钟下达,不到 3个小时,300台大型车辆就拉着石料等抗洪物资赶到了指定地点,对此,正在现场指挥的省长田凤山同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还是大庆有实力,还是大庆作风硬。”油田内部投入参战的各单位也都胸怀全局、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抗洪抢险大军冲到哪里,车辆设备就上到哪里,物资供应就送到哪里,通讯联络就保到哪里,后勤服务和医疗救护就跟到哪里。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大家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要堵决口,护大堤,保卫粮田,保卫油田,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特别是配合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预备役官兵作战的油田职工,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同部队官兵一道尽职尽责地完成了任务,受到了部队首长的高度赞扬。这种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在油田九八抗洪过程中俯拾皆是,随处可见。
三是,一往无前、敢打敢冲、攻坚啃硬的拼搏精神。这次抗洪抢险,困难重重,险情迭出,所有参战的干部职工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大家毫无惧色,毫无退却,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当前方告急的时候,许多单位纷纷主动请战,组织抗洪抢险突击队,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奋不顾身地奔赴第一线;当水位猛涨的时候,投身参战的干部职工争分夺秒,打桩垒土叠沙袋,险情面前不低头,誓与洪水争高下;当脚下的堤坝决口的时候,领导干部、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带头跳人大水中,冒着随时可能被洪水冲走的危险,与肆虐的洪水展开殊死的搏斗。在数百公里长的战线上,推土机日夜轰鸣,翻斗车往返穿梭,一支又一支突击队伍扛着沙袋轮番冲刺。所有参战的干部职工,面对生死是那样的坦然,面对险情是那样的无所畏惧。在油田从事水利专业工作整整35年,刚刚办理了退休手续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刘学同志,面对汛情心急如焚,主动奔赴前线。8 月20日,刘学等人被洪水围困,形势十分危急。直升飞机前来解救,同志们让他上飞机先走,可他硬是不肯,直到将20几台汽车带出险区后,才最后离开现场。物探公司研究所副所长申大献同志带着两个儿子一同奔赴杜蒙前线参战,连续奋战几个昼夜不下火线,被同志们誉为“抗洪抢险父子兵”。像这种感天动地、顽强拼搏的典型事例,在这次油田抗洪斗争中屡见不鲜。
四是,咬紧牙关、严防死守、不屈不挠的坚持精神。凡事贵在坚持,坚持就是胜利。这次特大洪水,时间持续之长,涉及面积之广,危害程度之大,都是历史上罕见的。在长达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所有参战人员面对的不光是汹涌肆虐的洪水,还有日晒雨淋,蚊虫叮咬,人困马乏,寝食难安等各种困难的考验。可以说,没有坚强的意志和耐力,没有敢于胜利的信心和把握,是很难坚持到底的。为了保卫油田,保卫家园,夺取胜利,大家形成了一个共同的心声,这就是:咬紧牙关、严防死守、不屈不挠、战胜洪魔。在抗洪抢险斗争最困难的时候,给养跟不上,许多参战人员一天只吃一顿饭,两人一瓶矿泉水,困极了就躺在潮湿的大堤上眯一会儿。连日的日晒雨淋,蚊虫叮咬,许多职工累得病倒了,吃几片药接着往上冲。特别是一些体弱多病的老同志,风采不减当年,同年轻人一样连续苦战。试油试采公司老推土机手李继峰, 自8月18日参战以来,连续在马场、头台、古恰和葡南抗洪一线坚持奋战了19个昼夜。参战的第一天,他滴水未沾,粒米未进,连续操作20几个小时;以后的几天,由于前线堤坝多处出现险情,车辆辗转不定,他天天都是咸菜、大葱就着干面包,忍着感冒、高烧和腰肌劳损等病痛折磨,坚持工作十七八个小时以上,成为抗洪前线完成土方量最多的推土机手。采油七厂厂长范传闻,日夜顶在一线组织抢险,最后累倒在现场,被同志们强行送到医院。局生产协调处处长王树平,不顾身体多病,在前线指挥部一边打点滴,一边组织协调运行。更令人可敬的是,在抗洪抢险大军中,还有两名女同志,一个是井下作业公司登峰管理站的司机陆子英,一个是油建二公司第七工程处的推土机手穆淑琴,她们克服女同志上前线的诸多不便,哪里需要就冲到哪里。多少个白天,她们渴了不敢多喝水;多少个夜晚,她们困了就在驾驶室里打个盹。“巾帼不让须眉”,令许多男同志都对她们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这次油田抗洪抢险斗争不是短时间的水来土掩、兵来将挡,而是长时间的反复较量,在与洪水的较量中,我们正是凭着这种“坚持、坚持、再坚持”的精神,才夺得了最后的胜利。
五是,开足马力、生产自救、自力更生的自强精神。这场特大洪水对我们油田的袭击,可以说是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在油田外围,采油七厂、采油九厂和头台油田,上千口油井被淹;在油田内部,几乎每个采油厂都面临严重的内涝。面对这种形势,遭受洪水、暴雨袭击最为严重的采油七厂、九厂和头台油田,积极投入生产自救,干部职工有的乘坐冲锋舟,有的趟着齐腰深的洪水,坚持到各个井站、每一口油井巡回检查。凡是水位没有超过电机的油井,做到生产分秒不停;凡是具备开井条件的,想方设法排涝作业,及早投入生产。大家风里来,雨里去,硬是靠一条条小船,一件件救生衣,在洪水中抢产,从“龙口”中夺油。采油一厂、二厂、三厂、六厂等油田主力生产单位的干部职工,抢开积压井,抢上措施井,强化日常管理措施,积极组织夺油上产,全力弥补外围油田水淹造成的损失。采油四厂、五厂的广大职工,面对内涝水患,抢战低洼井,全力进行油田内部排涝,使 500多口水淹井在短期内恢复了正常生产。钻井勘探战线的职工面对道路泥泞、井位打井条件差等困难,不等不靠,拉运土方,加高地基,抢时间,争速度,在汛期打出了一批优质井。油田基本建设单位也在汛期过后及早上手,恢复生产,保证了重点产能建设工程的施工进度。全局各行各业各单位正是以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一边抵御洪水袭击,一边开足马力,搞好生产自救,才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在这次油田抗洪救灾斗争中,油田广大干部职工,还为灾区人民群众积极踊跃地捐款物,奉献爱心。大家所表现出的种种可贵的精神,就是伟大抗洪精神的生动写照,它植根于我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植根于我们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植根于我们党和政府、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也植根于我们形成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这片沃土。
(三)
油田“九八抗洪抢险”斗争已经胜利结束,它所孕育和形成的伟大抗洪精神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一样,是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在油田二次创业的伟大实践中,进一步发扬光大。
继承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抗洪精神,必须首先用江泽民总书记亲自概括的“二十四字”伟大抗洪精神进一步统一干部职工的思想。江泽民总书记高度概括和评价了伟大的抗洪精神,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大力弘扬这种精神,克服困难,抗洪救灾,重建家园,发展经济。学习贯彻江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对于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推进油田二次创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各级党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要集中精力抓好干部职工对江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学习。要组织干部职工熟读熟记江总书记高度赞扬的“二十四字”伟大抗洪精神,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把学习同宣传抗洪救灾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模范集体和模范人物结合起来,利用报纸、电视、图片等各种宣传舆论工具,广泛深入地宣传国家、省、市以及油田抗洪英模的先进事迹,用他们高尚的情操、可歌可泣的壮举,教育和引导职工加深对“二十四字”抗洪精神的深刻理解。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学习和宣传,引导职工全面认识“二十四字”抗洪精神的内涵和实质,了解这一精神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内在联系,明确这一精神所具有的时代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不断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继承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伟大抗洪精神的自觉性。
继承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抗洪精神,必须把注意力和集中点放在灾后生产自救、完成各项生产经营指标上。现在,抗洪抢险斗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工作重点已经转移,灾后的经济建设及其增产增效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在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以及上半年油价低迷、限产压库的情况下,完成全年的各项生产经营指标,需要付出艰苦不懈的努力。今年后三个月的任务已经明确,全年 5 570万吨原油生产任务要一斤不少的坚决完成,86亿元的利润指标要一分不少的如期实现,年产 5 000万吨稳产到2010年的目标要始终坚持、毫不动摇。这是我们大庆石油管理局向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我们为实现今年国民经济增长8%做贡献的实际行动。尽管我们面临的困难还很大,压力也很大,但是我们完成这些指标的信心和决心决不能改变。这是我们继承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伟大抗洪精神最生动、最具体的表现。
继承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抗洪精神,必须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继续为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做贡献。洪水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向灾区人民群众奉献爱心,是我们油田干部职工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场洪水面前,大庆油田工人阶级表现出了很高的思想觉悟,大家怀着宁可自己少花一点,少吃一口,少穿一件的共同心愿,纷纷慷慨解囊,踊跃捐款捐物,第一批救灾物资已经通过市民政局送到肇源、杜蒙、林甸三县灾民手中。油田和地方同顶一片蓝天,共同生活在大庆这片沃土上,我们唇齿相依,休戚与共。地方政府的困难,就是我们油田的困难;周边百姓的幸福,就是我们油田的幸福。油田各级党组织要一如既往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具体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继续动员和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向油田周边地区伸出援助之手,奉献油田干部职工的爱心,为本市受灾人民群众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帮助灾区父老乡亲、兄弟姐妹渡过冬季将至的生活难关,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同志们,“九八特大洪水”,作为历史的一瞬已经过去,在抗洪抢险斗争中形成的伟大抗洪精神,将使我们受益无穷。让我们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继承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伟大抗洪精神,努力做好抗灾自救、增产增效工作,为推进油田二次创业,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1998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