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
【全市1998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综述】 1998年,全市人民按照市委五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的总体部署,全力推进 “13633”和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战略的实施,在大灾之年实现了经济工作的平稳运行,保证了全年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各项目标的完成。
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17.1亿元,比上年增长8.5%,增幅较上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0.1亿元,同比下降 32.7%;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510.15亿元,同比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86.8亿元,同比增长25.1%。
——农业战胜了特大洪灾,损失减少到了最低程度。1998年,农业生产在遭受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袭击的情况下,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战胜了洪灾,并把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全市粮食总产为 15.06亿公斤,仍达到一般丰收年水平;畜牧水产业实现了稳步发展,全市大牲畜存栏实现39.2万头(匹),比上年略有下降;造林绿化取得显著成绩。全市共完成植树造林面积22.6万亩,造林成活率达到89.7%,比上年提高17.7 个百分点,创历史最好水平;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全市新建、改扩建农副产品深加工重点项目10项,已建成投产 8项。全市省级龙头企业已经达到9家,市级龙头企业发展到6家,在全省各地市中名列榜首;乡镇企业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全年乡镇企业实现产值65亿元,增加值17.35亿元,利润2.4亿元,上缴税金2.5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31.3%、20.1%和14.7%。发展速度仍然保持全省各地市首位。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整体运行质量有所下降。1998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 770.5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全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83.9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20.6亿元,同比减少26.8亿元,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 257.9,同比下降33.4个百分点。中省直企业生产平稳运行,地方工业实现了速度与效益的同步增长。全市地方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124.9亿元,同比增长47.3%;地方国有及年销售收入 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49亿元,增长20%。地方国有工业企业通过深化改革,实现了大幅度减亏,亏损企业减亏787万元,减亏幅度为12%,列全省第一位。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外经外贸发展较快,实际利用外资有较大幅度增长。通过实施大开放战略,不仅引进了资金,而且广交了国内外朋友,促进了外经外贸的发展。全市合同引资额达到114.3亿元,实际到位金额66.4亿元,建成投产项目1 387个,在建项目 940个。进出口总额实现7 732万美元,与上年相比增长73%;利用外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实际利用外资1 494.22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8%。
——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物价涨幅继续回落。全市共新建、改扩建各类市场54处,特别是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市场21处,超亿元的市场 5处。促进了商品流通,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5.5亿元,同比增长 33.4%。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0.3%,是近年来涨幅最低的一年。
——金融形势稳定,工商税收及财政收入形势较好。 全市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为390.4亿元,比年初增长10.9%,各项贷款余额为215.6亿元,比年初增长 12.5%。工商税收和财政收入稳步提高,全市完成工商税收 118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国税完成91.9亿元,同比增长8.5%;地税完成26.1亿元,同比增长9.1%。财政形势也好于上年,全市财政收入完成25.5亿元,比上年增长9.44%。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投资结构日趋合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201.7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中省直企业完成投资184.5亿元,比上年增长 10.6%;地方完成17.2亿元,比上年增长 1.4倍。在地方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中,投资结构日趋合理,投资主体实现了多元化。属于政府投入的占25.9%,集体投入的占23.3%,个人投入的占50.8%。
——各项改革向纵深发展。1998年是大庆各项改革迈出较大步伐的一年,全年推进的十项改革进展得均比较顺利。一是产权改革有新突破。全市 145户应改制企业(不含粮食系统企业)有105户完成改制,占1998年应改制企业的72.4%,其中有27户完成国有股退出任务。二是市直机关领导干部公务用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市直机关首批共有66个部门参加车改,共涉及1 694人,获直接经济效益4 800多万元。三是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完成。全市共有 8个系统所属的238个事业单位参改,通过改革共减少编制2 080名。四是住房制度改革逐步深化。全市共有103个单位参加了住房分配货币化试点,同时还进一步完善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和开展政策性抵押贷款等业务,均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五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实现了收储业务与附营业务的彻底分离,三年分流人员的任务提前两年全部完成。六是其它各项配套改革也全面铺开和进一步深化。主要包括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财政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农村改革等。
——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增强。全市完成科技攻关项目216项,新产品开发项目49项。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初中入学率达到98%。高考升学率46.3%。文艺工作更是成果累累,一批优秀作品纷纷获奖。舞蹈《情思》获中国首届“荷花奖”编导铜奖,表演银奖。计划生育工作取得较大成绩,人口出生率为 8.1‰,自然增长率为4.4‰。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 438.3元,增长6.2%;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 1 805元,增长1.8%。再就业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市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36 038人,占应就业总数的83%。
在抓好上述工作的同时,1998年还结合迎国检工作,重点开展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全市清除各类违法违章临时建筑12 282处;主要居民区、街路和集贸市场实行垃圾袋装收运;上街摆放鲜花67万盆;建设了高标准亮化广告媒体,重点临街单位实现泛光照明,使城市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闻 泽)
【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年初,市计委结合“九五”规划和具体实施计划,多次召开各有关部门、各区县参加的衔接会议,并深入到有关企业调查研究,详细测算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充分分析全市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不利因素,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编制了《大庆市一九九八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事求是地确定了全市经济发展速度为8.5%,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在计划指标设置上进行了较大的改革,科学地确定了计划指标体系。重点考核工业增加值、产品产销率、资金利税率等经济效益综合指标。并在全年认真贯彻实施,推进和监督计划的完成。同时,加强了经济运行的监测与预测,每季度进行一次分析,及时掌握经济走势及运行中出现的矛盾,并研究对策,提出办法,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如针对全市经济上半年和三季度的运行形势,尤其是农业受灾严重,工业受到一定影响的实际情况,市计委及时提出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特别是房地产业和商贸业的发展两项建议,受到领导重视,被采纳后见到明显效果。
(刘焕章 杨学军)
【严格投资项目管理】 为了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管理,从严控制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引导投资方向,1998年市计委按照《大庆市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管理规定》的要求,加强了预算内和预算外各项建设投资的管理,强化了初步设计和总概算的审查,并对基本建设项目进行全年监控,对一些重点项目积极参与招投标工作,有效地控制了计划外工程和超概算现象的发生。在加强投资项目管理的同时,还在用好用足国家“安居工程”有关优惠政策上下功夫,积极争取“安居工程”指标,1998年全市共建设“安居工程”95万平方米,其中包括石油管理局、石化总厂和林源炼油厂等中省直企业70万平方米。为保证这些工程的顺利建成共为有关企事业单位争取国家优惠贷款 6.2亿元,使城市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此外,在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安排上设法保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快了城市环境建设步伐。
(刘焕章 杨学军)
【搞好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备】 1998年,市计委对关系到全市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认真做好各方面的前期工作。一是超前做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前期工作。如大庆市东湖水厂改扩建项目、城市防洪项目、垃圾处理项目等,与有关部门配合,做好项目的可研、报批等工作。东湖水厂和城市防洪项目,已完成初步设计,垃圾处理厂项目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二是做好招商项目的前期工作。在项目开发方面,市计委派人多次跑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找项目,广泛收集信息选项目,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提项目。累计开发项目 2 000多个,并对其中的重要项目认真做好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积极办理报批手续。先后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0份,有46个项目已办完国家、省、市立项审批,为提高招商成功率奠定了基础。三是做好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市计委组织专人深入到石油管理局、石油化工总厂等中省直大企业,以及五区四县、开发区的有关部门,对全市1998~2000年计划实施的重点项目,与有关部门配合认真准备材料,向上级计委汇报。使上级主管部门对拟上项目的作用、效益,及需要省里帮助解决的问题,加深了解,给予支持。经过努力,大庆有20个项目被确定为全省重大推进项目。主要包括:大庆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大庆市安居工程、大庆市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利用世行贷款农业发展项目、玉米综合加工项目、绿茵公司胡萝卜加工项目、石油管理局20万吨润滑油、3万吨腈纶、35万吨重整和180万吨ARGG二次加工项目、石化总厂的炼油改造工程等。
(刘焕章 杨学军)
【加强重点项目推进工作】 1998年全市新建及改扩建重点项目共计35项。自年初开始,市计委从每个重点项目立项审批直到建成投产,实行全过程跟踪,随时掌握进展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年内,35个重点项目已有31个建成投产,如开发区绿茵公司的胡萝卜深加工二期工程、龙凤区的3 500吨醋酸酐改造项目、萨区三超化工公司的0CP增粘剂项目、林源炼厂柴油加氢项目、肇州的食用氨基酸项目等。其余4个项目也正按照计划实施。
(刘焕章 杨学军)
【加快市场建设步伐】 1998年,市计委与有关部门配合,加大了市场建设推进力度。一是对全国和大庆的市场体系发育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并配合有关部门编制出了《大庆市市场体系规划》,完成了《大庆市商品市场体系规划专题研究报告》、《大庆市要素市场体系规划专题研究报告》和《大庆市市场建设项目库》。二是与有关部门配合对中国名牌产品交易中心、大庆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中国北方建筑装饰材料城、中国汽车交易城、大庆农副产品市场等一批大市场建设项目,进行了专题论证,形成了《建设项目建议书》。三是配合有关部门对重点兴建中国名牌产品交易中心、大庆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中国北方建筑装饰材料城等三大市场,做了调查研究和规划论证,写出了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加快市场建设步伐,还起草了三大市场优惠政策,并以市政府文件下发。通过这些工作,使大庆的市场建设快速发展,全市共新建、改扩建各类市场54处,有44处已经建成使用,4处正在启动运营,6处在建。全市的各类市场总数已增加到184处,有力地促进了商品流通和待业人员安置。
(刘焕章 杨学军)
【为招商引资服务】 1998年,市计委发挥计划部门的作用,做好招商引资的各方面服务工作。为了给投资者提供便利并指导投资,重新修定了《大庆市“九五”期间投资导向及产业发展纲要》,印制了《大庆投资及产业导向》,很受投资者欢迎。为了发挥好项目信息服务作用,市计委项目办的信息系统已进入因特网,实现了网上招商。还建立了项目库,编录各类招商项目 300项,其中包括已经国家、省、市批准的项目46项。在工程技术咨询方面,共为企业编制了18个项目的预可研,帮助企业完成了向国家及省里的报批手续,协助客商编制、修改项目建议书、评估论证预可研达20多项。这些服务一律免费,深受企业和客户好评。为了在项目审批及实施上为投资者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除了严格按照“公示制”程序办理项目审批外,又实行了“交批件”工程,即项目申报、审批全程服务。在全市的招商引资工作中,市计委参与组织‘并参加了第九届哈洽会、第二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中西部地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长沙)洽谈会等全市性的大型招商活动和几次外来代表团对接洽谈活动。签订合同27份,合同利用外部资金63 571.9万元(其中外资20 214.9万元,内资43 357万元),实际到位资金9 566.9万元(其中外资2 947.5万元,内资6 619.4万元);签订协议8份,协议利用外部资金39 975万元(其中外资37 975万元,内资2 000万元)。
(刘焕章 杨学军)
【转变职能 服务基层】 1998年,市计划部门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计划工作的要求,切实转变职能,改进工作作风,积极为基层、为企业服务。共下基层 400多人次,为基层解决实际困难100多项。为了抓好以工代赈和世行贷款项目的落实,跑遍了承担项目的4个县的21个乡镇和74个自然屯。洪涝灾害后,组织人力先后 8次深入到林甸县的东升、三合、四合、花园、红旗,杜尔伯特县的烟筒屯、胡吉吐莫、巴彦查干,肇源县的新站、古龙、义顺、头台等21个乡镇,以及大庆水库、北二十里泡、南引水库等重点灾区调查灾情,行程近万公里。同时,组织有关人员汇总需要修复的水毁民房、交通、农田水利、通信、江河堤坝、农田等基础设施及需要恢复的农牧渔业生产和公益事业项目,并把这些情况及时向国家、省计委汇报。经过努力,为灾区争取项目 5项,争取资金总额1.08亿元,主要包括松花江干流治理、嫩江干流治理、大庆市城市防洪工程、林甸和杜尔伯特县的以工代赈项目以及第二批防洪应急工程。
(刘焕章 杨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