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管理
统计管理
统计管理
【如期完成统计报表工作】 1998年,市统计部门职工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精心收集和核对统计数据,保证各项统计报表齐全准确,使统计报表更好地发挥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和监督功能。一是采取有效措施,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年报任务。及时召开各专业年报会议,传达贯彻省统计局年报会议精神,认真讲解报表,把报表制度落到实处。成立了局年报领导小组,加强对年报工作的领导;加强审核录入工作,严格把好数字质量关;坚持面审、送审、机器审的“三审”制度,各专业之间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增强了全局观念。各专业年报均按省统计局要求准确及时上报。二是圆满完成了各种定期报表任务。市统计部门通过深入基层,理顺统计报送渠道,帮助基层单位加强基础建设和统计现代化建设,正确填报数据,对报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整改。建立了市——县(区)——企业三级通信网,帮助企业解决了联网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实现了全市19个部门报表联网传输,提高了报表的时效性。
(赵树民)
【圆满完成专项调查任务】 1998年开展的投入产出调查,难度比较大。为确保高质量地完成这项调查工作,市统计局精心组织,制定调查方案,选取了71家重点调查单位,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召开了全市统计工作暨投入产出调查工作会议,以会代训,使基层的同志提高认识,明确了报表填报方法。由于整个调查工作组织严密,措施得力,报表质量好,大庆市投入产出调查办公室被国务院投入产出调查办公室评为国家级先进调查单位,受到表彰。此外,完成了农业普查工作,上报的软盘资料被省农普办一次验收通过;撰写了大庆市第一次农业普查快速手工汇总结果公报,并于4月上旬在大庆日报发布;组织撰写论文8篇,提交到全省第一次农普与农业统计改革论文研讨会,有2篇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
(赵树民)
【开展统计优质服务活动】 1998年,市统计局围绕“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党政中心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活动,为领导和机关工作提供服务。从年初开始,先后围绕车改、招商引资、修建铁人广场、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再就业工程等重大决策开展调查研究,撰写出《点燃希望的火炬》、《位置·差距·对策》、《超常热销的背后》、《民意·呼声·分歧》、《速度、效益、结构及其配比问题》、《不容忽视的39.9个百分点》等 129篇调查报告和统计分析。这些调查报告发出后,产生了较好的影响。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批示,给予肯定和鼓励。根据市委、市政府抓县(区)经济工作的需要,统计部门担负了统计各县(区)主要经济指标并排榜的工作。制定下发了排榜指标的统计办法,定期搜集、整理有关数据。配合市经贸委开展了工业经济目标排序工作,对四县五区和工业企业主管部门共计15个单位的工业经济目标完成情况,按月进行排序,在《大庆日报》上定期公布。为了搞好招商引资统计工作,抽出专门力量,帮助招商引资办设计了招商引资统计报表;抽调一名业务熟练、责任心比较强的同志,到招商引资办负责招商引资统计工作,专门建立了招商引资项目库。此外,在机关车改、医改和抗灾自救工作中都派出业务骨干帮助开展统计工作,普遍受到好评。
(赵树民)
【加强统计法制建设】 1998年,市统计局采取多种举措,切实加强统计法制建设。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了行政执法检查、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和执法奖励等制度,制定了依法治统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进一步规范了统计法制工作。二是组织开展了全市的统计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增强了全市统计人员统计法制观念,提高了统计法律法规知识水平。三是统计执法检查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共抽查 239个单位,查出各种统计违法行为72件,立案40件,其中虚报9件,瞒报7件,伪造21件,拒报 3件;予以经济处罚14件,罚款额度达2.85万元,通报批评26件。通过执法检查,狠刹了个别人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维护了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统计部门的权威,使全市统计工作质量有新的提高。
(赵树民)
【统计现代化建设取得进展】 在前几年提高技术装备程度的基础上,1998年在市统计局内广泛开展了计算机知识学习培训,系统地学习了 Dos理论及其常用系统维护命令、五笔字型输入和网络基本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微机操作应用水平和理论水平。同时,进行了计算机局域网的网络部分建设工作。在市领导和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落实了建网所需资金,并与同创系统集团公司签定了建网合同。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完成了网络部分建设工作,并对全部微机进行了调换、改装、晋档升级,为实现全局各专业科室计算机资源共享创造了条件。
(赵树民)
【统计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绩】 1998年,市统计局从提高队伍素质出发,建立完善了目标责任制。针对过去目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配套完善了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该办法将职工岗位工作目标进行了详细分解,并通过《目标考核实施方案》、《强化计算机学习和岗位技能竞赛实施方案》、《统计分析和论文考评办法》,细化了考核操作程序及考核标准,增强了可操作性。通过目标管理考核,调动了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各项工作呈现出新的气象。
(赵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