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
取得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
【取得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 1998年,勘探开发研究院广大科技人员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将勘探开发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开展技术创新,提高科技贡献率”上来,进一步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在油气勘探方面:1.通过多学科联合攻关,深化对松辽盆地石油地质规律认识,松辽盆地勘探在超额完成各级石油储量任务的同时又取得新的进展,在东部太东——卫星地区估算石油储量 2 700万吨;在西部地区随着岩性油藏勘探理论的完善和技术进步,英台地区首次在多层位发现工业油流。2.深入开展了松辽盆地深层层序及深层复杂岩性储层评价、储层预测、储量参数技术的攻关,深化了深层天然气地质规律认识,完善了致密气藏评价技术,在芳深 8井获日产77 859立方米工业气流的新成果,使深层火山岩气藏勘探取得新的进展。3.积极开展断陷盆地勘探理论和技术研究,使海拉尔等外围盆地勘探取得新成果,海拉尔盆地油气藏评价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大杨树盆地杨D1井在火山岩中见到了45米油气显示,获新发现;汤原断陷望 2井获日产95 896立方米工业气流,进一步开拓了油气勘探新领域。4.基本搞清了未熟——低熟油生烃机理和资源潜力,并提出非烃、沥青质是未熟——低熟期主要生油母质的新认识,为下步寻找新的油气资源指明了方向。
在油田开发方面:1.系统建立了泛滥——分流平原相、三角洲前缘相储层精细地质模型及研究方法,在手段上,初步实现了储层参数自动解释、带断层储层自动对比及相应地质图幅的自动化、计算机化。2.初步形成了高含水后期剩余油描述技术系列,使高含水后期剩余油的描述从定性判断发展到半定量识别,为加密调整对象的确定及射孔层位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3.突破了长垣外围油田低阻、含钙油水层识别的难关,使油水层识别及参数解释符合率比以往提高5 个百分点,为探明储量计算及外围新油田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4.优选出了适合大庆油田注高分子量聚合物前置段塞的注入方案,并在现场得到应用,比常规聚合物驱再提高采收率1.5%以上。5.在室内试验中,研制出了能与大庆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吸附量低、比水驱提高采收率20%左右的国产表面活性剂配方,活性剂的成本比进口原料低30%以上,在表面活性剂国产化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在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初步建立了综合研究数据银行模型,攻克了数据映射和安全控制两项技术。勘探开发数据库在实际应用中逐步得到完善,实现了有效的数据安全存取机制、用户权限管理、存取授权和审计、集成数据浏览、快速编辑等方面的功能,提高了勘探开发数据管理及应用水平。
(尚育秋)