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
农机
农机
【全面完成农业机械化生产计划】 在1998年全市大部分县(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的情况下,农机战线广大职工,积极抗灾自救,恢复生产,超额完成了田间农业机械化生产计划。一是田间机械播种完成144.4万亩,是年计划的144.4%;其中,玉米催芽机播31.89万亩,完成年计划的127.5%;水稻机械插秧深施肥完成8.1万亩,是年计划的101.2%。二是机械中耕完成427万亩,完成计划的107%;其中中耕深松完成 261万亩,是全年计划的112%。三是机械粉碎秸秆根茬还田完成243.4万亩,完成计划的116%。四是机械伏秋深松、深翻整地完成202.8万亩,占整地面积总数的30%;连片整地160万亩,占整地面积总数的80%;大双覆起垄9.8万亩。五是机械收获完成46.9亩,由于受洪灾的影响完成计划的73%。
(杨显国)
【大型农机具更新成绩显著】 1998年,全市共更新大型拖拉机 150台,其中,链轨拖拉机99台,轮式拖拉机51台;更新大型配套农具 563台,分别完成计划的150%和187%。完成更新资金1 965.6万元。其中:省补贴258.0万元,市县补贴251.1万元,贷款200.3万元,自筹1 256.2万元,(包括股份集资261.4万元)。
(杨显国)
【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 1998年,全市农机系统以县、乡为重点,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全年新建农副产品加工点4个,完成计划3个的130%,使总数达到11个。新创建标准化农机站16个,总数达到41个。二是经济效益提高。由于县办、乡办服务站职能进一步明确,实行责利挂钩,促进效益发展。在具体工作中,首先抓了油料经销供应工作,各农机站及时购进和下摆农用柴油,满足生产需要。同时,改革乡镇农机服务站经营机制,普遍实行了股份合作或租赁承包经营。职工工资实行效益工资,进一步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确保企业增盈减亏。1998年全市县办农机服务实体完成产值2 380万元,实现利税247万元;乡农机服务作业完成产值2 700万元,实现利税255万元。
(杨显国)
【加快推广使用农机新技术】 为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农机化技术在粮食增产中的份额,1998年,市、县两级农机部门加大了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力度。一是加大农机化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春季购进玉米滤水精播机、水稻插秧机、抛秧机、行抛机等样机19台,投入资金20余万元。二是建立推广基地,扩大实验示范田。由于土地联产到户,给推广农机化新技术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各县(区)逐步建立了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基地和试验示范区。林甸县农机局在红旗镇先进村进行了玉米平播药剂灭草免中耕试验;在三合乡南岗村进行了水稻机械插秧深施化肥、水稻抛秧和水稻行抛试验。该县还在面上推广玉米平播抗旱保墒技术 4万亩。肇州县为了发挥省机械化旱作农业试验区的辐射作用,安排乡(镇)百亩示范田32块,每个村安排示范田50亩,使全县示范田面积达到1.29万亩。三是召开现场会发挥典型引路作用。为推动“铁牛杯”工程实施,1998年市、县两级召开大型农机具更新、机械化起垅、农机合作社场、库、棚建设等各级各类现场会10余次。各乡(镇)也都根据各自工作需要召开现场会,既扩大了农机工作宣传,又为各级领导掌握农机新技术起到示范作用。四是加强了市、县两级农机化技术推广站的建设。对县农机化技术推广站的机构、人员、场地、技术装备等进行综合评估。在评估基础上调整充实了专业技术人员,使其适应新形势下农机化推广工作的需要。同时,乡(镇)农机管理站加挂农机化推广站牌子,设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农机化推广工作,明确职责、落实工作指标。年末根据完成任务情况由县农机局考核奖惩。
(杨显国)
【抓紧机械秋翻整地】 在全市抗洪抢险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市委、市政府及时把恢复生产作为抗灾自救、重建家园的重要工作来抓,并把机械秋翻整地、修复田间水毁工程做为抗灾自救的工作重点。一是及时制定方案。洪水过后,以市政府名义下发了秋翻整地方案,各县根据市政府的整体部署,分别拟定了各自的秋整地工作方案,对任务、目标、措施及奖惩等提出了明确要术。二是召开现场会,促进秋整地工作。10月10日,在林甸县召开有市五大班子主要领导,各县(区)书记、县(区)长,各乡(镇)委书记、乡(镇)长参加的全市五秋工作现场会,沟通情况,交流经验,推动秋整地工作全面展开。三是层层抓落实。现场会后,各县区都连夜召开会议落实全市现场会精神,层层落实责任,并制定完成秋整地任务的具体措施,使这项工作扎实深入地进行。四是兑现奖惩。五秋工作结束后,市政府组织检查验收,进行总结评比。获五秋工作第一名的县(区)受到200万元的重奖(以奖代投)。
(杨显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