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组织工作

组织工作

组织工作


            
  【全市组织工作会议召开】 3月17日,市委召开全市组织工作会议。 会议传达了江泽民、胡锦涛和张全景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传达了省委组织工作会议精神,表彰了全市组织工作先进单位。
  会议提出了1998年全市组织工作的指导思想,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和全国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主要目标,在全面落实组织工作各项任务的基础上,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以改革的精神,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提高组织工作服务经济建设、服务大局的整体水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阮殿龙在报告中指出,按照这个指导思想,1998年的组织工作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在服务范围上,由单纯为国有经济服务,转变到为国有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和其它各种所有制经济服务并重上来;在服务对象上,由偏重培养选拔党政机关干部,转变到培养党政机关干部与培养基层干部并重上来;在服务方法上,由单纯依靠组织手段,转变到组织手段与市场配置手段并重上来。阮殿龙还布置了1998年要抓好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整体素质和能力等五项工作。
  市委副书记李福民在会上作了题为《发扬好传统,开创新局面,围绕二次创业目标,全力推进组织工作》的报告。石油管理局等中直企业党委领导,各县、区、市属二级单位、市直机关各部门负责人及组织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张国骏)
  【各级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  1998年,全市各级党委把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首要任务,注重教育引导,强化理论培训,严格考核检查,促进了各级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年内,组织部门对大部分县、区到届的群团组织进行考察,提出换届人事安排方案,保证了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完成;对县处级领导班子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和民主生活会情况进行了检查指导;对政法系统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进行了集中整顿;对企业领导班子进行了民主测评,对部分工作打不开局面的班子及时进行调整,增强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经民主测评和考核认定,全市 112个县处级领导班子中,一类班子达64个,占57.1%。
                                     (张国骏)
  【干部制度改革取得新的突破】 1998年,大庆市在干部制度改革方面的作法,在全国进行介绍,受到中组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全年通过“三荐双考”全市共选拔40名领导干部,其中处级干部9名,科级干部31名;提拔助理制干部143名,其中市直46名,县区97名;对达到任职年限的407名实权岗位的处科级领导干部进行交流轮岗;对市属11 个企业的28名领导成员实行推荐选举(聘任);市委和各县区委讨论的干部全部实行划票表决;全市共聘任科级干部 748名,对41名处科级领导干部实行待岗;在物业管理总公司等3个单位实行内部竞聘,有7名人员通过竞聘走上领导岗位。进一步完善了“三荐双考”试题库,并于 5月中旬正式挂牌,向省内外开放。实行领导干部任职全程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全年共审计离任职干部 168名,其中有21名因政绩突出被提拔重用,有11名因违法违纪被免职、降职、待岗或移交司法机关,有 7名拟提拔的干部因审计发现问题而没有任用。这两项工作均受到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省委组织部已把大庆市的“三荐双考”试题库作为黑龙江省干部考试中心,在全省推广了领导干部任职全程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为强化干部监督,实施了干部任免公示制,全市先后公示18批共计 278名干部,其中市委公示3批74名干部,有1人因在公示期间发现问题而被取消任职资格。公示制引起了中央和省委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常委胡锦涛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给予充分肯定,提出1999年要在全国进行重点试验。省委副书记韩桂芝在全省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总结完善大庆市实行干部任前公示制的经验,逐步在全省推广。
                                     (张国骏)
  【加大干部培训力度】 1998年,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 264期,培训干部2.18万人。其中处级干部555人,科级干部6 565人。在培训对象上,突出了处科级领导干部、后备干部和轻女少非干部的培训;培训内容上,突出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精神、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培训;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和改革,在全省首家实行案例教学、电化教学,并强化了计算机等技能培训;培训形式上,除坚持在各级党校培训外,还选送部分有培养前途、高知识层次的优秀干部到中央党校、国内名牌大学、外埠培训基地进修深造。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拓宽了培训渠道,增强了培训的实际效果。
                                     (张国骏)
  【培养选拔年轻和“女、少、非”干部】 1998年,全市共提拔处级干部 146人,其中35岁以下的优秀年轻干部20人,占 13.7%。通过实施新一轮三年规划,全市35岁以下处级年轻干部已达53人,其中市直机关21人,县区24人,企事业单位 8人。按照有关规定,县区党政领导班子中,已全部配齐35岁左右的年轻干部;市直机关69个部门领导班子中,有54个领导班子配备了35岁左右的年轻干部,有 7名担任一把手;市属19个事业单位领导班子中,有13个领导班子配备35岁左右的年轻干部。全年共提拔14名处级女干部,占提拔处级干部总数的9.7%,全市共有县处级女干部81人,科级女干部 1 167人,均比1997年有较大增长,这项工作在全省介绍经验。1998年还提拔47名党外干部,64名少数民族干部,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选派57人到乡镇担任镇长助理。  
                                     (张国骏)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取得新进展】 1998年,按照建设“六个好” (指好班子、好队伍、好路子、好制度、好作风、好的工作格局)乡镇的要求,下派市县区机关干部组成5个工作队,对10个后进乡镇进行了集中整顿,以此带动和指导全市乡镇整顿工作。通过整顿,全市共清理乡镇自用人员 657人,有43名新任职的乡镇主要领导把家搬到乡镇,取消了所有村办小食堂。在村级班子建设中,对457名村级干部进行调整。从市直机关选派170名干部,参加全省促农工作队。坚持在农村推行“三位一体” (指领导干部驻村蹲点联系贫困户、部门包村、下派干部驻村三位一体)包扶工作机制,全年共有1 105名市、县(区)、乡(镇)领导干部联系 718个村;有4 464名副科级以上干部与5 566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有 287名工作队员,包扶80个贫困村和后进村。通过实行“三位一体”的包扶机制,共为贫困村和后进村捐赠款物总值达 400多万元,协调款物总值达 3 000多万元,论证项目281个。在贫困村开展了“增收、节支、减债”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减债额达 700多万元。顺利完成“电教致富”工程三年规划目标,全市755个村全部配齐“两机一室” (电视机、录放机,活动室),在全省第一个实现电教网络延伸到村。开展了“科技人员与农户对接”活动,共有700多名科技人员与3 500户农户对接,建立10万亩科技示范田。深入落实以村务公开为重点的村级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了村级组织的民主化管理。通过这些工作,乡镇班子的龙头作用和村级组织的战斗力明显增强,后进村和贫困户的面貌发生新的变化。在企业党的建设上,继续实施“五个好” (建设一个好班子,建立一支好队伍,生产一种好产品,形成一套好机制,创出一个好效益) 工程, 全市有167家企业达到“五个好”标准。为适应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需要,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市场。在街道党的建设上,总结推广萨尔图区街道党建开展“六个一” (指建设一支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建立一支较高素质的党员队伍,落实并履行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职能,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争创一流的社区服务,发展一批区街企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活动的经验,为加强街道党建工作起到了示范作用。
                                     (张国骏)
  【充分发挥农村电教点的作用】 1998年,组织工作部门改变对村级电教播放点独家所有、一家专用的管理方式,动员多方力量,努力开发一切电教资源,使组织部门的电教设备既为党员教育服务,又为发展农村经济和传播科学技术服务;既成为党委搞好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手段,又成为其它各部门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工具。市委组织部要求各级电教工作者,不仅要管好电教设备,还要搞好沟通、协调工作,合理地组织安排电教场地、人员和教材,为农村发展效益型农业服务。围绕农村产业结构、农民的生产项目和群众的实际需要,科学安排活动时间,变农闲季节集中使用为多季节、经常性组织播放。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开展“电教宣传器”、“电教普法活动周”、“电教科技活动月”等活动,增强电教工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巩固教育成果。
                                     (张国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