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副产品加工业
农副产品加工业
农副产品加工业
【概况】 大庆农、牧、渔业所生产的大量糖豆薯、蔬菜、鲜奶、生猪、禽蛋等为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提供了广阔空间。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市逐步建起了10个专业生产基地。1.肇州、大同的玉米生产、加工基地,年加工量30万吨;2.肇州、肇源、林甸的糖、亚麻、烟生产加工基地,年加工量分别为30万吨、3 500吨、800吨;3.肇源、肇州的水稻、红高梁和小米生产加工基地,年加工量分别为35万吨、20万吨、10万吨;4.市郊的精细蔬菜生产加工基地,年加工量为26万吨;5.肇源、杜尔伯特的水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年生产加工量为 5.3万吨;6.肇源、杜尔伯特的野生动物养殖生产基地,年养殖量为30万只;7.市区、杜尔伯特、林甸的乳制品生产加工基地,奶牛存栏13.2万头、年产鲜奶24万吨、年加工乳制品能力22.5万吨;8.大同、林甸、杜尔伯特、局禽蛋公司的肉鸡生产加工基地,年加工量 1万多吨;9.四县五区生猪饲养加工基地,年养猪105万头,年加工量 6万吨;10.以林甸为主的草苇编织、造纸和秸秆加工生产基地,年加工量4.5万吨。初步统计,生产基地提供的产品可占全市农副产品总量60%以上。
截至1998年底,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业年产值实现18.5亿元,年增长 21.7%。共有各类加工企业1 500多家,其中产值超500万元的企业有169家,产值超1 000万元的企业有26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 6家,大庆乳品厂、大庆罐头食品总厂、局禽蛋公司、艾森植物油公司、益康面粉公司、肇源制油厂、杜尔伯特草原香乳业公司、金锣集团公司、绿茵健康食品有限公司被确定为省级龙头企业,局柠檬酸厂、肇州亚麻厂、杜尔伯特贡米集团和植物油蛋白有限公司被确定为市级龙头企业。全市农副产品加工形成了粮豆薯、烟麻糖、瓜果菜、乳肉和草苇 5大主导产业。粮豆薯加工产业化程度达34%以上;乳肉加工产业化程度达72%以上;糖麻烟加工产业化程度达95%以上;革苇加工产业化程度达10%以上;瓜菜果和其它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化程度均达15%以上。建成了粮食加工企业29家,饲料加工企业(年产值超30万元以上的)180家,豆类加工企业40家,肉禽加工企业42家,亚麻加工企业5家,甜菜加工企业4家,酒类、饮料、食品加工企业185家,草苇编织及秸秆加工企业24家。
(闻 泽)
【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步伐】 年初,全市按照高起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要求,经过认真筛选和论证,确定了21项农副产品加工改扩建项目,截至年底已建成投产的 8项,正在建设中的10项。如金锣食品有限公司二期工程已进入全面试产阶段,生猪加工量比原来增加一倍多;大庆绿茵食品公司完成扩建改造任务后,生产能力由年加工3 000吨胡萝卜提高到年加工1万吨;大庆柠檬酸厂年可加工玉米 3万吨,投产一次成功,生产出了合格产品;肇源县制米厂投入500万元从日本引进一条精制大米生产线,提前试生产,年可加工优质水稻3万吨。肇源罐头厂改造生产胡萝卜饮料和薯茄项目,新开发出了6个产品,年可加工蔬菜1.5万吨。肇州实现油厂30万吨大豆加工扩建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吉泰贡米集团设备已定货,目前正筹备试投产。经省计委等主管部门批准,大庆金锣食品有限公司等 9家企业被确定为省级龙头企业,比1997年增加3家,在全省14个地市中,龙头企业数量排名第一。
(刘焕章 肖德山)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1998年,全市在突出发展主导产业,扩大基地生产规模的同时,重点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使企业与基地、与农户间的关系进一步密切,推动全市效益型农业稳步发展。如吉泰集团投资 1.2亿元建设贡米生产加工基地,生产“古龙贡米”,今年种植10万亩,带动10多个乡镇 4 000多户谷子种植业的发展。龙庆集团针对本县内原料不足的实际情况,到大同种植甜菜 8万亩。草原香集团在克尔台乡进行了厂民利益共同体的试点,乳品厂与奶农签订双保合同,拿出 4万元帮助乡里建饲料加工厂,生产饲料赊给奶户,促进了畜牧业发展。管理局禽蛋公司利用自身技术、设备、种雏、饲料等优势,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动作用,建立起了养鸡生产联合体。红岗区北大庆发繁养有限公司是一个集养殖、饲料加工、肉类加工为一体的科研生产一体化企业,今年先后为大同、肇州、肇源等县提供放养鹅雏、鸭雏、幼狗数万只,并在防疫、饲料等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带动周边农民走上致富路。今年以来,省级龙头企业金锣食品公司在我省及全国各地猪价急剧下跌的情况下,主动拿出 1 000万元,稳定了收购价格,保护了农民养猪积极性。
(刘焕章 肖德山)
【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实力增强】 1998年,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实力增强,推动农业业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一是,围绕生猪、胡萝卜、葵花、乳制品、小米等主导产业,涌现出牵动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15家,其中 9家跨入省级龙头企业行列。二是,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共实现产值18.5亿元,比上年增长 21.7%。在龙头企业的牵动下,建成了一批比较稳定的生产基地,面积已达 227.5万亩,有10万多农户纳入到产业化经营体系中。三是,养殖业初步形成了生猪、奶牛、肉鸡、野生动物和大鹅 5大畜产品生产基地。杜尔伯特县野生动物饲养量达25万只以上,实现产值 1亿元,被农业特产委员会授予“中国北极狐之乡”称号。四是,专业合作社有较大发展。共新建专业合作社88个,使全市合作社总数达220个,社员达2.6万户,入股资金突破5 000万元。
(辛 习)
【加强特色农业基地建设】 1998年,在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方面,按照产业化的要求,逐步开始向基地化、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使农业结构的深层次调整和要素合理流动有了较大进步。特别是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有较大发展。如水稻生产基地,播种面积已达到近百万亩;谷子生产基地种植已达29万亩;绿豆、红小豆、黑豆等种植面积达40万亩;葵花种植达24万亩,胡萝b种植达4万亩,花生种植10万亩。在养殖业基地建设方面,大力扶持金锣食品有限公司龙头企业,带动了养猪业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市政府为发展养猪业筹资下拨资金达 1亿多元,改造猪舍27万平方米,建设500头以上猪场769个;其中千头猪场109个,万头以上猪场5个,发展养猪专业户 4 252户,成为全国较大的生猪生产基地。在野生珍皮动物养殖方面,养殖量已达25万只,是目前全省少有的养殖基地。
(刘焕章 肖德山)
【拓展农副产品销售市场】 为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市有关部门抓紧市场建设。截至年末,全市经销农副产品的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专业和综合市场已达110多处,各类专业生产合作社和中介组织已发展到 180多家,为企业推销产品创造了条件。同时,帮助厂家建立省内外市场销售体系,在’97上海国际食品博览会上,各县区及市属企业的80多种产品参展,肇源罐头厂生产的西红柿罐头和酸黄瓜罐头、绿茵食品公司生产的胡萝卜汁和软糖、肇州龙庆集团生产的“小王爷”牌白酒等 6种产品被评为优秀产品;贡米集团的古龙小米、红宝石冰淇淋公司的冰淇淋、和平牧场的纯牛奶、肇源农场的精制大米等 8种产品被评为国家绿色食品。
(刘焕章 肖德山)
【大庆金锣公司扩大生产规模】 大庆金锣食品有限公司二期工程的20条火腿肠生产线,经过2周时间的调试,12月18日投产。“大庆金锣”自1997年5月投产以来,一期工程共屠宰加工生猪17.68万头,生产火腿肠2.69万吨, 创产值3.2亿元。同时, 作为省级骨干龙头企业,“大庆金锣”对大庆及全省养猪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牵动作用。由于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大庆金锣”的生猪收购价格始终高于全省及全国平均价位,仅此项,今年企业就多拿出1 500多万元“反哺”养猪户,保护了养猪户生产积极性。启动二期工程,投资双方共追加总股本1.6亿元,其中金锣集团出资7 820万元,大庆方出资8 150万元,大庆方占资本金 51%,大庆控股。二期工程启动后改为独立核算企业,实行规范的股份运行机制。二期工程的完成,使该公司达到了年产6万吨火腿肠的规模,满负荷生产可“吃”净全省生猪。
(辛 习)
【肇源古龙贡米公司正式投产】 引资 1.2亿元的肇源古龙贡米加工有限公司于12月22日正式投入生产。该公司的主体设备从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引进,企业现代化程度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居于领先水平。年加工古龙贡米 3万吨。古龙贡米色泽金黄,饭香浓郁,风味独特,口感极佳,营养丰富,为老人、儿童、孕妇营养之佳品,无公害、无污染,免淘洗,是AA级绿色食品。目前,已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大中城市设立了古龙贡米专营店,并在日本、泰国设立了贸易窗口。该公司以肇源县西部乡镇古龙贡米生产区为依托,与农民签订贡米生产原料的购销合同,形成了肇源县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化链条,标志着全县农业产业化和经济结构调整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辛 习)
【管理局养鸡联合体取得规模效益】 1998年,管理局以禽蛋公司为龙头,联合48家养鸡场组建养鸡生产联合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加、销关系为纽带,联合征战市场。一年来,共放雏鸡56万多只,回收23万多只,销售饲料5.2万多吨,收到显著的经济效益。
管理局原有大小养鸡场点 131个,各场从饲料加工、鸡雏孵化到屠宰储藏都自成体系,形成“小而全”的生产模式。结果多数鸡场自行加工的饲料质量差,分散孵化,鸡雏品质不好,分散屠宰,加工粗糙,造成浪费。尤其是由于饲养分散,重复建设,使养鸡业普遍处于高成本、低水平状态,在市场竞争中,显得越来越无力。
联合体组建后,避免了这些矛盾,以强大的规模优势出击市场,使油田养鸡业走出低谷。采油三厂农工商养鸡场加入联合体后,年产蛋达37万公斤,生产能力提高了10倍,产量增加了12.5倍,企业也首次实现了收支平衡。农工商机关鸡场过去仅冷库和孵化设施每年就要消耗150万元以上,走上联合道路后,他们停掉这些设备,从禽蛋公司引进鸡雏 5万多只,光靠养鸡就摘掉了企业亏损的帽子。形成联合体后,禽蛋公司过去常年闲置的现代化屠宰生产线加工量猛增到350万公斤,相当于过去3年加工总量的 3倍。1998年,禽蛋公司还借助联合体的优势,向日本出口24吨鸡产品,销往俄罗斯380吨全价饲料,产品首次打出国门。
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禽蛋公司发挥龙头企业自身优势,“借鸡生蛋”,与周边县、区530多个农民养鸡户建立经济联合体,走 “放雏收鸡、共同富裕”的新路子。双方商议放雏数量、以雏带料的数量、肉鸡出栏时间及双方的责权利关系,签订放养合同。公司组织10多名技术人员,指导农户科学养鸡,使农户养鸡成活率达到 95%以上,每户年平均收入达万元左右。同时,禽蛋公司也通过“放雏收鸡”,比原来多养了70多万只鸡,等于新建了一个养鸡场。
(鲍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