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畜牧业

畜牧业

畜牧业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 1998年,尽管全市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的袭击,畜牧业生产仍然实现了稳定发展。到年末,全市大牲畜存拦39.2万头(匹),比上年减少4%,其中,奶牛存栏6.6万头,黄牛存栏17.4万头。猪存栏60.8万头,羊存栏52.6万只,禽存栏569.1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1.3%、-2.1%、-1.2%、4.3%和-8.8%。肉牛出栏 8.4万头,羊出栏24万只,猪出栏56.3万头,家禽出栏886.5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13.7%、9.4%、8.9%和10%。肉类产量7.6万吨,蛋类产量16.4万吨,奶类产量16.4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0.7%、-3.2%、和3.6%。畜牧业实现产值13.7亿元,比上年增长4.7%。
                                     (孙书启)
  【优化畜牧产业结构】 1998年,全市积极调整和优化畜牧业产品结构,鼓励和引导广大养殖户在市场找到自己的切入点,市场需要什么就养什么, 什么挣钱就发展什么。具体做了3个方面的调整:一是在养殖习惯上做调整,突出发展特色畜牧业。全市在稳定生猪和奶牛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畜牧业,形成了 3条特色畜牧业生产带,即以杜尔伯特和肇源为主的野生动物生产带,年饲养量已达35万只,年产值在 1.3亿元以上;以肇州、林甸和大同为主的大鹅生产带,年饲养量已达400万只,年产值在1.2亿元;以肇州、林甸和大同为主的肉鸡及本地鸡生产带,年出栏肉鸡 400万只,本地鸡80万只,年产值在0.85亿元。二是在品种、质量上做调整,突出发展效益型畜牧业。在生猪生产上重点发展了长白、哈白、杜洛克等优良品种猪,基本淘汰了土杂猪。林甸县还成功地引进了迪卡猪;在野生动物饲养上,引进了芬兰种狐,通过人工授精已改良本地狐 5 000多只;在特禽养殖上,重点引进了驼鸟、珍珠鸡、乌鸡、山鸡等近20种优良品种。三是在内部结构上做好调整,突出发展了带粮型畜牧业。通过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全市以奶牛、肉牛、肉羊为主的带粮型畜牧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其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比重达30%。
                                     (孙书启)
  【推广应用新技术】 结合科普之冬活动,全市广泛开展科技培训、科技推广工作。全市共举办畜牧业新技术培训班200期,培训牧民 2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8万册;落实生猪直线育肥技术100万头,落实肉牛育肥技术6.5万头,奶牛畜产技术推广 5.2万头,羔羊育肥技术50万只,肉蛋鸡畜产品技术 950万只。全市在抓好原有的重点科研项目和发展项目的同时,1998年又有“苜蓿草地建设与生产技术开发”、“高效节能猪舍设计”、“百万头商品猪综合技术开发”等一批项目立项开发,其中“百万头商品猪综合技术开发”项目通过对良种猪繁育体系、饲料配方对比试验、饲养管理方式对比试验等方面的研究,总结出一套科学的繁育、饲养体系,以此提高养猪经济效益,加大畜牧业科技含量。
                                     (孙书启)
  【继续抓好畜牧业基础建设】 一是以《动物防疫法》宣传为重点,不断加大动物检疫工作力度。(1)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依法维护畜牧业生产秩序的自觉性。(2)是加强畜禽疫病防治工作。全市全年共购回各种畜禽疫苗 1 690多万头(只)份。全市猪瘟、猪丹毒疫苗注射密度达96%,鸡霍乱注射1 300万只,注射密度达90%。(3)是认真开展产地检疫工作。根据《动物防疫法》的要求,全市把检疫工作的重点放在产地检疫工作上,基本把疫病消灭在产地,没有发生疫病外传现象,并在全市各大企业派驻动物检疫人员,保证全市人民吃上“放心肉”。二是草原改良和建设成效显著。全市在搞好草原承包复查工作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改良建设上来。1998年全市改良草原面积25万亩,完成年计划的100%。重点抓了“草原科研开发”和“三化草原治理”两个项目的立项开发。全市继续实施“秸秆养牛”项目,共加工利用秸秆饲料8万吨,并举办了10期培训班,培训养牛户1 000人次。三是搞好家畜繁育改良工作,不断提高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到年末,全市黄牛冻配改良42 000头,奶牛冻配41 000头,猪人工授精33 300头,马人工授精26 900匹,羊人工授精13 200只,分别完成年计划的105.7%、108.8%、201.8%、99.7%和88%。
                                     (孙书启)
  【开展灾区畜禽疫病防治工作】 洪水过后极易造成大范围畜禽疫病暴发,使灾民灾上加灾。为此,全市上下把抓好灾区畜禽疫病防治工作作为当前畜牧业的重点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灾民对畜禽防疫工作的认识。洪灾发生后,全市各级兽医防疫人员积极深入灾区开展工作,大力宣传灾后各种畜禽疫病,尤其是人畜共患病的易发规律和防范措施。仅市畜牧水产局兽医卫生防疫站就发放《畜禽疫病防治手册》 1 000多册。为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与市电视台在黄金时间联合制作了一期灾后疫情防治专题,促进全市畜禽疫病防制工作开展。二是筹措物资,有备无患。市畜牧水产局筹措疫苗1 000 多万头(只)份,消毒药3吨,青霉素180箱,并及时下摆到受灾严重地区。各县区畜牧部门也积极组织疫苗的购进和下摆工作。三是实行重点区域,重点防治。全市在肇源、杜尔伯特、林甸 3县沿江受灾乡镇建立了一条免疫隔离带,组织县乡村防疫人员和检疫人员加强对隔离带急烈性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病的防治。对隔离带畜禽采取 5项措施:(1)对大牲畜、羊进行炭疽苗的紧急免疫注射,注射率达到100%。(2)在完成炭疽苗注射之后,按秋季防疫安排,逐项开展羊痘羊四防苗、猪口蹄疫苗、猪三针免疫注射工作。(3) 对灾民临时安置点的畜群,基本做到人畜分离安置,人畜饮用水严格分开,以杜绝相互传染、引发疫病,并搞好消毒工作。(4) 对淹死、饿死和病死的畜禽尸体全部用焚烧或深埋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5) 各地检疫部门配合工商、公安部门加强对隔离带出售畜禽的检疫工作,并适当限制灾后畜禽的流动,减少疫病发生和传播的机会。四是做好疫情监测、普查和报告。全市密切注意疫情动态,认真做好监测和普查。灾后做出明确规定,发生疫情做到6小时报县,12小时报市,如有隐瞒不报者将追究其责任。 并向全市公布了疫情举报电话。为进一步抓好灾后疫病的监测和防制,经过市畜牧水产局的积极争取,“全市畜禽重点疫病的监测及防治办法”已在省科委立项。通过该项目的研究推动了大庆市灾后疫病控制工作的开展。在全市各级畜牧部门的努力下,灾后全市还没有发生大的疫情。
                                     (孙书启)
  【组织养殖户抗灾自救】 1998年的特大洪水造成全市死亡大牲畜6 965头(匹),死亡猪4万多头,死亡羊3.45万只,死亡家禽55万多只,全市遭水淹畜舍180多万平方米,其中倒塌104万平方米。全市草原绝产面积达409万亩。全市畜牧业直接经济损失达6.5亿元。面对灾情,全市畜牧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积极采取措施,力争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一是打击不法商贩,保护灾民利益。由于洪水来得快、来得突然,许多牲畜被转移到高岗地带安置,饲草饲料严重缺乏,一些小商小贩趁水打劫,以廉价收购畜禽,牟取暴利,严重损害了养殖户的利益。对此全市畜牧部门会同工商、公安等执法部门,分别在林甸、杜伯尔特、肇源等重灾区的交通路口,设卡限价收购,打击不法商贩。二是抓好基础母畜群的稳定工作。对受灾户无法饲养的基础母畜,各县区畜牧部门配合当地政府通过转移、扶贫结对子、委托亲朋好友家代养或采取“送母还仔”等方式,力争保住基础母畜群。三是灾区牲畜向非灾区转移。杜尔伯特县规定,巴彦查干、胡吉吐莫、江湾乡等重灾区乡镇的大牲畜可以转移到敖林、新店等地划出的牧场上安置,也可到泰康镇小八盘、克尔台乡肥牛场进行联养。肇源县规定,没有受灾的草原可以自由放牧。灾后全市已异地安置牛羊等草食性牲畜近10万头(只)。四是做好饲料的调剂余缺工作。洪灾暴发期正值饲草收获的最佳时期,许多饲草来不及收获即被洪水淹没,全市牲畜缺越冬饲草47.7万吨,其中,县、乡调剂自行解决42.7万吨,肇源县尚有5万吨的缺口;缺饲料9万吨,县、乡自调解决5.5万吨,尚有3.5万吨的缺口。为保证牲畜饲料的供应,主要采取了3条措施:(1)组织广大农牧民抢排草原积水,利用晴天做好饲草饲料的抢收工作。(2) 抢前抓早,充分利用现有秸秆资源,通过微贮、青贮和氨化、盐化等方法科学处理后贮存起来。(3) 统一调配饲草,解决重灾区牲畜越冬问题。肇源县明确规定,东部未受灾的 7个乡镇场的所有农作物秸秆,由县里统一收购,统一调拨给西部受灾的13个乡镇。杜尔伯特县通过乡场结对子、村村结对子的方式把未受灾的乡镇的饲草饲料对口支援受灾乡镇。五是抓紧畜、禽越冬棚舍的抢修搭建。全市上下积极动员灾民对残缺不全的畜舍进行修复,仅林甸县在入冬前就抢修畜舍 1万间。同时还动员灾民在高岗向阳干燥的山坡挖地窨子、搭建简易棚舍,做好大牲畜安全越冬工作。
                                     (孙书启)
  【杜尔伯特县发展特色畜牧业实现五个突破】 一是奶牛舍饲有突破。新发展奶牛舍饲户140户,养奶牛1 190头。二是牛羊新品种上有突破。引进西门达尔、 夏洛兰等先进肉牛品种8万头;夏洛兰、无角多赛特等优良品种羊 300只。三是规模养猪有突破。恢复13个养猪一条街,建4个千头猪场、3个500头猪场、100头以上500头以下猪场71 个。四是野生动物改良有突破。与东北林大合作实施国家 “948”项目,引进原种、技术、设备,建立68个野生动物人工改良站点,改良 8 000只。五是草原建设有突破。抓住被列入“全国牧区开发示范工程试点县”的机遇,改良建设草场11.4万亩。
                                     (辛 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