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人事

人事

人事


  
  【完成全市中小学校编制测算工作】 为了适应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加强中小学校建设,省编办、省财政厅、省教委于 6月30日召开会议,对全省中小学校编制核定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各地、市要提高对重新核定全省中小学校编制重要性的认识,积极稳妥地做好中小学校编制核定工作,并将测算结果于 8月15日前以政府的名义分别上报省编办、省财政厅和省教委。
  7月14日,市编办、市教委、 市财政局联合召开了全市中小学校编制测算工作会议。会上,对全市中小学校编制测算工作作了具体安排,市编办、市教委、市财政局的领导分别对各区、县、市直有关单位参加会议的人员提出要求。7 月31日,区、县、市直有关单位将基础表汇总上报,经市编办、教委、财政局三方严格按规定的标准进行认真复查、核算,于 8月13日圆满完成了这项工作。全市中小学校编制模拟配备汇总表《中小学基本情况表》、《中小学模拟配备编制表》如期上报省编办、省财政厅和省教委。
  测算前基本情况:全市共有中小学(幼儿园)1 128所,其中高中(含完全中学)15 所、初中105所、小学644所、职高8所、初职15所、特教5所、幼儿园29所;城市39 所、县镇103所、农村985所。共有编制22 147名,其中高中1 731名、初中6 115名、小学12 616名、职高545名、初职282名、特教145名、幼儿园713名。
  测算后编制情况:全市中小学共有编制24 681名,其中高中1 724名、初中7 526名、小学13 520名、职高602名、初职350名、幼儿园803名、特教156名。城市2 611名、县镇5 317名、农村16 753名。比测算前多2 534名。
                                     (郭继光)
  【实行人事代理制度】 为推进人才资源开发,使人才管理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初步接轨,市人事局《关于对非国有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性质的事业单位实行人事代理制度的暂行规定》出台,并经市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以庆政发(1998)38号文件下发。
  根据这一规定,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机构可以按规定或双方协议,全权或部分代理社会中介组织和非国企业的人事业务。人才交流机构开展的代理业务包括档案人事关系保管、人才招聘、人才测评、人才培训等 9个方面,涉及人事管理的各个方面。建立人事代理关系后,用人单位只管用人,不管档案,从而摆脱了人事管理上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就个人来说,由于档案放在人才交流机构,人与单位是一种合同契约关系,被用人单位聘用,就是单位人,合同到期或解聘,就是社会人。用人与求职均不受档案人事关系的制约。《暂行规定》还提出了一系列特殊政策,如:与人才交流机构建立代理关系的单位可以直接接收大中专毕业生;大中专毕业生和在职干部到委托代理单位工作,保留其干部身份,档案工资、工龄连续计算;符合条件的人员,可在人才中心集体户口、粮本上落户粮关系;聘用的大中专毕业生及其他干部身份的人员纳入到年度干部统计,用人单位和个人按统一政策由人才交流机构代收代缴社会保险费用等,实际上打破了所有制界限,畅通了人才在不同所有制单位间渠道,也解除了人才在流动中的后顾之忧。
  10月23日,市政府做出决定,市直机关所属的12个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和由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的单位,与市财政及其主管部门在经费来源上彻底脱钩,工作人员不再纳入机关人员统计,也不再享受机关工作人员的各种福利待遇。新增人员一律实行聘用制,人事关系及档案要挂靠到市人才交流中心,由中心实行人事代理。至此,全市人事代理制的推行已由非国有企业、社会中介组织扩展到国有企业及事业单位。
  上述政策、措施的出台,有力地推动了人事代理业务的开展。7 月份,市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价格事务所、国有资产评估事务所、国有资产交易中心 5家社会中介组织的64人人事关系从市财政局、审计局、物价局、国有资产管理局转到市人才交流中心,全部人事业务由人才中心代理。截止年底,市人才中心与55家社会中介组织、事业单位及各种性质的企业签定了人事代理合同,各类代理业务也陆续开展起来。 共接受各种人员委托管理的档案2 780份,转移档案 2 010份;接受个人委托,为92人管理档案及人事关系;接受用人单位委托,为55个单位的157人实行人事代理;出具与档案有关的各类证明 150份;接待用人单位查档160多人(次);为24人办理出国政审手续;为19人办理了辞职手续;为 6人办理了在人才交流中心集体户粮关系挂靠手续;为30人办理了市内外调动手续;为16人分别申报 4个系列高、中、初三个级别职称晋级材料,为52人办理职称考试报名手续,为65人办理大、中专毕业生转正定职手续;记录档案工资183人(次),套改工资87人。
                                     (李伟娟)
  【人才交流活动日益活跃】 加大人才信息占有量,为人才市场的有效运转提供信息支撑。市人才市场研究开发了一套人才智力信息系统,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代替手工分类、查询手段,提高了人才市场征集、整理和储备信息的能力。同时,市人才市场还突破原有政策规定,打破地域界限,积极接收市外人才登记求职。年底,市人才市场在职流动人员、非在职五大毕业生、有特殊专业人才和乡土人才 4个信息库,各类人才信息储存量达到1 726条,其中近40%为市外求职人才。
  加强规范化管理,为人才市场的有效运转提供政策保证。市人才市场对《人才交流登记表》和《单位招聘登记表》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标准进行了规范,统一了人才信息的技术标准。同时,按国家及省的有关规定,结合人才市场运行几年来的经验,拟定了《大庆市人才市场管理暂行规定》和《大庆市人才市场运行细则》,为全市各级各类人才市场的规范运行提供了政策保证。
  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活跃市场交流。从第二季度开始,市人才市场实行了定期交流的制度,逢周五召开人才招聘洽谈会。到年底,累计共为 204家进场招聘单位组织各类交流洽谈会38场,推荐各类人才7 500多人次,达成意向性协议1 200多人,740多人实现流动。                                     (李伟娟)
  【学科带头人梯队建设取得新进展】 根据《大庆市1996年—2010年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建设工作规划》和《大庆市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建设工作试行办法》,市人事局协调各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在石化产品深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建筑及建材加工、电子信息业、教育卫生、新闻出版、艺术、财经等行业的学科、专业进行了市级学科、专业带头人及后备带头人选拔推荐工作。经过推荐、考核等程序,共建立市级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61个;共选拔出学科带头人61人,学科后备带头人(第二梯队)186人,第三梯队459人。针对一、二、三梯队的不同特点,采取了不同的培养方式。对学科带头人主要是在科研经费、科研项目上给予重点保证,为每个带头人配备了1至2名助手。对后备带头人,则积极为他们选位子,压担子,放手让他们唱主角,鼓励他们独立承担课题,参加各种学术组织和学术活动,注重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他们的学术和技术水平。全市学科、专业带头人及后备带头人共承担了62个科研项目,参加了市内外 330人次学术活动,取得各级科研成果30多项。对第三梯队人员,有计划、有目的地选送其到国内重点院校或科研单位进行强化培训和提高。年内共选送36人到高等院校进修学习或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李伟娟)
  【首届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结束】 继市属各县机关完成公务员过渡之后,1998年全市机关公务员过渡工作顺利通过了省人事厅的验收。在此基础上,各级行政机关认真贯彻《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各单项法规,使国家公务员的管理进一步走向规范化。1997年10月,在机关人员竞争上岗后,针对一些部门人员严重缺乏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决定,在适当保持空编比例的前提下,急需补充人员的部门可以面向全国公开招考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以保证新录用的人员有较高的层次和素质。根据当时的情况,全市、县(区)党政群机关和乡(镇)机关拟招录用 229名工作人员和公务员,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联合在《大庆日报》、《黑龙江日报》、《人民日报》上发布了招考公告,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有 5 000多人报考。通过严格的资格审查,共有 2 095人符合拟招录职位的任职资格条件,并参加了公共科目的考试。按照进入下一轮考试人员与实际录用 3:1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了进入面试的人选。1998年2月7日,363名考生参加了结构化面谈。2月20日,各单位的专业测试工作全部结束。经体检和考核,市直28个部门录用64人,县直及乡镇录用67人,对报考市直 7个单位26人发了资格证书。
  市人事部门还完善了公务员年度考核办法,开发了公务员年度考核测评自动化软件,并成功地进行了试点。同时,开展了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和专业知识培训,培训面占应参加培训人员的95%。
                                     (李伟娟)
  【发挥目标责任制管理的推动作用】 市人事部门紧密贴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抓目标责任制管理,使目标责任制的推动作用不断增强。在全省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大庆连续三年获得第一名。
  为加大市委、市政府中心任务和重点目标的推进力度,1998年调整了目标项目,将以前的15项 300余条减少到14项20条,取消了一些非经济发展目标项目,增加了城镇职工年均工资、个体私营经济实缴税金、招商引资额等经济指标,并将城镇就业率列入目标,而且均为量化指标。在目标考核方面,采取设定标准值和权数的办法,利用计算公式,科学计算考核结果。其中单项发展目标以同一系统同一项目完成年度目标百分比的最高值来确定标准值,单项控制目标以同一系统同一项目完成年度目标百分比的最低值来确定标准值。
  在奖惩兑现方面,加大了领导班子奖金额度。县区由原来的1万元增至2万元,事业单位由5千元增至1万元,市直机关由2千元增至5千元,奖金额度增加一倍。设立了目标管理奖励基金。在以往每个人平均分配的奖金中,提取20%,作为年终兑现奖金,总额度达到100余万元。年终依据考核结果将被考单位分为优秀、达标、受罚三个档次,达标单位不奖不罚,返回全部奖金;受罚单位扣除全部奖金奖给优秀单位。
                                     (李伟娟)
  【事业单位人员竞争上岗】 在完成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基础上,市人事局相继于4月1日、9月1日开展了市直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和市属事业单位人员竞争上岗工作。市直机关所属事业单位人员竞争上岗工作于6 月底基本结束,市属事业单位人员竞争上岗于年底基本结束。这次竞争上岗以按需设岗、因岗择人、评聘分开为突出特点,在借鉴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对评聘分开的管理办法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具体做法是,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职能和技术要求,将事业单位分为专业密集型、专业相对密集等3类,专业密集的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占编制的75%—90%;专业相对密集的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占编制的30%—70%;其他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占15%—30%。专业密集的单位,高级岗位占专业技术岗位的 10%—15%,中级占25%—35%;专业相对密集的单位,高级岗位占专业技术岗位的2%—5%,中级占20%—30%。各单位按照分类和比例提出方案,由市人事局审批。各单位按审批的方案组织竞争上岗。经过竞争,市直机关附属及市属的157个事业单位,有8 660人参加竞争,有7 386人竞争上岗,有1 673人高职低聘或未聘。
                                     (李伟娟)
  【市区两级机关事业单位分流人员】 3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市、 区机关事业单位实行提前退休和病退政策。凡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或工龄男满30年、女满25年者,可以提前退休;凡男满50周岁、女满45周岁或工龄男满25年、女满20年因病无法胜任工作者,可以病退。提前退休或病退人员退岗占编,各单位不能再用这些编制进人。5 月底,此项工作基本结束。市、区机关及事业单位提前退休2 135人,病退 2 268人,占在册职工的13.3%。同时,为了加大分流人员力度,还实行了买断工龄、停薪留职、整体划转等政策。在市直机关附属和市属事业单位改革中,买断工龄的3人,停薪留职的3人、自动离职的23人、整体划转的 3人、人事关系挂人才中心自谋职业的1人,待岗的5人。
                                     (李伟娟)
  【机关社会养老保险步入规范化轨道】 年初,按照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市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全面建立起来。即由市机关事业社会保险局为市区机关事业单位的每个职工都建立了一个终身不变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准确记载个人在职期间逐月缴费数额、单位划转数额、利息和积累储蓄存额,个人帐户储存额按养老保险基金保值率计算利息,职工退休后,按帐户储存额定期支取养老金。保险局为每个职工发放一本养老保险手册,每年年底输出一个对帐单,记录一年中各月份基金收缴及帐户总额情况,放入保险手册中,以供核对。
  为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市人事局开发和应用了一套计算机社会养老保险网络管理系统,充分发挥了网络系统速度快、精确度高、自动化程序强、信息资源充分共享和数据批量处理的作用。这套系统从养老保险的业务特点出发,采用了市、区二级客户/服务器方式, 在市保险局设立业务处理中心,在区、二级单位设立业务处理分中心,通过远程直接访问保险局总库数据,既达到来了“集中管理、分布处理”的业务要求,又保证了数据的高度统一性、一致性,实现了数据的合理分布。市人事局还先后制定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方案》、 《关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建立专项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的通知》及 《财务管理制度》、《基金收缴制度》,使保险工作达到了有章可循,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入轨。同时,又制定了保险关系转移程序、个人帐户补缴程序、基金收缴程序、退休费审批程序,堵塞了工作漏洞。截至年底,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参保单位134家,参保人数37 288人,结存保险金额7 700万元,参保率和结存金额均居全省第一。
                                     (李伟娟)
  【企业经营者人才市场开始运作】 12月31日,市企业经营者人才市场举行揭牌仪式,市委副书记李福民,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阮殿龙为市企业经营者人才市场揭牌。这一仪式的举行,标志着市企业经营者人才市场开始运营。
  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市场,是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精神的重要措施,是组织工作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一项重要内容,引进人才也是全市对外开放政策的一个重点。建立市企业管理者人才市场是干部制度改革的一部分。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阮殿龙在揭牌仪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建立市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市场的目的和意义,一是加速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二是加速推进全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三是加速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四是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市委副书记李福民在市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市场揭牌仪式上讲话。他指出,人才市场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产物;人才市场的生命力在于人才开发、人才的引进和人才配置的效果;要充分发挥人才市场的作用,必须研究解决相关方面的问题,配套运作;要伴随人才市场的发育及时研究运行中遇到的新问题。  
                                     (鲍 文)
  【五个区引进人才 400余人】 1998年,市属五个区始终把人才工作做为人事工作的重点,突出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个中心,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共引进人才 400余人。让胡路区本着“两眼向内选人才,两眼向外引人才,两眼向远看人才”的原则,实行先聘后调、聘调结合、以聘为主的办法广招八方人才,先后为东华、宏伟集团、喇镇调入 8名专业技术人员,为喇镇中学调入 7名急需师范类教师。龙凤区紧紧抓住全区经济大发展的有利时机,广开招贤纳士之门,通过多种渠道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已有 5名中国农大、北京商学院、哈工程大学等高校学生来区。通过市人才交流洽谈会,引进 3名急需人才。还采取高薪聘用急缺人才的办法,聘用各类人才25人,其中高级人才19人,选调了22名师范类毕业生到教学一线工作。萨尔图区为企业解决急需短缺人才,不受地域、身份限制,采取借用、聘用等办法,引进各级各类人才246人,其中高级人才26人。大同区以农业为主线,调入、 聘用农业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多人。红岗区结合招商引资工作,为区属企事业单位引进高精尖和短缺人才37名。
                                     (辛 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