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纪实之一

大庆’98抗洪救灾纪实

纪实之一



                 大庆’98抗洪救灾纪实
                   《大庆日报》记者
  纪实之一——
                   史无记载大洪灾
  特大洪水,天上来。
  1998年夏秋之交,大庆遭受了史元记载的松、嫩两江所发特大洪水的袭击。
  英雄的大庆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预备役官兵的大力支持下,奋起抗击。倾全城之力,尽全民之力,在松嫩平原腹地拉开战场,与肆虐的洪魔展开了殊死较量。
  在那60多个与自然抗争,力克洪魔的悲壮日夜,共有250多万人次、1.8万台车辆次,投入抗洪抢险;动用物资近5亿元;仅解放军、武警部队及预备役就投入优势兵力达5万人。
  此次,抗洪场面之恢弘,抢险过程之艰苦,最后胜利之辉煌,亘古未见。
                    四面大水
  世纪之交的大庆,正在以石油稳、化工兴、替代产业大繁荣的勃勃英姿,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向新世纪挺进。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一场特大的自然灾害会来得如此迅猛。
  时进 6月,天公突然变脸,位于嫩江发源地的大兴安岭及上游的内蒙古东北部地区连降大到暴雨,致使平静多年的嫩江陡升暴涨,洪峰迭起,一路咆哮着向下游环绕大庆西、南方向长达282公里的国堤袭来。
  与此同时,大庆市境内及北部的双阳河上游更是普降大雨,暴雨频繁。仅市区在六七月间降雨总量就高达448.3毫米,较常年凭增124.6毫米,致使一向温顺的双阳河及乌裕尔河四溢泛滥、兴风挟浪,经林甸直奔杜尔伯特连环湖和黑鱼泡滞洪区。更为严峻的是,顺沿东部毗邻大庆主力油田的红旗水库、王花泡、北二十里泡、中内泡、库里泡等也早已是水满成灾,不堪重负,情形甚危。
  更为不利的是,大庆地处松嫩平原腹地,少丘陵且无高地,一览无余。洪魔一旦侵入,便可任其肆虐,长驱直入。尤其是,防洪标准仅为20年一遇的松、嫩两江大堤在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面前早已是力不从心,危机四伏了。
  据水利专家介绍,嫩江流域有水患记载应是在1783年,而有详实数据的洪灾记载应始自1957年大洪水,当时洪峰流量为每秒 6 300立方米;最大的一次洪害则是在1969年,洪峰流量为每秒10 600立方米,当时测得拉海段水位是137.55米,立陡山段水位是133.31米。与1969年的特大洪水相比,1998年在嫩江第三号洪峰到达大庆市江段时,其每秒流量已大大超过20 000立方米;拉海段峰值水位138.92米,立陡山水位达到134.66米,分别比1969年高出1.37米和1.35米。
  而且这场洪水的特点是来势猛,峰连峰,下行慢,水位高,时间长,危害大。
  东、西、南、北,四面大水。
  大庆抗洪形势骤然吃紧。
                     正确决策
  大庆告急。
  大庆油田告急。
  大庆的重大汛情,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的心,都明确做出指示:保卫大庆,保卫大庆油田。
  事实上,早在 6月初,市委、市政府就先后两次召开全市防汛工作会议,部署防大汛、抗大灾方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上堤检查。沿江各县区紧急行动起来,上堤备土,加固堤防。据统计,完成土方量近40万立方米,这是近年来备土最多的。
  正是有了这一超前决策,大庆才能抵御住嫩江第一、二号洪峰,初战告捷。
  8月10日,嫩江第3号洪峰将至,市防指在杜尔伯特抗洪前线连夜召开紧急会议,迅速集结5万抗洪大军上堤,仅拉海就上了3万人,使早已险象环生的拉海大堤苦撑到了极限,为后续防线的抢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8月11日晚,市防汛总指挥部又超前谋划,在继续拉海、绰尔抢险的同时, 调集一万军民在其背后抢筑了泰一防线。8 天后,拉海、马场相继漫堤,但西部主力油田和市区未受丝毫侵袭。
  值得一提的是南引渠首大堤,直系大庆整体安危,一旦溃堤,洪水将直泄大庆腹地,新开一条嫩江,大庆将“无汛可防”。市防汛总指挥部紧急决策,8 月11日下午,驻军某部和钻井三公司临危受命,市前指第一次发出了“人在堤在”的命令,死守大堤,保住了这个连水利专家都认为保不住的大堤,创造了奇迹。南引渠首也因此成了大庆市抗洪抢险取得胜利的最主要标志。
  当 8月15日凌晨胖头泡决口时,市防汛总指挥部果断决策,在发展村筑起一道堤坝拦截洪水,为下道防线的抢筑争得时间。并兵分三路,分别沿南引水库、米太营子、安肇新河筑起坚固的第三道防线。
  当沿江各防线步步吃紧,洪水拖着抗洪大军步步紧跟时,市区东部的大庆水库、北二十里泡、库里泡等更是频频告急,这些地方一旦出现问题,市区就将遭受灭顶之灾。危急关头,市防汛总指挥部立即做出了“上堵下泄、加高固渠”的重大决策,调动精锐部队紧急增援。经过2万军民的3天苦战,8 月25日,终于使库里泡提闸,泡内的水以每秒80立方米的流量注入松花江,使大庆主力油田和市区脱险。
  8月28日上午11时55分,随着市长杨信的一声令下,一声轰天巨响, 位于肇源古恰乡的老坎子国堤被炸开了一处长 100米宽的口子,因胖头泡溃堤而侵入到肇源境内的洪水开始被大江“回收”。从而,实现了全市抗洪抢险由堵到疏,从被动防御到主动进攻的战略转移。
  9月8日,市防汛总指挥部决定,再筑肇源县新站镇发展村大坝,为夺取抗洪抢险的全面胜利和迅速掀起抗灾自救,奠定了基础。
  9月21日下午5时,随着最后一车石料的填入,发展村大坝顺利合龙,这标志着大庆市抗洪斗争取得了最后胜利。
                    六大战场
  大庆保卫战打响后,抗洪大军便在市防汛总指挥部的调动下,沿北部的双阳河流域及西南部的松、嫩两江堤防这样两条战线,与洪魔搏击;8 月15日,胖头泡决口后,抗洪大军又在米太营子至老山头及库里泡至古恰闸门拉开了第三条战线。
  随着汛情的发展,抗洪大军沿三条战线进而转为六大战场与洪魔展开了殊死搏斗。
  六大战场是力克双阳河泛滥;苦战拉海、马场、绰尔,抢筑鲤鱼嘴及泰一防线;在南引水库实施“南堵、北固、东泄”坚守胖头泡、阻击发展村;死保大庆水库、红旗水库、王花泡、北二十里泡、中内泡、争取库里泡等的泄洪主动权;抢筑米太营子至老山头防线,死守南引渠首及加固库里泡至古恰闸门32公里堤坝。
  三条战线,艰苦激烈。
  六大战场,惊心动魄。
  不论是三条战线、六大战场的大兵团作战,还是每个环节的小范围攻坚,在这场历时 2个多月的东、南、西、北、中的征战中,27万抗洪军民为保卫大庆、保卫大庆油田都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和代价。
  不论是北线的自淹良田保油田,还是西线的草原平地起高墙,或是南线的铁甲雄师筑大堤。是将士们用血肉之躯日夜坚守在堤坝上与洪魔抗争,是牺牲了数万顷丰收在即的农田,舍小家、顾大局,捍卫了祖国石油工业的“半壁江山。”
  长堤可以作证,抗洪军民是靠人拉肩扛的大庆精神,从数十米甚至数公里远的地方一锹一锹一袋一袋挖来、背来泥土抢筑了数十道堤坝,加固 282公里松嫩大堤,新筑拦水堤坝累计达1 000多公里。
  长堤可以作证,从拉海大堤到泰一防线,从南引渠首到古恰闸门,从大庆水库到安肇新河,英勇的抗洪大军临危不惧,舍身忘死,团结协作,创造了用20年一遇标准的江河堤坝力克超百年不遇特大洪水的奇迹。
  人心齐,泰山移。正是有我们党政军企民万众一心,有党中央的关怀,有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有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大力支持,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领导的坐镇指挥,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大庆人才能够战胜这场史无记载的特大洪水。保住了主力油田,保住了人民生命安全,保住了肇源县城等重要城镇,保住了主要库区和堤防。
  1998年,大庆人,在松嫩两江流域的抗
  洪史上永远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贾超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