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之三
纪实之三
纪实之三——
南引决战
南引库区位于杜蒙、肇源、大同交界处,一条南引干渠与嫩江水相连,是一处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
洪峰叠加,汹涌而至的嫩江特大洪水,使平日里造福于民的南引水库一下子成了大庆的心腹之患。
由于南引水库堤坝设计标准不高,如果洪水涌入南引水库,就会出现南引堤坝全线崩溃的危险,那将会吞没采油七厂和肇源、大同的部分地区。
必须不惜任何代价,确保南引库区的安全,广大抗洪军民与洪魔进行了一场艰苦持久的决战。
让专家惊叹的奇迹
南引渠大堤是护卫南引库区的一道重要屏障。此处如果决口,洪水将会顺着南引干渠直泄而下,冲人南引库区,就等于在大庆腹地又出现了一条洪水肆虐的嫩江,后果不堪设想。
在拉海、马场大堤频频遭受洪水袭击的时候,市委、市政府领导审时度势,把目光投向了位置最险要、基础最薄弱的南引渠首大堤。8 月11日,市长杨信一边到渠首大堤查看险情,一边和大庆军分区司令员姚中富联系,要求派精兵到渠首大堤参加抢险。正在拉海大堤抢险的姚司令员率领某集团军坦克旅、地炮旅和钻井三公司抢险突击队火速赶赴渠首。部队到达时,洪水开始漫堤,整个堤坝岌岌可危。姚司令员一边指挥战士加高堤坝,填补塌方,一边同技术人员研究制定了“清除隐患,紧急抢险,加固堤坝,昼夜巡查,死看死守”的抢险方案。
为确保万无一失,他们组成3个抢险突击队和3组查险巡逻队,昼夜巡查,随时准备抢险。
8月12日凌晨,市委书记刘海生赶到渠首大堤查看险情, 并和姚司令员一起在现场指挥抢险,抗洪将士们精神抖擞,准备与洪水一决高下。
8月13日晚11时24分, 不断上涨的洪水一下子把渠首闸口附近大堤上一米多高的沙石袋冲开近 2米的口子,坦克旅政委陈晓林带领战士们马上奔过去,他二话没说,第一个跳入水中打木桩,战士们也紧跟着纷纷跳入水中,决口很快被堵住。可不断上涨的洪水使大坝险象环生,不久又接连出现了几处决口,从晚上11时24分一直到次日凌晨3时,在近4个小时与洪水的拼斗中,用了一万多条草袋,几百根木桩,才把险情控制住。战士们刚刚松了一口气,忽然又一个大浪向大堤扑卷过来,一下子又把子堤冲开一条3 米长的大口子,洪水奔涌而出。在这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30名共产党员带头跳入洪水中筑成人墙,拼死减缓水流,岸上的战士们急速抢运沙袋堵住决口。
8月14日凌晨,距渠首闸门约25米处的堤坝底部出现一个直径约1.5米的管涌,2 米多高的水柱喷涌而出。关键时刻,九连连长姚立斌带领 3名干部冒着生命危险跳进管涌,他们先后几次被巨大的水流顶了出来,姚立斌的腿上被划出一个20多厘米长的口子,鲜血直流,他咬着牙忍着剧痛又跳了进去,铺设了两层无纺布,战士们急速压放沙石,经过 4个多小时的奋力抢险,管涌终于被堵住了。
由于洪水漫堤,坝基十分泥泞,运土车开不上来,钻井三公司的职工就跑步到 500多米外去扛运沙袋。有的地方出现塌陷,他们就跳进洪水中搭起人墙,把沙袋填进决口。他们做到水涨一寸,坝高一尺,出一次险情,就固一层坝基。
或许被这群无所畏惧的抗洪勇士们的壮举震慑住了,无情的洪水终于退却了。
随着后续的增援,坚守南引渠首的军民在原来堤坝基础上修筑了长813米,宽 3米,高2米的子堤,终于挡住了嫩江洪水,保住了南引库区的安全,保住了大庆侧翼的安全。省领导和水利专家来大堤查看时赞叹地说:“从理论上讲,这条大堤是守不住的,你们能守住,真是个奇迹。”
与此同时,位于南引干渠南侧的大排排国堤由于洪峰来得急,回落慢,长约 2公里的堤坝早已是险象环生,濒临溃堤。如果大排排国堤决口,洪水同样会泄入南引库区。
8月13日凌晨,狂风怒吼,大雨如注,大排排国堤出现了一处长达40多米的险情。 地炮旅300多名官兵面对险情,纷纷跳入水中,手挽手肩并肩筑起人墙, 阻拦洪水对堤坝的猛烈反复的冲击。岸上官兵争分夺秒地打木桩、运沙袋,采取“内堵外压法”抢修加固堤坝。经过 4个小时的激战,他们在国堤的险段上筑起了一道高1.4米的子堤,险情得到了控制。
8月14日中午,大排排国堤的东侧又出现了几处严重的渗漏, 最长的地方达60多米。接到险情报告,刚刚端起饭碗的官兵们立即放下碗筷,紧急奔赴到大堤险段,他们喊出了“死守大堤,死保大庆”的口号。官兵们健步如飞,从70米以外的地方往堤坝上背运沙袋,已经两昼夜没合眼的五营教导员付强和战士们一样来回奔跑着抢运沙袋。由于过度疲劳,他晕倒在大堤上。他醒来后,不顾战士们的劝阻,又加入了抢险的行列。看到这样的情景,战士们深受鼓舞,以更快的速度抢运沙袋,拦坝筑堤。经过7个多小时的奋战,终于解除了险情。
经过5天5夜的激烈鏖战,官兵们对2公里的堤坝重新进行了加固。8月20日,当第四次洪峰通过时,大堤安然无恙,南引库区又一次转危为安。
决战决胜保全线
8月21日,在全市抗洪抢险进入紧要关头, 嫩江洪水突破位于肇源境内的胖头泡,涌向南引水库,并将水库西南侧8号坝冲开了一道近30米的豁口,洪水大量涌入南引水库。
面对严峻的形势,分别在杜蒙、肇源指挥抢险的市委书记刘海生、市长杨信及时赶到南引,查看险情。市委书记刘海生强调,保住南引水库的稳定,就能保住全线的稳定。市防汛指挥部就南引水库的抢险形势,及时制定出了南堵、北固、东泄的方案。即在水库南岸,坚决堵住胖头泡方向来水,控制水库库容;北岸迅速加固堤坝,防止洪水漫堤北上;选择适当时机,在10号坝开口泄洪,将洪水排入松花江,减轻库内压力。
为保住南引水库,由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萨尔图、让胡路、红岗、大同区干部群众组成的万余人的抗洪大军,不顾多日疲惫,精神抖擞,赶到南引库区,在东起义顺乡西义顺村西到长发村东包台屯,长 7.5公里的堤坝上筑堤抢险。由于这段堤坝较低,加之年久失修,已多处发生漫堤,取土十分困难,广大抗洪军民就趟水到几十米甚至百米远的地方取土。军民连续奋战,与洪水抢时间、争速度,经过两天两夜的抢筑,一座长7.5公里,宽 3米,高2米的堤坝挡在了洪水的面前,凶猛的洪水终于停下了肆虐的脚步。
与此同时,在北岸,一万多军民也加紧奋战,加固南引水库北岸大堤。几天里,他们共抢运砂土22万立方米,修筑堤坝9公里,及时把涌入南引水库的洪水拦在库内。
由于洪水经 8号坝豁口大量涌入南引水库,使库内蓄水量超过了标准库容量,形成险情,经省防汛指挥部批准,市防汛指挥部决定,掘开南引10号坝,排出涌入南引水库的嫩江洪水,8月29日下午,洪水沿行洪区奔向肇源老坝子, 经古恰闸口流入松花江。至此,南引抗洪抢险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在这场艰苦的抗洪抢险过程中,市委、市政府领导预先谋划,果断决策,成为夺取南引抗洪胜利的关键。同时各级领导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哪里有险情,就出现在哪里,更是极大地增强了抗洪将士战胜洪水的信心。市委副书记吴云波一直坚持在南引抗洪一线,他每天往返在7.5公里长的大堤上。市委常委、军分区政委岳维国, 副市长展云庭等领导,也坚持在南引库区,指挥抗洪抢险。
南引抗洪抢险不仅仅是一次与肆虐洪水的拼争,同时也是一次与艰苦条件的较量。由于南引抗洪战线较长,坝基泥泞,各种车辆都开不进来,所以,一万多人的食物和饮用水不能及时供应。有时一天吃不上一顿饭,常常是三五个人喝一瓶矿泉水。8 月22日夜,已是一天没有吃饭的某集团军68师正在十二号坝筑堤,突然接到了抢险堵溃堤的任务,红一连官兵立即赶往溃口处,开始紧张的抢险。在抢险中先后有 8名战士因为胃痉挛昏倒在堤坝上。大庆市金运集团33名抢险突击队员有 7名患了肠胃病,仍坚持在一线抢险。市粮食局的突击队员利用休息时间采野蘑菇充饥。这样的情景,怎能不使人深深受到震撼,又怎能不让人豪气顿生。正是这样一群抗洪勇士们,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血肉长城。
洪水退却了,可人们不会忘记有位突击队员说过的话: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多大的洪水都能战胜。
(李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