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水利

水利

水利



  【抗春旱保春种】 1998年春季,全市发生比较严重的旱情,水田渴水问题尤为突出。经过市县水利部门的共同努力,春种前全面完成机井维修和设备检修工作, 共维修机电井2 430眼,检修设备5 742台套;全市37处灌区泵站3月15日前全部检修完毕,达到合闸抽水状态。整个春种期间,全市最高日出动抗旱人数38万人,启动机电井大井 7 600眼,小井12 000眼;共完成冬春灌面积76万亩,春种坐滤水面积560万亩,抗旱浇灌面积330万亩。为解决水田渴水问题,全市完成渠道清淤土方20万立方米,增设浮船泵站 4座,大型导水设备20台套,流动泵站1 557处;新打水田补水大井15眼,小井3 000眼。通过这些工作,1998年取得了历年最好的苗情。
                                     (郑国民)
  【建设国家重点抗旱打井项目区】 1998年,肇州县、肇源县、林甸县和大同区被列为国家重点抗旱打井项目区。在项目区建设中,全市水利部门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高水平管理、高效益产出的原则,认真组织,圆满地完成了任务。项目区内共打机电井320眼,建喷灌工程469处、管输工程182处、微滴灌工程181处。项目区内注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做到了田、水、林、路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在种植结构上以经济作物和高产优质高效作物为主。在设备定购上,采取了统一考察、集团订货、统一签订合同的办法,节省资金近200万元。在工程管理上, 积极推行股份制和民营化。项目区建设及管理水平得到国家和省验收的高度评价,认为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位置。
                                     (郑国民)
  【加强抗旱灌溉工程建设】 1998年全市继续大搞抗旱水源工程建设,计划新打机电井大井1 000眼,小井5 000眼,实际完成大井1 005眼,小井5 300眼,超额完成机电井建设任务。突出抓好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新建喷灌工程721处,喷灌面积增加30万亩;新建管输工程460处,管灌面积增加11万亩;新建微滴灌工程210处。全市旱灌面积达17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80万亩。在江河严重枯水、春旱较重的情况下,1998年完成新发展16万亩水田任务,全市水田面积达到96万亩。
                                     (郑国民)
  【为抗洪抢险做出贡献】 汛前积极做好防汛准备,3 月份召开了全市水利工作会议,对1998年的防汛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4月份对江河行洪滩地内设障情况进行了调查;5月份下发了《全市渡汛方案》和《超标准洪水预案》,并完成了《超标准洪水淹没风险图》。临近主汛期,又相继召开全市防汛会议、全市防汛清障工作会议、全市防汛广播电视动员大会等,不断提高干部群众对防大汛、抗大灾的认识。7、8两月,嫩江、松花江、双阳河发生超百年一遇大洪水。在抗洪抢险过程中,防汛部门密切注意汛情发展,科学分析可能发生的种种险情,并会同国家和省水利专家,相继提出构筑泰一防线、库里泡至古恰闸防线、南引渠首重点抢护、东部战线“上堵、中护、下泄”、南引水库“南堵、北固、东泄”等一系列重要建议和抢险方案,为夺取抗险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郑国民)
  【组织水毁工程修复会战】 1998年大洪水造成全市江河堤防溃堤决口 5处,破堤放水22处,毁坏国堤 251公里;有51座泵站、900多座桥涵闸建筑物、1 200多眼机电井、近千公里灌溉排水渠系不同程度地被洪水毁坏。洪水过后,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水利部门积极筹资,精心组织,利用秋冬两季,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以水毁工程修复为重点的水利建设大会战。共完成水利基本建设投工1 200万个工日,完成各类工程土方3 360万立方米。1998年,全市共完成农田水利建设投资1.54亿元,其中国投 800万元,省投1 000万元,市投1 600万元,企业支援2 400万元,集体和群众自筹8 780万元。 
                                     (郑国民)
  【水利科研和水利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水利科研设计取得了新成果,《大庆市水环境研究与管理》课题项目 5月初通过国家级专家组的鉴定,并被评价为“整体上达到了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全市水利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完成总产值13 338万元,完成税费上交 4 451万元,分别比计划指标超额完成1%和0.7%。水政水资源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年完成收缴水资源费4 161万元,超额完成计划指标的18.9%。 
                                     (郑国民)
  【兴修中南引水利工程】 被称为大庆“都江堰”和“红旗渠”的中南引水利骨干工程,是一项大型农业综合开发工程。1997年3月经国家正式批准立项,计划工期9年。近期工程起止时间1997年~1999年;远景工程起止时间2000年~2005年。工程总造价为19.8亿元。总体规划是以水源工程为基础,总体布局是西水东调、北水南送。主要是利用嫩江流域和自然坡度,以引水为主、提水为辅。北部自中引主干渠、塔哈河、双阳河、乌裕尔河来水,经东升水库、连环湖调蓄,余水下放南引水库。西部从南引水库渠首引洪,经南引水库调蓄,下放西大海、库里泡及南引泄干直至牛毛沟,最后从牛毛沟出口望海闸入松花江。工程所跨区域包括林甸县西半部、杜尔伯特县、大同区、肇源县全部和肇州县的西半部。工程建成后将使大庆实现两江相通,库泡相融,旱能灌,涝能排,引、蓄、泄等功能配套齐全的水利工程体系,对大庆市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开挖渠线总长 172公里,连接南引泄水工程、西大海泄水工程和南引泄干革新闸到望海闸段的清淤拓宽工程已全面展开。年初每天出动 3万人、700多台车辆奋战在工地上。大同区西大海工地每天有8 000多人刨冰清水,区政府规定,农民工程农民受益,全区出动45 000多劳力,全部都是义务工。肇源县委、县政府考虑到灾民的生活,拿出 600万元,以每立方米两元的标准补给农民,并出资购置了21台大型机械设备,以加快辖区内“中南引”工程的进度。现场群众反映:我们就是要凭借自己的双手来改造大自然、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让子孙万代受益无穷。  
                                     (郑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