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纪实之六

纪实之六



  纪实之六——
                   决战双阳河
  往日温驯的双阳河,今年却像一头暴怒的狮子咆哮着向林甸扑来,给林甸县造成了历史上没有记载的严重洪涝灾害,也直接威胁着 301国道和大庆油田及市区的安全。一场保卫家园、保卫国道、保卫大庆的人民战争在双阳河——
                  南北两岸拉开战幕
  双阳河是嫩江的支流,流经林甸县后变成了无尾河。一部分河水通过人工排干——南支干流人大庆水库,另一部分河水则通过西支干横穿林甸 3个乡镇后泄入西部开阔的沼泽地,形成了大片湿地。正常的年景,双阳河的流量只在每秒10立方米左右,进入汛期到达林甸境内的流量也不足每秒80立方米。连续三四年的干旱,双阳河河水补充大庆水库用水已显不足。然而,今年的双阳河仿佛要弥补多年来的欠账,水位一涨再涨、流量一增再增,最大流量达到每秒540立方米,20年一遇的南岸国堤和 5年一遇的北岸民堤在百年不遇的洪水面前不堪重负,险情不断。
  入汛以后,林甸县连降大雨、暴雨。7月28日,双阳河2号洪峰到达林甸,8月3日双阳河水库开始泄洪,加上双阳河上游5条排水干线把克东、依安、拜泉等地1 700平方公里区域内的降水汇聚到林甸县境内,致使
  双阳河水位持续上涨,最高水位164.81米,超警戒水位0.81米,形成了历史上没有记载的特大洪水。
  在双阳河南岸,有一道全长81公里的国堤,保护着全县 8乡2镇6个农牧渔场的安全,总保护面积125万亩耕地和25万人口。更为重要的是,它是301国道、大庆主力油田和市区的屏障。一旦国堤决口,汹涌的洪水将直接进入大庆油田的采油六厂、一厂、三厂等主力油田和市区,301国道也将遭受灭顶之灾。使它成为保卫大庆、保卫油田、保卫310国道和林甸大部分耕地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惟一一道防线。
  双阳河北岸民堤是四合、三合 2乡12个村40多个自然屯、30万亩农田的安全屏障。一旦突然决口,村毁田淹不说,几万人的生命安全将受到直接威胁。只有20年一遇和 5年一遇的国堤与民堤在百年不遇的洪水面前显然无能为力。
  市委副书记闵裕道和林甸县委、县政府的决策者审时度势,分析险情,认为,民堤要坚守,为转移群众赢得时间;国堤更要死保,保不住国堤就保不住大庆油田,保不住 301国道,这个阵地绝不能丢。于是,展开了一场——
                 国堤民坝上的殊死搏斗
  7月28日至8月14日,林甸县一万五千多军民在双阳河南堤北坝全线与洪水展开了18天的殊死搏斗。8 月10日,由于持续40多天的浸泡,双阳河北大堤四合乡新生段3号屯处被洪水撕开一个四五米长的口子,洪水泡哮着冲向新生村 3号屯。如不及时堵住,缺口迅速扩大,不但新生村保不住,河北的其他几个村也将被淹没,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形势万分危急。新生村党支部书记周庆文火速组织人力、物力抢修。然而水势太大,装满土的编织袋刚一投下,便被洪水冲走,怎么办?“跳水,搭人墙”!老周一声令下,第一个跳进没胸深的水中。3 个多小时过去了,决口堵住了,可老周却怎么也爬不上来了,大伙把他拉上岸,劝他休息一会,可他说,现在不是休息的时候,说完又踉踉跄跄地带着大伙到西边的堤段上去了。
  在灾情最严重的四合乡,在最危急的日子里,有一位本应该卧床休息的病号却一直带病连续在这里奋战了16个昼夜不下火线,他就是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林亚民。洪水到来之前,林亚民患了脑血栓和面部神经麻痹,刚刚出院正在进行恢复治疗。然而,洪水就是命令,他立即奔赴前线,28公里的长堤上到处留下了他的脚印,装土扛土、拉钢丝绳,他和群众一起于,手扎出了血,眼睛红了、嗓子哑了、腿脚浮肿了,他全然不顾,为人民群众做出了表率。
  县水利局长朱景亮,不是科班出身,却称得上是水利专家。入汛以来,他就一天也没着消停。在奋战双阳河的18个昼夜中,他踏查发现17处险情,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方案。他同政委陈礼政一起跳上冲锋舟,来到现场。行进途中战士一边在船头探测水下障碍物一边行驶,螺旋桨被草缠住三次。返回时天下起了急雨,冲锋舟左右摇摆,异常颠簸,洪水雨水直往船里灌,他们就一边行船一边往外掏水。掌握了真实情况后,鉴于几万群众已经安全转移,为了减轻保大庆国堤的压力,他断然作出了放弃这个30多米长、2至3米深,而且边坝也很脆弱的决口,抽出兵力,巩固国堤其它战场的正确决策。
  8月14日,双阳河依安段决口,洪水汹涌扑来,位于河北的四合粮库2万多吨粮食危在旦夕。他与县领导果断决定,紧急抽调林甸镇、黎明、花园、龙山乡等地 500名民工,保卫粮库。随后,他又从市里紧急调运设备,驱车乘船和步行往返10多公里,亲自指挥战斗,动用土方近4 000立方米,把洪水挡在了粮库围墙以外,粮食颗粒无损。
  8月15日,四合乡新生村灾民刚转移完,他不放心, 非要到屯子里去看看还有没有没转移的灾民,房子倒了多少。县里的同志只好给他找了根木棍,让他拄着棍子趟水进屯,直到确认灾民全部转移了,才放心地出来。
  8月16日,双阳河上游林甸与依安交界处决口, 洪水沿南直堤直奔大庆油田和市区而来。150名县直机关干部和210名解放军官兵接到紧急抢险命令,火速奔往决口。在部队赶到之前,闵裕道已经提前到达这里,察看险情,制定抢险方案。随后,与干部、战士一起排成长龙,组成了一条传送沙袋的人工“传送带”,人们根本认不出这位身着迷彩服、浑身泥水的“老兵”是谁了。当他从“传送带”上下来的时候,由于又累又饿,浑身直冒虚汗,腿都“突突”了。让人感动的是,本来县委办的同志已经给他带了食品,可他看到由于交通问题,干部、战士的饭没有送到,他就坚决不吃东西,和干部、战士同甘共苦。在林甸,每当需要做出重大决策,他都要与当地干部一起商量,每当遇到困难,他都一马当先想办法解决。林甸县的干部群众把他当成了主心骨。18天的艰苦奋战,为人民群众的安全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他们又立即投入了一场特殊的战斗。毛泽东的科学论断又一次在抗洪抢险的斗争中得到了验证:人民,只有人民,才是——
                  夺取胜利的根本保证
  8月14日凌晨2时,引嫩工程总站33公里处依安境内右堤突然决口,广大农民虽然安全转移了,但他们的家园却被洪水淹没了。闵裕道及时和县委、县政府领导沟通情况,分析利弊,感到,民堤已经腹背受敌,大部分良田和村屯被淹,死保民堤已经没有意义。而且,在人民群众已经安全转移的情况下,放弃民堤还可以更多地减轻洪水对国堤的压力。因此,县委、县政府做出果断决策,放弃民堤,坚决保住国堤,不能让洪水向大庆逼进一步。8 月18日,又接到省防总的命令,为确保大庆油田、301 国道和市区的安全,封闭水线,将所有通往大庆水库的桥、涵、闸全部关死,不让一滴水流向大庆。也就是说要把流往大庆的水全部“留”在林甸。一场保卫大庆、保卫 301国道的战斗打响了。这场战斗很明显的意义在于要牺牲林甸的局部利益、要承受更大的损失,很多人要失去可爱的家园。本来地势就低洼的林甸只能将滔滔洪水向西引,经过 3个乡镇数十个村庄几十万亩农田泄往广阔的沼泽地,这里顿时成为一片汪洋。他们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在家园和大庆、在良田和油田面前,到底应该进行怎样的选择,林甸县人民喊出了铿锵有力的口号——宁可淹林甸也要保大庆,宁可淹良田也要保油田。说说容易做起来难哪,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的人们,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家园被洪水淹没吗?这是怎样的一种心疼啊!然而,林甸人民却义无反顾地进行了这样的选择。据测算,仅此一项,全县累计损失多达1亿元以上,而且对恢复生产造成了很多不利条件。
  和其他战场一样,人民子弟兵在这里也成为人民群众最可爱的人。哪里最危险,哪里最危急,哪里就有解放军某部 200名官兵的身影。从消除国堤几十处几千米险情,确保四合粮库安全,到抢堵四方堤50多米长的两个大决口和严防东升水库漫堤,人民子弟兵都冲在前边,舍生忘死,冲锋陷阵,成为抗洪抢险的中流砥柱。他们不仅与人民群众一道战斗,而且当他们看到老百姓遭灾时,又从那微薄的津贴费中拿出了 2 000多元钱捐献出来。在抗洪队伍中,还有一位军人叫赵庆。他不是随部队来的,是在回家探亲时“赶”上的。8月14日凌晨5时,在泥水中跋涉了十七八公里才赶回家就听到了抗洪动员令,来不及吃饭就投入到战斗之中,为加高加固大堤,他第一个抱起木桩下水定桩,抡起 7.5公斤重的铁锤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终因饥饿和劳累昏倒在大坝上。在医院他醒来后,拔掉针头又回到大坝。经过10几天的艰苦奋斗,加高加固大坝7公里,终于锁住了洪魔,保证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301国道的畅通。当他所在的部队的 300多名官兵得知他探亲期间参加抗洪斗争和他家受灾水田绝产后,部队首长到赵家看望并送来战友为他家捐的 5 338元钱时,他又把这笔钱转赠给了他的母校三合中心小学和县救灾办,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军人的风采和高尚品格。
  在这场与洪水进行的殊死搏斗中,英雄的林甸人民在与洪水搏斗、决战双阳河的战斗中表现出了无私无畏的高尚情操和顾全大局,为保卫大庆油田,保卫 301国道,不怕牺牲局部利益、个人利益的崇高思想境界,为夺取抗洪抢险斗争的全面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正如省委领导所指出的:为保卫大庆,林甸是做出了牺牲的。林甸人民用自己默默的行动在林甸大地上塑造了一座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丰碑。
                                     (张福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