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电力工业

电力工业

电力工业



  【大庆电业局完成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1998年,电业局广大干部职工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全方位推进企业改革与发展,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奋斗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取得了抗洪抢险的全面胜利,保持了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在全国首批跨入国家一流供电企业行列,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姜立滨)
             1998年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



  【被授予“国家一流供电企业”称号】 1998年,电业:局为迎接国家电力公司对创一流工作的最后验收,该局上下积极行动,广泛参与。一方面对创一流的九项条件、六项考核指标进行了详细的对标、检查、分解和完善;另一方面,围绕创一流,对全局的生产、经营、基础设施、科技进步、双文明单位建设等各项基础工作做了进一步的整顿和加强。最终电业局以全国考评总分第二名的成绩,于11月24日被国家电力公司授予首批“国家一流供电企业”称号,在全省电力系统实现了创一流零的突破。
                                     (姜立滨)
  【继续保持安全文明生产】 1998年,大庆电业局以一流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大力推行《危险预知分析报告》;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和奖罚力度,全年共执行奖励金额82.56万元;执行罚款金额9 200元;开发安全管理子系统,基本实现了安全生产的微机化管理;推进城区内二次变电所无人值守化,在全省率先实现城区内所有二次变电所和1座220千伏变电所无人值守;在设备综合治理和指标管理方面,推广使用工序卡和检修工艺流程卡;坚持开展标准化大修,严格执行检修后设备三级验收;进一步完善送、变、配及继电专业的状态检修,提高带电作业整体水平;通过不断加大物质投入和推进科技进步,逐步实现了安全生产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管理,使安全工作步入了良性循环轨道。截至年底,全局未发生人身轻伤以上事故,杜绝了重大设备事故和误操作、误凋度责任事故。顺利实现安全生产累计 1 337天的历史最高记录,继续保持长周期安全生产全国同类供电企业第二名的好成绩。  
                                     (姜立滨)
  【保证抗洪期间安全供电】 1998年大洪水,使大庆供电区内国网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农网损失较为严重。面对严重灾情,电业局迅速制定了一系列紧急防汛措施:实行局领导和各专业部门人员24小时不间断值班,所有无人值守变电所及微波站均派人值守;对处于洪涝地带的变电所昼夜监视汛情和排水,及时修坝堵漏;局调度室协调有关单位做好事故预想,随时准备改变运行方式。洪峰过后,又立即着手进行灾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电力供应工作,尽快恢复送电。同时,该局为全市灾区捐献了价值 100万元的款物,帮助杜尔伯特县克尔台乡、烟筒屯镇兴建电力新村。在特大洪灾面前,电业局干部职工奋勇拼搏,无私奉献,确保了抗洪期间可靠供电,取得抗洪救灾全面胜利,得到上级电力公司和市委、市政府好评,被国家电力公司评为电力系统“抗洪抢险先进集体。”
                                     (姜立滨)
  【经营管理水平提高】 1998年,电业局为加强管理,实施了划转剥离、重组机构等改革措施。一是,把服务性行业和多种经营企业归口管理,在加大后勤服务单位剥离力度的基础上,将物业公司、生活公司、明珠房地产公司划归电力总公司管理,将物业公司房产管理职能划归行政部;二是,为便于生产设备归口管理,提高检修作业效率,根据设备分布和生产流程,将变电工区所属直流班并入继电专业,将变电修试公司并入局检修公司,同时成立局配电公司;三是,对运行专业进行集中管理,将距离较近的高、低压变电所合并,将通讯工区所辖外营微波站的运行人员划入所在变电所编制中。通过一系列机构重组、人员划归的运作,使专业界限更明确,工作范围更清晰,人员结构规范,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为今后“分灶吃饭”做好了准备。电业局在上年引进人才培养、选拔、竞争、激励机制的基础上,1998年重点深化了生产系统用人机制改革。对全局变电运行专业所有专工、安全员和班组长统一进行了考试、考核、竞职和录用;并将此机制延伸到送电、继电、调度等各个生产领域;针对转岗和剥离职工人数不断增多的现状,该局采取措施开源节流,降低内耗,并发展了多种经营产业。多经规模迅速扩大,年产值已达1亿多元。
                                     (姜立滨)
  【电费收缴保持月清月结】 1998年,大庆电业局针对石油价格下调、石化产品滞销、以及供电区内大型国有企业压缩产品产量,电力营销形势严竣的不利形势,坚持摆正电力营销在企业发展中的“龙头”位置,贴近电力市场寻找变化规律,准确进行市场预测,按照统筹兼顾、抓大不放小的原则,全方位推进增供扩销和电费收缴。通过明确责任,完善考核制度,以及在负荷预测上及时掌握用户的动态;在电量分析上,开展电力负荷日分析,准确掌握负荷增减变化的关键点,制定相应措施,保证电量增长;在生产检修上,推行计划停电,开展状态检修和带电作业,有效缩短了设备停电时间,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在运行方式上,经过安全管理、科学调度,充分保证了重大负荷不间断供电;在催费限电上,采取营销和运行密切配合,通过拉电量少、制约性大的敏感负荷,达到既有效催费、又不严重影响用户生产的双重效果;采取必要手段合理控制企业自备电厂自发自用电量,并通过及时到位的工作方式,促使新投和增容变电所提前投运,启动高耗能用户。同时,通过继续加大收费工作力度,以优质服务,确保全年电费月清月结。截止年末,全局完成供电量88.81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4.54%;完成售电量86.66亿千瓦时,比上同期增长4.56%;电费收缴实现第三年双结零。
                                     (姜立滨)
  【科技教育工作成效显著】 电业局在科技进步方面取得明显成绩,年内实现了城区内所有二次变电所的远方操作和监控;通过光纤联接建立了局域计算机网络,覆盖面达到 85%;在省电力局支持下,该局 MIS系统达到了实用化要求;送电工区开发的送电管理系统实现了地图管理、设备管理、档案管理等功能;在地区程控高度网已经初具规模的基础上,1998年又完成了 220千伏先锋变、让胡路变、丰乐变、红旗变程控调度总机的安装调试工作,形成一个新的环网。营销管理现代化网络已经联成,实现了用电营业部与各供电局及各个营业厅的互联,达到数据适时传送,开发了用户查询、异地购电、营业远程网管理等功能,负荷控制系统各项功能已全部展开。
  1998年,电业局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从提高人员素质人手,配合企业减员,转岗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先后对全局管理岗位干部进行了现代办公设备应用、工商管理、法律知识等培训;配合竞争上岗,对“两电合一”竞争上岗和变电运行三权考试人员进行了多次岗位培训、考试和考核;为在2000年实现全局职工均达到中专以上文化程度,通过与哈电校联合,在全省电力系统率先举办了中专学历两年制脱产学习班,采取下调岗位工资、取消奖金、奖学金与学习成绩挂钩等办法,激励参学人员学习积极性,为全员素质提高打下基础。
                                     (姜立滨)
  【完善农电管理体制减轻农民负担】 1998年,电业局农电网遭受了特大洪水的严重破坏,但经过全局干部职工共同努力,农电各方面工作仍然取得了较大进展,电费回收实现月清月结,供电生产继续保持安全稳定局面。
  为贯彻国家电力公司关于农电“两改一同价”的改革精神,该局于10月份仅用 4天时间就与肇源、肇洲、林甸、杜蒙、青岗、明水等 6县政府签订《农村电网固定资产移交协议书》,实现了上述 6个趸售县电力企业总计15 546万元固定资产的全部无偿移交。经过努力,全供电区各县(市)农村电价均低于或等于省定最高限价,微机二次发行到户率达100%,用电张榜公布率达100%,全供电区 102个乡电管站均达到“农民信得过乡电管站”标准,减轻农民用电负担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洪水退后,该局积极与地方政府协调配合,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农电恢复工作,及时为受灾村屯送电。在推进农电经营管理现代化方面,青岗、明水、肇州、肇源、林甸 5个县城已实现抄表器抄表、磁卡购电、电话语音查询,肇源县新站镇电管站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乡镇用电的语音查询和磁卡购电。  
                                     (姜立滨)
  【石油管理局供电公司完成全年生产任务】 供电公司现有职工 4 351人,其中技术干部962人,有高、中级技术职称的345人。公司拥有自建自管的 110千伏一次变电所25座,总容量203.2千伏安;负责维护检修的35千伏变电所 189座,总容量268.59千伏安;共管辖110千伏输电线路57条,834.31千米135千伏输电线路 315条,1 921千米。固定资产原值12.5亿元,净值9.03亿元。该公司1998年完成总供电量100.78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6.3%;自发电4.01亿千瓦时,完成计划的121.5%,供电可靠率达99.99%;系统加权平均力率达到97.48%,电网损失率4.44%;实现销售总收入35.34亿元、实现成本节余3 838万元,完成电网基本建设投资1.2亿元;新建、续建2座110千伏变电所,一次投产成功。新建及改造110千伏及35千伏线路71条233.13公里。
                                     (李凯胜)
  【加强输变电运行管理】 1998年,供电公司以创全国一流供电企业为目标,加强输变电运行管理,做到“保护微机化、开关无油化、值班少人化、维修状态化”,实现了输变电管理上的一次革命,电网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年内继续开展创金、银、铜牌变电所活动,由管理局评出金牌变电所 2座、银牌变电所3座、铜牌变电所4座。全年变电事故率下降到0.026次/台·年;线路事故率为零;继电保护正确动作率达98.77%;临检率比上年下降23%。
                                     (李凯胜)
  【完成输变电设备检修任务】 1998年,该公司组织修改、制定了《变电所检修维护分界管理规定》、《电器设备交接验收程序》、《临时变搬迁、打火管理规定》、《带电作业范围及审批程序》,分工明确,责任清楚,提高了检修质量。全年检修35千伏以上变电所 207座,提前97天完成全年检修任务;检修35千伏以上输电线路 2 627.5公里,提前45天完成全年检修任务;搬迁临时变26台次。检修质量优良,为安全平稳完成输变电任务奠定了物质基础。
                                     (李凯胜)
  【大庆热电厂完成年度生产任务】 1998年,大庆油田热电厂以深化改革,科学管理,争创省内一流水平电厂,向建厂十周年献礼为目标,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全年发电供热量创出建厂以来最好水平。
  1998年,全省电力市场呈现供大于求局面,省电力公司实行模拟电力市场运营管理,对机组的可靠性、经济性和自动化程度提出更高要求。在新形势下,该厂一是加强与省电力局的工作联系,多次派人到省了解电网形势,提出修改曲线理由、用电量增长依据和发电量测算空间,努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适应《模拟电力市场调度运营管理暂行规定》,对影响机组安全、平稳、经济运行的指标进行必要的调整,加强考核监督,减少“不符合点”,使发电质量明显提高;三是加强设备维护检修,及时处理设备缺陷,提高主辅设备的完好率,保证机组随调随起,做到“调得起,压得下,冲得上,稳得住”;四是严格执行《规程》,杜绝违章和误操作,全年共启停机38次均一次并网成功,办理热力工作票1 238张,电气操作票961张,合格率100%;五是强化安全管理,整顿劳动纪律,安全监察小分队坚持不定期对生产岗位、重点设备和要害部位进行抽查,促进企业综合管理素质提高。经全厂上下共同努力,提前 3天完成年度发电计划,实际发电300 161万千瓦时,比计划超发5 161万千瓦时;供热 312万吉焦,完成年计划的136%。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刘智伟)
  【通过 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 1998年,按照石油管理局的统一部署,热电厂积极开展质量体系标准认证工作。在专家指导下,组织编写了质量手册、24个程序文件和 256个质量记录。自 5月份开始,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动员,统一思想,各级领导坚持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学习标准到位,程序实施到位,预防措施到位。为加强体系运行管理,先后两次组织内部质量审核,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预防措施,举一反三进行整改,使体系运行趋于完善。经厂认证办和各基层单位、机关各部门 8个多月的扎实工作,10月27日顺利通过长城质量中心现场审核,并于11月,1日取得ISO9002认证证书。通过质量体系标准认证,该厂质量管理工作进一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刘智伟)
  【获安全文明生产金牌“六连冠”】 1998年,热电厂在安全工作中,主要抓了 3项工作:一是加强领导,落实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各级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做到责任到位,工作到位。二是从思想教育人手,强化日常安全检查监督。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在生产检修和重大操作中,坚持做到安全讲话到位,安全措施到位,管理干部到位,检查监督到位。全年共组织安全生产检查14次,查出事故隐患 300多个,全部及时进行了整改。全年实现无重大火灾事故、无爆炸事故、无重大责任事故、无生产亡人事故、无误操作事故。三是开展安全生产达标活动,加强基层安全建设。深入开展以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班组、标准化岗位、标准化现场为基本内容的班组达“三标”活动,全厂145个班组有 143个达到标准,达标率98.6%。汽车运输大队严格要求,强化管理,杜绝交通大事故和人身重伤以上事故,在管理局组织的交通百日安全竞赛活动中荣获“幸福杯”。通过全厂共同努力,该厂连续 6次获石油管理局“安全生产、文明生产”金牌。
                                     (刘智伟)
  【晋升省级文明单位标兵】 11月 6日,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创建工作检查团,来电厂验收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工作,检查团首先观看了《大庆油田热电厂双文明建设情况简介》电视片,听取了工作汇报,现场检查了厂区安全文明生产等情况,最后由检查团对该厂双文明创建工作进行了讲评。认为热电厂建厂 9年,双文明建设成绩突出,一是各级领导班子重视,真正坚持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了突出位置。二是形成了一整套双文明建设考核运行机制。三是工作程序科学。该厂深入落实“四进四到四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抓“一把手”教育管理工程,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抓“细胞工程”,总结推广安胜利“3345”工作法, 加强基层班组建设;抓爱岗敬业主题教育,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形成了“在岗一分钟,负责六十秒”的具有鲜明行业特点的敬业精神;抓“全方位承包,全过程创建”,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经省检查验收后,该厂创建工作实现 9年迈出三大步:1994年评为大庆市文明单位;1996年晋升为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并被评为大庆市首批“文明行业活动示范点”;1998年破格晋升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厂属18个基层单位中,有13个单位被评为区级以上文明单位。  
                                     (刘智伟)
  【龙凤热电厂完成年度生产任务】 1998年,石油管理局龙凤热电厂完成发电量8.41亿千瓦时,为年计划的100.72%;销售电量7.31亿千瓦时;完成供热量702万吉焦,为年计划的113.22%;老厂完成供电标准煤耗率448克/千瓦时,较计划低2克/千瓦时;老厂完成供热标准煤耗率36.6千克/吉焦,较计划低0.4千克/吉焦;全厂实现销售收入1.13亿元。
                                     (那宝伦)
  【加强设备维修管理】 1998年,龙风热电厂进一步加强设备管理,强化设备大小修质量监督机制,严格执行三级验收制度。全年共完成主设备大小修34台次,辅助设备大小修 264台次。年内投资350万元用于设备技术改造,更换了3号炉水冷壁,修复了塔区循环水连通沟,改造了化学净水室、主控室调度总机等。为适应电力市场运营需要,配备了远动机、PCM 机等综合配套设备。5月份,新厂对1号机组进行首次大修,共消除设备缺陷682项,检修设备830台,检修阀门1 210个,设备更换修复630台,设备改造63项,消除了事故隐患,提高了设备完好水平,彻底扭转了新厂生产不稳定的被动局面,确保了向油田化工总厂安全平稳供电供热。
                                     (那宝伦)
  【新厂2号机组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在新厂2号机组工程建设中,龙凤热电厂通过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健全了各项施工管理制度和质量监督制度,不断完善施工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保证了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截至1998年底,新厂2号机组已经完成80%以上建安量,为明年按期投产奠定了基础。  
                                     (那宝伦)
  【企业管理水平提高】 1998年,龙凤热电厂通过进一步完善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整体经济效益。一是严格预算管理,加强投资与成本控制,按照管理局统一制定的预算管理办法,将各项费用预算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分厂、各科室,实行费用包干、超支自负的管理办法,加快资金周转。在新厂 2号机组工程建设中,结算部门发挥职能作用,严格审批手续,有效控制了资金支出。在成本管理上,实行“成本一票否决制”,推行全员成本管理,压缩了非生产性项目支出,节约了资金。通过加强新厂 1号机组工程结算、交通监察和审计工作,使投资和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二是以 101次岗检为契机,整章建制,把岗检从解决生产操作层问题向解决企业管理层问题推进。通过抓管理层,带动了干部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岗位制度更加完善,岗位责任心普遍增强,职工队伍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打下思想基础。三是开展群众性节能降耗工作。全年完成节能项目9项,共节电445万千瓦时,节渣油1.38万吨,节煤1.o9万吨,节水92万吨,增加了企业效益。
                                     (那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