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之九
纪实之九
纪实之九——
一切为了前线
大浪袭来,拍打着前线险象环生的堤坝;险情传来,撞击着后勤保障人员的心灵。为了前线的需要,他们不怕疲劳,不顾危险,连续作战,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急难任务,为抗洪抢险取得全面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田凤山省长和沈阳军区首长对大庆的后勤保障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即“主动靠前,有求必应,行动迅速,保障有力。”
汛情催人急
汛情紧急,物资供应稍迟一步,前方就有溃堤的危险。从全市抗洪抢险三条战线、六大战场上传来的每个命令都是十万火急,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为了迎战嫩江第一、二号洪峰,市防指手中掌握的物资几乎消耗殆尽。而此时,嫩江第三号洪峰正在向杜尔伯特、肇源两县江段汹猛逼近。市防指根据工作需要,8 月10日成立调度中心,负责全市抗洪抢险的后勤保障工作。当晚10时,杜尔伯特报告,拉海大堤急需 100万条编织袋等物资,而当时库存只有50万条。洪水不等人,中心领导连夜向哈尔滨、安达求援,终于筹集到所缺的50万条编织袋,并以最快速度运到前线。
随着抗洪抢险进入决战阶段,前线对物资的需求越来越大,尽管市内16家编织袋、无纺布、防浪布生产企业昼夜生产,8 家物资供应部门尽力筹集,还是难以满足需求,缺口仍然很大。在这种形势下,调度中心多方与外界联系,协调调入物资,最远的已求援到山东。在他们的努力下,物资紧张的局面逐步得到缓解。
抗洪抢险需要大量车辆,事先准备的车辆和从大企业调用的车鞭都调上去还不够用。眼看着物资运不上去,调度中心领导和同志们心急如焚。在紧急时刻,领导作出决定,依据《防洪法》紧急征用车辆。市交警支队的同志们迅速行动起来,在交通要道拦截车辆,紧急征用,费用后算。最多时,他们一天就征调了100多台车,保证了运输需求。
在后勤保障上,石油管理局等大企业充分发挥出物资装备雄厚的优势。8 月17日,肇源发展村堵口的紧急关头,石油管理局以惊人的速度,仅用两个多小时就调上去满载水泥构件和石料的300多台大型车辆。当时在场的省委书记徐有芳连声赞叹:“大企业真有战斗力。”
抗洪抢险的关键时期,市防汛调度中心极度紧张忙碌,担任总指挥的副市长刘春华,工作就更加紧张。有时同时有四五个电话等着她接,好几件事等着她处理,实在困了就在办公室打个盹,饿了就在办公室吃口盒饭,数天内只能睡2至 3个小时。由于高度紧张和日夜操劳,8月18日晚 7时,她心脏病突发,经医生全力抢救,才转危为安,休息不到半个小时,她就又出现在岗位上。
创造条件解难题
抗洪期间,平时预料不到的各种问题都会突然冒出来。
8月11日上午,数万军民开赴杜尔伯特抗洪前线,因为路不熟,4 000多台运送物资和抢险人员的车辆找不到指定地点,而堵在10公里长、6 米宽的路面上。调度中心闻讯后,紧急组织疏通。杜尔伯特交警支队的20名民警接受任务赶赴现场。由于路面狭窄,又完全被车辆封死,执勤车根本无法通行,民警们就一台车一台车地问明抢险地点,逐个疏导。嗓子喊哑了,就用手势比划,脚磨出了血泡,用小棍扎破,包上一块纸继续工作。整整一下午,每个民警至少跑了20多公里,终于疏通了车辆。
前线的需求多种多样,有时没有储备又必须完成。8 月12日,林甸内涝严重,很多地方无法通车,受困群众不能得到及时救助,急需船只。由于普通公园的游船只能载3—4人,在水大浪急的情况下容易倾覆,必须要载10人以上的机动船。这下可使调度中心的同志们犯了难。当时,临时在调度中心值班的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晓林连夜召集经委等部门开会,决定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派人四处寻找这种船只;一方面与哈市有关企业联系,让他们帮助设计、制造。最后终于得知让区景园公园有这种船只。13日凌晨2 时,让区接到市调度中心命令后,连夜冒雨组织200多名民警,动用5台吊车、25台挂车,把43艘大船送到了林甸前线。
8月上旬,301国道三排涵、双阳河一号桥、二号桥、 大闸门桥、泄洪闸桥、203国道庆州桥、八一桥等相继发生水毁,市防指要求尽快修复通车。市长助理、交通局局长郑新英接受任务后,立即带领市公路处的有关同志赶赴现场组织抢修。通过市、县抢险突击队的昼夜奋战,终于化解了一个又一个险情,控制了涵面坍塌,加固了被洪水冲毁的桥梁护坡。尽管这样,有的地段还是无法恢复通车,要想通车,只有架设临时桥梁。但由于没有经验,施工人员心里没底。经领导研究决定,再难也要架桥。后来在省路桥公司专家的指导下,仅用半天时间就成功地吊装了一座18米长的临时战备钢梁桥,保证了301、203国道大动脉的畅通,保证了齐齐哈尔以北地区惟一出口和通往肇州、肇源两县干线公路的正常运输。
随着部队的大批调人,军中通讯至关紧要。市邮局接到指令,要为设在大庆兵检站的沈阳军区前指开通军用专线。但市邮局载波机已拆除多年,无法调通至沈阳军区的磁石(摇把子)专线。经多方打探,当得知安达邮局仓库内有两部报废的 3路载波机后,他们立即冒雨拉回,同时从大同新华支局调来一部高12路载波机及1部24V整流器,仅用4个小时就为沈阳军区调通了5条专线,架设了200米长30对电缆至前线,开通了24部电话,有效地保证了军中通信。
危难见英雄
8月13日,市电业局接到市防指紧急通知,到马场大坝架设照明线路。 局长徐璞同志立即带领70余名干部、职工出发到大堤上,他们冒雨架设完 6.2公里的照明线路时已是14日凌晨。有一部分同志返回,徐璞同志带领另一部分同志留下保电。当时,大坝已有危险,水面离坝顶只有20厘米,而且还在猛涨。徐璞要求同志们:“面对危险要镇静,只要大坝在就要保住照明线路,只有接到防指的命令才能撤离。”说完,他就带领同志们沿着 6公里多长的线路在泥泞的大坝上来回巡视,扶正抢修大坝时被拉歪的灯杆。到了下午 6时,部队已开始撤离,徐璞接到防指同意撤离的指示后,才组织人员撤退,这时大坝已多处漫堤。他们撤离10多分钟后,原来的地段就变成了一片汪洋。
8月15日凌晨;肇源县交警大队副大队长徐永庆带领民警李忠生、 田野在胖头泡堤坝附近疏导车辆时,突然看见胖头泡堤坝中,部白雾腾腾,他们马上意识到大堤决口了。面对危险,他们没有退缩一步,一面呼喊司机快启动车,一面指挥车辆快速通过。当最后几台车刚离开堤坝,洪水已经像猛兽一样冲到面前。3 人被困在一块高岗上,直到16日上午10时多,才被解救出来。
8月13日下午,巴彦查干乡所在地民堤被冲毁, 江水淹没了通往绰尔大堤的柏油路,把来往的拉运物资和抢险队员的车辆阻在了道路两旁。如果持续下去,水位会升高,路基也会被泡坏冲毁。在危急时刻,卧里屯交警大队的同志们跳入齐腰深的水中,站在路基两边,以身体当路标,指挥上千台车辆通过。他们从下午3时开始一直工作到晚上8 时,泡在水中5个多小时。此时天下着小雨,气温只有10℃。衣服浸湿了,腿冷得抽筋,他们就揉揉继续指挥。有些车辆中途熄火,交警们就组织车上民工推车,共推出40多台机动车。村民和民工看到交警们的举动非常感动,纷纷摆手向交警致意。附近村屯的农民拿来酒和开水为他们暖身子。
为了前线,还有许许多多的同志默默地尽着他们的义务。
医疗队员不顾风餐露宿,不怕蚊虫叮咬,不分昼夜救治伤病员,投放消毒药品,做到了哪里有抗洪部队,哪里就有医疗工作队;演出小分队不顾疲劳,多次到前线慰问演出,没有舞台,没有鲜花,有时还要冒雨为官兵演出,把后方的关怀送到了前线官兵的心里;机关干部组成突击队装卸物资,押送前线;个体户停下生意,有钱出钱,有车出车;普通农家大嫂做好热饭热菜,带上自家种的西瓜,推着小车送到前线……
正是这方方面面的力量汇集到一起,才形成了保障前线的坚实后盾。 (马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