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渔业

渔业

渔业



  【渔业大灾之年不减产】 1998年全市渔业生产克服了生产前期局部干旱渴水,生产后期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全市水产品养殖面达到 244.6万亩,比1997年增长7%,继续保持全省之首;水产品产量达到54 710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生产鱼种1 870吨;新开发养鱼水面47万亩,完成年计划的3倍多。渔业生产实现产值2.23亿元。渔业生产企业改革及多元渔业齐头并进,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王 辉)
  【采取综合措施促进春季渔业生产】 在春季渔业生产中,市水产主管部门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生产发展。一是落实计划,保证生产物资落实到位。年初,全市各县(区)、石油、化工等有关水产单位传达贯彻省水产会议精神,布置1998年水产工作。市畜牧水产局拟定了全年渔业生产计划建议指标,将指标分解到各县(区)。全市各级水产业务部门本着多方位、多渠道筹措的原则,通过贷款、自筹、联营、 联合等形式共为渔业生产场(户)落实生产资金7 400多万元,协调落实生产化肥1 530吨,柴油1 150吨,饲料3 200吨,苗种1.2亿尾。生产准备好于往年。二是战胜春旱,保证重点渔业生产用水。据统计,1998年渔业渴水面积达 110万亩。为解决渴水问题,全市打抗旱井40眼,修井15眼,疏通各主要渠道54公里,拦截渠道旁小型泡沼强制入流主干渠。杜尔伯特县利用中南引开发的有利条件,进一步拓宽加深了连环湖补水干渠,使连环湖进水满足了渔业生产急需。
                                     (王 辉)
  【水产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全市主要水产生产企业在经营机制改革方面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肇源县八家河渔场继续实行股份承包,将1万亩大河网拦分割成 7段承包给7个捕捞队,同时组织场内富余人员办起了第三产业,建起了沙石站、加油站、酿酒厂等;西湖渔场由联谊石化总公司继续租赁经营,效益明显提高,在职职工全部上岗。两家企业全年可实现利润32万元。林甸县渔场企业通过采取土地、水面出租,渔业机械承包经营,开办股份制饭店,退休人员以地顶薪等方式,使企业摆脱困境。杜尔伯特县石人沟渔场、连环湖渔场实现了股份制改造,其中石人沟渔场职工股占60%,国有股占40%;连环湖渔场职工股占78%,国有股占22%;并招商引资1 538万元,加快了企业发展步伐。
                                     (王 辉)
  【渔业科技推广有新突破】 一是典型示范工作有了新突破。全市各地养鱼群众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生产发展。肇源县二站镇渔场 105亩水面,通过招商引资与辽宁省营口市个体户联营,引资80万元,建成驯化养鱼示范场。经检测该场亩产达 1 100公斤,纯盈利50万元,为本地树立了新的高产高效典型。二是实施渔业“丰收计划”有新突破。1998年是大庆实施渔业“三收计划”面积最大、增幅最高的一年。全市从抓组织落实、 任务落实、 措施落实入手,使渔业“丰收计划”面积达到3.43万亩,比上年增长 26.2%。三是新技术推广有新突破。针对近年来养鱼成本逐年加大,比较效益降低,驯化养鱼发展缓慢的实际,1998年加大了驯化养鱼推广力度。各级技术推广部门在池塘清整,苗种投入,饵料供应,技术管理等环节上积极为渔场把好关,服好务。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林甸县水产技术推广站为驯化养鱼户联系优质的颗料饲料260吨,并到场向渔户讲解驯化养鱼的科学技术,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是名特优品种养殖上有新突破。全市名特优放养面积25 000亩,投放苗种 3 000万尾。在市区温室养殖热带鱼类形成一定规模后,各县区名特优养殖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渔业格局。肇源县引进澎泽鲫、高背鲫、鲶鱼、青鱼等品种100多万尾;杜尔伯特县石人沟渔场在450亩的小水面中,投放澎泽鲫、加州鲈、青鱼等品种132万尾,同时自繁鲶鱼20万尾。连环湖、大龙虎泡等渔场还投入大银鱼卵3亿粒,投放面积33万亩。
                                     (王 辉)
  【渔业执法工作有新进展】 1998年,全市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广泛深入开展渔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共发表广播电视讲话5次,法律知识讲座25次,印发宣传材料5 000份,培训渔民 510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全市渔民的法律知识水平和守法经营的自觉性。在渔业行政执法上,加强工作力度,全市共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 268起,有力打击了不法生产者,维护了渔业生产正常秩序;在渔业许可证的核发和船检工作上进展良好。全市在抗洪抢险及抗灾自救期间,免费为灾民发放临时捕捞证 4 151本,实行免收管理费、船检费、工本费、减免费用达69万元。
                                     (王 辉)
  【开展渔业抗灾自救工作】 1998年的洪灾使全市养鱼水面85.37万亩受灾,损失成鱼5.45万吨,鱼种1.82万吨,经济损失 4.3亿元。全市水产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深入第一线抗洪抢险,组织群众、渔民、渔工抢修堤坝,堵截洪水,并调查渔业受灾情况,制定大庆市水产业抗灾自救工作方案,重建家园,尽快恢复渔业生产。杜尔伯特县、林甸县、肇源县水产部门在洪水过后,一方面组织灾民投入捕捞生产,增加投入,另一方面积极修复水毁堤坝、渠道,恢复生产。杜尔伯特县石人沟渔场通过网拦、堵水等措施,将10万亩水面恢复到投产状态;林甸县为灾民增加收入出台优惠政策,为灾民从事捕捞业免收“三费”35万元;肇源县动用人工27 500个,各种车辆 1 800台次,修复水毁堤坝,并对新增的20万亩临时性水面全面规划,1999年投产。
                                     (王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