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钻井工程

钻井工程

钻井工程



  【概况】 钻井系统下属四个公司和一个科研单位,即:钻井一公司、钻井二公司、钻井三公司、钻井生产技术服务公司和钻井研究所。在册钻井队 106个,有大队级单位76个,其中钻井大队11个,固井大队2个。在册职工总数22 608人,其中干部5 414人。
  1998年,全油田共动用123个钻井队,交井3 607口,进尺503.36万米。全年队年交井29.3口,队年进尺4.09万米,比上年分别提高2%和3%。“九五”前三年共交井10 656口,进尺1 439.5万米,完成“九五”计划的66.6%。钻井速度和效率稳中有升。平均机械钻速 24.21米/小时,其中探井7.7米/小时,4 000米以上深井2.71米/小时。全局钻机月速度达4 922米/台,建井周期9天11小时,其中局内钻井一、二、三公司建井周期为9天6小时,比上年缩短了5.9%。
                                     (高振寰)
  【钻井质量保持较高水平】 全年油层固井3 571口,其中优质井3 235口,固井质量合格率为 99.4%,优质率90.59%。因采用了声波变密度的方法检测固井质量,提高了精度,使固井合格率略有上升,而优质率下降了 4.29%。其中探井优质率为52.46%,调整井优质率92.52%,开发井优质率89.31%,实际封固质量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全年钻井 3 607口,井身质量合格率为99.97%,比上年提高 0.08%。全年取芯进尺9 296.74米,芯长9 177.43米,取芯收获率为98.72%,与上年持平。
                                     (高振寰)
  【钻井科研攻关与现场试验取得新成果】 1998年,钻井系统共开展科研项目 352项,有25项通过局级认证;新技术推广9项,获经济效益6 300多万元。共开展了侧钻水平井、深井、探井水平井和薄层固井 4项现场试验,取得了新的成果。一是定向丛式井技术日臻完善。1998年累计打定向丛式井168口,平均建井周期达到9天1小时,最快的队实现队月“4开 4完”,已接近直井水平。二是应用新型PDC钻头效果日益突出。直径215PDC钻头平均机械钻速达13.37米/小时,比同尺寸牙轮钻头快了8.69米/小时。特别是在深井应用的直径311系列PDC钻头,平均机械钻速达16.03米/小时。三是小井眼钻井完井技术大面积推广,为降低外围油田钻井成本提供了新的途径。全年共打小井眼井 213口,据测算,每口小井眼井的直接成本比正常井约降低3.7万元。四是通过现场试验,在侧钻水平井、 探井水平井、深井钻井、薄层固井技术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 
                                     (高振寰)
  【钻井企业强化内部管理】 1998年,钻井系统各单位企业管理水平普遍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全系统5个单位全部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复查。二是钻井队伍资质认证取得较好效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对大庆钻井队进行的资质认证验收中,对局属各钻井队现场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生活管理和人员素质 5个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复审的96个队有94个队达到了乙级队标准,比1996年审查时增加了4个;丙级队 2个,比1996年审查时减少了4个。同时两个长城钻井队也顺利通过甲级队的复审。三是设计单位资质认证工作取得新的进展。由于各单位重视,先后配备了技术骨干和现代化装备,使各公司的钻井工程设计能力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通过集团公司组织的专家审查,钻井二、三公司和钻井研究所通过了钻井工程设计单位资质认证,钻井一公司通过了复审。
                                     (高振寰)
  【开拓国内外钻井市场取得进展】 钻井一公司和钻技公司经过 140天的施工,圆满完成了钻井战线的第一次国内反承包工程——加拿大皇朝公司州13区块 5口先导试验井的钻井、固井和取芯,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在美国埃索公司的葡深1井和新区事业部的城深1井的钻井项目中中标,目前正在抓紧进行施工准备。以钻井研究所为主的对外技术服务收效显著,钻井技术产品逐步打入局外市场,年创局外收入4 290万元。  
                                     (高振寰)
  【队伍培训见实效】 1998年,钻井系统各单位在生产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按照全局培训工作“全员、分层、特色、精细、效益”的方针,坚持按需培训,务求实效,较好地完成了队伍培训任务。全年举办各类培训班282期,培训人员达17 866人次。其中岗位培训 114期5 071人次,适应性培训76期 3 417人次,技术等级培训45期2 001人,井控培训43期2 151人,中联煤资质认证培训4期256人,工人技能鉴定3 642人,送外培训134人。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使队伍专业技术素质明显提高。  
                                     (高振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